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突围!

中国钢铁冶金 · 2019-11-21 11:39

  长期以来,提到河北,总存在一些“偏见”,比如“河北的重工业,尤其是黑’的钢铁产业比重过高”“河北雾霾严重”。

  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多年以前的“河北印象”,

  现如今,河北,值得期待!

  这是一片赶追、突围的土地,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落地河北,突围破题的新赶考已经启程。

  1、产业加减

  走进大型钢企敬业集团旗下的增材制造科技公司,看不到传统钢厂里常见的生产场面,偌大的车间里,仅有几名员工操控着智能化设备,生产用于3D打印的微细金属粉末。

  “两公斤粉末的价值可抵得上一吨钢。”敬业集团副总经理张觉灵告诉记者,他们已掌握国际先进的微细金属粉末成套制备技术,建立了增材制造原材料生产、激光再制造、3D打印产品等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

  近年来,该集团累计压减钢铁产能304万吨,并且正继续压减。集团管理层认识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像敬业集团一样,“断腕”求生,转型升级。

  钢铁是传统行业,但不是夕阳产业。河北钢铁行业经历多年的淘汰落后、结构调整、质量升级,产品早已不是过去“笨、重、黑”的大路货。

  比如,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瞄准产业高端,汽车钢实现“整车造”,家电板实现“全覆盖”,重轨产品出口欧盟联通世界,气体产品打破国外长达40年垄断。

  一手做“减法”:以超常规举措,通过“四个一批”去产能。即利用质量、环保、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退出一批;通过兼并重组、关小促大、保优压劣,压减整合一批;通过退城搬迁,减量置换一批;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转移输出一批。

  据统计,2013~2018年,河北省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8222.85万吨,其中,近三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5408.85万吨,今明两年再分别压减1400万吨钢铁产能,到2020年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

  一手做“加法”:从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创新环境五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创新发展,用企业结构优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河北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初的累计2031家,增至如今的5099家,2019年计划突破7000家,三年内突破1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两年增长2.6万家,明年将突破8万家。

  改写了“一钢独大”的历史。

  2、协同加速

  京津冀正在协调绽放,做强承接京津创新资源配套基础,

  张保廊实现无钢市,今年廊坊新钢关停退出,如今,河北积极参与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北京创新主体落户河北。例如,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采取整体托管模式高效吸引创新资源,已入驻企业200多家,入驻率超过93%。

  3、两翼齐飞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中,雄安新区和举办冬奥会的张北地区,构成了河北发展的新“两翼”。

  筹办冬奥会,让河北的发展多了一种新动能,多了一翼腾飞的翅膀。

  冬奥会筹办带热了张家口的“白色经济”。张保廊无钢市,宣钢也将关停,河北在张家口地区部署了两个冰雪产业基地,涉及冰雪装备制造、休闲健身、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领域,一坡白雪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4、颜值提升

  以钢铁为代表偏重的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导致过量排放,是河北大气污染的重要病灶。

  “宁可牺牲GDP,也要确保蓝天白云”。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河北省成立了书记和省长任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体系,多措并举抓大气污染治理。

  对钢铁、焦炭行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和整治12万多家散乱污企业,2013年到2018年,全省累计减排烟尘27.6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45.5%和37.1%。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雾霾换新天。”这是河北邯郸一家“退城搬迁”的钢铁企业新厂区里的一块标语牌。“不重视环保,企业就活不下去。”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

  “炼铁高炉被拆,就像自己的一条胳膊被截肢。”钢铁大县武安的一家民营钢铁厂老板说,“但不断臂,整条命恐怕都保不住。”

  产业调整“爬坡过坎”,协同发展“滚石上山”,“两翼”建设大幕初启,“颜值”“气质”持续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破题、不断突围的河北正在奋力前行。

编辑:余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2: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