魏杰:下一个10年,将造就一批新富翁

正和岛 · 2019-11-25 09:15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GDP数据——同比增长6.0%。

  很多人对此感觉压力很大,但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魏杰教授认为,这是可以预想到的数据。魏杰判断,由于投资力度加大,第4季度GDP增速将会小幅上升。

  而且,未来10年,将会是中国百年不遇的机遇期,将造就一批新富翁。

  转型过渡期,一场大洗牌

  GDP增速减缓,并不一定反映经济衰退。从规律上来讲,经济达到一定规模以后,GDP规模与增速成反比,GDP的规模越大增速越低。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并不反映经济衰退。

  现在中国经济的状态是,没有太差,也没有很好。

  目前,中国处于转型过渡期,正在推动大规模结构调整。

  实际上就是调整支柱型产业。过去有三个支柱产业:1、传统制造业;2、建筑业;3、房地产业。

  随着发展,这三个产业已经不再是支柱了。传统制造业,今年汽车开始出问题;建筑业,随着基础设施任务的不断完成,贡献也开始下降;房地产业更可想而知,对经济贡献正大幅度下降。

  此外,中国城市化尚未完成,人口阶层正在调整,小镇青年还在往大城市迁移,但较高的房价限制了他们。虽然有4亿中产人群,但大部分消费已经饱和,新中产还未产生,还需要一段时间。

  最重要的是,我们真正的短板尚待解决,我对出口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他们最大的担忧不是美国不进口他们的产品,而是设备和技术都来自欧美。

  结构调整期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我的估计是5-10年。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这几个产业逐渐平稳着陆,别因为它们的收缩而引发失业、引发呆坏帐,同时大力推动新的支柱型产业发展。

  过渡期可能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大家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不应该幻想可以有过去那样高的增长。

  未来10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我认为,未来10年,是百年不遇的一次大变局。

  现在国内的个别富翁可能会没落,明年房地产企业继续优胜劣汰,整体上进入富翁群体的调整期。此外,第二次全球化结束,第三次全球化开始后,又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动。未来10年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也是机会最多的时代。

  我曾经说,第三次“造富时代”将至。

  中国的造富分了几个阶段:

  阶段一,体制造富。体制内、体制外差异很大,有些体制内的人胆子大,冲到体制外,获得了财富。

  阶段二,产业造富。主要是房地产和信息产业。我们国家的富翁基本都产生在2010年以前,2010年后就停止造富了,因为产业已经饱和。

  阶段三,技术造富。拥有技术知识产权的人将变成富翁。

  未来谁拥有技术谁就可以获得庞大的收益,未来拥有技术的人将可能成为中国的富翁。

  技术造富与互联网造富最大的区别是:

  互联网时代造就的是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者。比如,马云是不懂技术的,他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的财富,他对技术本身没有贡献。但是这个时代已经结束,再想利用它已经不可能了。

  那就需要真正的技术创新,比如芯片,如果不在这方面努力,我们的芯片永远发展不起来,永远受制于人。

  芯片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受制于芯片技术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科研人员的投入,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都想着赚快钱,等着使用技术带来收益,我们的短板是补不了的。

  技术造富是在修改知识产权制度的条件下才会发生的,如果技术都是国家和机构的,就无法造富。只有技术研发人员能够享受他所研发的知识产权的经济收益才行。

  如果技术研究人员获得很大的经济收益,这个人群会越来越多,我的估计是到2023年这个现象会非常明显。因为,2023年左右,战略新兴产业可能逐渐取得突破。

  我估计要不了三、五年会爆发一批因为技术而产生的富翁。

  未来10年,是一个不稳定的时代,富翁洗牌势不可免。但也是机会最多的时代,未来的富翁将更多出自科技工作者。

  赚快钱的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过去是时代支持人们赚快钱。在2014年时,一夜之间就可以冒出很多新风口。

  因为市场有需求,过去的企业只要做实业,就能赚钱。但现在市场饱和了、实业难做了,而需要技术的我们又做不了,不需要技术的都已经饱和了,就产生了这几年盲目扩张投资的状态。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补足短板,短板就是技术。

  如果所有人的日子都很好,都能赚到快钱,就没人做科技研发了。现在赚不到快钱,很多人就开始投资技术创新。比如医药行业,已经赚了的钱就得用于新药的研发,逐渐把人推向所谓的理性和冷静。

  估计2018-2020年这三年过后,很多人会受到教训,明白了要理性,经济不能存在幻想。

  但是,技术不仅仅是钱能砸出来的,钱的作用是调动真正做事的人的积极性。我们并不缺资本,比如贾跃亭,2000亿投到FF汽车上,那是没用的。真正的技术还没做到那个程度,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过去资本没有给到真正在做科研创新的人,这叫资本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分离。只有资本真正给到技术人力的时候,他们才有积极性,才能产出技术。如果资本没有投入到技术领域,很可能只是扩大了规模。

  比如说产业政策,我做过研究,专门写了文章,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是可以的,能产生正面效益,但是政府投资应用技术的情况,效果有限。

  所以,建议政府不要直接投资技术,而是应该投资基础研究。

  之前时候,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应用技术,出过个别问题,比如水氢能源汽车,等等。所以,建议政府的产业基金最好不要投向和经济直接挂钩的技术。

  但是,基础研究有时很难划分。就像中国一开始研究高铁,并不是为了生产高铁而是先突破技术。因为当时没有技术,只能从数据、实验等开始研究。技术突破之后,才造出高铁,与经济直接挂钩。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投资的成功在于对于基础研究的投资。

