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宏观政策取向六大猜想

张建新等 · 2005-02-16 00:00
一、宏观调控会何时结束?
  如果说2004年宏观调控使用的手段主要是信贷的紧缩、土地的严控和项目的审批,行政色彩似乎多一些的话;那么2005年,宏观调控方式将更多转向市场手段,利用经济杠杆的方式进行调控。宏观调控是中央的一次短期干预行为,从目前效果看,预期目的初步实现,因此,当前没有追加更加严厉的宏观控制政策的必要,预计到2005年底将结束。
点评
  我们施行的是市场经济,政府只在非常之时才进行宏观调控。如果强化政府干预行政审批,就会出现与市场化相背离的情况,还有可能与日益市场化的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背景
  有人说宏观调控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博弈;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博弈;是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是中央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第五是富人和穷人的博弈。决策层要听到各方声音,尤其是弱势利益团体的声音。宏观调控不能违背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二、中国经济能否软着陆?
  中国经济是否软着陆?目前判断并不一。有人认为,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实现了软着陆;也有人认为,现在说软着陆为时尚早。2004年我国GDP增长率9.5%,权威人士预计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望稳定在9%左右,如此看来,在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下,中国经济软着陆一定会变成事实。
点评
  软和硬是相对而言,对经济学而言,主要在于经济是否能保持长期持续的增长,现在还要关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专家认为是否软着陆,可定义为经济是否回到了一个可持续的增长轨道,当经济回复到了一个持续的增长轨道的时候,不管增长率是7%、9%还是10%,就算是基本实现了一个调整的过程。
背景
  1993年的宏观调控与本次宏观调控截然不同,1993年经济全面过热,投资和消费高位增长,通货膨胀比较严重。而这次是投资热,消费偏冷,通货膨胀没有出现,经济运行局部过热。1993年的宏观调控持续了3年,直到1996年,中国经济才成功实现软着陆。
三、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
  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通货膨胀率将维持在4%的较高水平,加息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去年年末的第一次加息可能不时一次性行动。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预测,中国将继续加息,在央行上调一年期贷款利率至5.58%的基础上,到2005年底至少将升至6%。
点评
  是否进入加息周期,理论界似乎还有争论。反方认为,加息要看物价水平走势,也不排除降息的可能。实际上即使物价平稳甚至走低,都不可能出现降息的情况。因为资金价格水平的动荡,不利于经济运行。
背景
  从国际上的做法来看,国外的加息一般是微调,但是频率高,是以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影响经济;但中国过去的做法就是很久才加一次息,且一加幅度就比较大。而从这次9年来的首次加息来看,这次加息的幅度很小,很可能会吸取国外的做法。
四、预期投资回报率能否实现?
  尽管2003年底至2004年初水泥企业因市场需求大增导致价格上涨而尝尽了甜头,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成本增加使他们苦不堪言,煤电及运输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再加上近两年新线的竣工投产,市场的残酷价格竞争,吞噬了企业应该得到的利润。投资水泥厂多则两三年,最短一年多即可收回投资已经成为历史神话。水泥市场价格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不大,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很难得以实现。
点评
  除土地和资金成本增加之外,煤、电、油、运定价也将逐步放开,要素价格偏低为投资主体带来的利益得到部分纠正,减少了企业获利的机会。
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水泥行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好,这主要得益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行业预期投资回报率升高,进一步刺激了投资增长。自2002年11月份以来,水泥价格持续上涨,到2003年底和2004年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局部地区达到了疯狂地步。
五、2005年企业贷款难不难?
  2005年积极财政政策将转向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银行将“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切实纠正 “一刀切”的现象,既要防止水泥行业禁止项目的反弹,又要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建设。银行会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放松或收紧银根,企业贷款比上年会容易一些。
点评
  实行宏观调控之后,控制信贷总额,“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在2005年也会随之开始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保”的成分,支持发展项目的力度有所加大,贷款增幅开始回升。
背景
  2004年银行压缩过热行业信贷,许多企业因项目待审批而未能提取贷款,还有一些项目因土地等原因不能按计划开工。由于得不到贷款,一些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在建项目,也被迫缓建、停建,甚至连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贷款也受到影响,不少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六、水泥产业政策何时出台?
  这次宏观调控的红头文件中经常出现“依据产业政策给予支持和限制”的字眼,然而老的产业政策已经过时,新的产业政策由于存在一些争议与分歧而迟迟未能出台,使许多投资者面临尴尬境地。近日据有关部门透露,酝酿已久的新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等待原则通过,预计3月左右正式颁布实施。
点评
  加快用先进的新型干法替代落后立窑、湿法水泥,这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建设大的新型干法水泥,才有可能淘汰小水泥;大的不建,小的不可能淘汰。实践经验表明,只有用市场的办法优胜劣汰,才能淘汰小水泥。
背景
  修订和完善水泥产业政策及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上大压小,提高竞争力。依托现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不铺新摊子,优化结构,改变水泥工业散乱小局面。(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gaoh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