  如果国家一开始直接投资造高铁,而不是投资于基础研究,大概率会是失败的。可能政府决定投资造高铁,就开始购买零部件,很快高铁就造好了,但是没有核心技术,不能长久。

  所以我们需要在制度设计上,把资本变为真正的技术推动力量。

  未来,怎么能够做好技术创新?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解决技术创新的资金问题。技术创新是烧钱行为。美国之所以是技术创新大国,是因为它有大量资金支持。美国的很多人离开世界后,他们的钱就变成公益性基金,大量投入了创新领域。公益基金不是慈善基金,他们觉得把钱给穷人,还不如用创造技术来拯救社会。

  99%技术创新都是失败的,许多留学生不回国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找不到研究基金。资金投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今年国家做了两件大事:

  1,加大政府的资金投资,今年的技术投资应该在1万多亿,是多年来最大的一年。

  2,放开科创板,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域。

  这两件事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社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

  第二件事是建成现代化实验室,构造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没有庞大的实验室经济体系,是不可能搞经济创新的,经济创新都在实验室里完成的。

  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实验经济国,从1900年到现在,75%的诺尔贝奖在美国产生,因为它有庞大的物质基础。现在美国对我们全面封锁、彻底封杀,留学生根本不能进入美国核心实验室。怎么办?只有自己干才行。

  要注意,一些名词的提法变化很快,过去叫开发区,后来叫产业园,现在是科学城。科学城的核心是现代化的实验室,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批准文件提出建立世界一流的华南技术创新中心;杭州成立西湖大学,只招三个专业: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生命生物工程,从招博士开始,博士做论文就在现代化实验室完成。还有浙江大学实验室、阿里巴巴实验室等等。

  未来几年内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是推动科学城体系的形成,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室体系,完成技术创新。

  第三件事是调动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做知识产权制度的调整。过去大型知识产权都是国家或者某个机构的。这次全面修改法律体系,个人可以拥有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收益,他们可以持有股权。

  在这个制度的推动下,中国才能产生第三次造富行动。

  最近我去调研,有一个实验室凌晨2点还没关灯,在继续干活。这个制度调整让个人能获得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收益,极大地调动技术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个对未来技术创新有巨大的意义。

  我最近查了一下,可能在短期内会有十多项技术类有所突破,产生一大批新富翁。

  过去技术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制度升级有问题,而现在要全面调整。

  这三件事情如果持之以恒做的话,中国的这种短板会很快得以弥补,未来10年内中国技术创新一定会有所改观。

  第三次全球化,中国用好两大优势

  除了改善内部环境外,还要考虑外部因素。

  现在,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的第二次全球化,已经走到尽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全球化要来了。

  第三次全球化与第二次全球化核心的区别是:从以国际贸易为主,到以海外投资、技术投资为主。

  在贸易时代,中国大量出口造成很大的顺差,逆差国失去了就业和税收,最终一定会反对中国。

  现在中国可能不是把产品出口到非洲,而是到非洲投资,到非洲建厂,给当地带来就业和税收,在此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利润和资源。

  我很支持曹德旺,到美国投资汽车玻璃厂是对的。如果不断向美国出口玻璃,一定会给导致美国的逆差,同时就业和税收都离开了美国,美国一定不想让你的产品在美国销售。解决的办法就是到美国来办厂,美国获得就业和税收,我们拿到了利润。

  到海外配置资源,配置的是技术和资本。如果我们的技术和资本服务不断强大,对外的资源配置能力更强,就不一定总是要对外出口产品。

  美国的2个优势是技术和军事,中国的2个优势是制造和市场。中国应继续发挥、强化这两个优势,才能有话语权。

  现在,第一个当务之急,就是强化制造优势,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

  中国现在是制造大国,很多是全球第一的生产量,而且是联合国所公布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制造大国这个优势带中国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让中国在世界产业领域中占据了非常好的地位,发达国家离不开我们。特朗普一直要求苹果回撤到美国,结果回不去。美国生产不出手机,毕竟工业中的多个条线都在中国。

  但是,中国在制造领域,现在有几个短板:

  第一,材料不行。

  第二,数控机床不行。

  第三,医药不行。

  第四,信息硬件不行,像芯片。

  所以要进一步发挥制造的优势,还要把制造大国变成强国才行,才能够更有能力参与第三次全球化,进行全球资源配置。

  中国第二个优势是市场优势。今年双11,淘宝公布数据,全天成交额2684亿。

  中国有4亿中产阶级,只有把这个市场开放了,让大家来搭你的便车,才能不让别人来抑制你。

  前段时间,最高领导人讲:“中国市场那么大,欢迎大家来看看。”

  中国现在最需要开放的市场有三个:

  一是物质产品市场。比如现在打造的上海的进口博览会,广州的出口博览会。

  有人担心如果这样开放,会不会影响中国的供给体系。不会的!我们越开放,反而越能推动中国供给体系的提升。中国企业学习能力极强,企业家韧性极强,创新能力是世界少有的。

  比如,拉杆箱的生产,之前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相当于产品不能在中国生产了。但是100多家企业联合起来,分工协作,每一家企业只生产一类零部件,质量提高,同时降低了成本,最终生存了下来。

  第二是服务业市场。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市场要全方位开放,我估计未来海外医生在中国行医、海外教师在中国支教、海外律师在中国做执业律师,这些都不遥远。

  第三是投资市场。投资市场也要全方位开放,我们通过了《外商投资法》,里面有关键的两条:

  外商进入中国从审批制变成负面清单制,而且负面清单不断地压缩;

  对外商实行和中国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原则,不再要求转让技术产权。

  这些如果做好了,再加上持续的减费降税,中国和中国人将迎来一个百年不遇的10年,不仅仅产生一批新富翁,更是逐渐摆脱西方对我们抑制的关键10年。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