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

2009-11-23 00:00
  0 引言
  谈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人们都会脱口而出:“高产优质低消耗”,其实,这只是预分解工艺所表现出的先进水平,是它必将取代其它传统水泥生产工艺的原因。但如果深究,为什么它能实现这个水平,又如何能不断提高这个水平,就不是每个从事管理与生产的人员都能自觉地认识到的。因为这需要摸索出该工艺的根本特点与要求,并通过深刻理解其精髓,在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发挥这个特点,满足这种要求。当前不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管理与操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源,正在于这种认识上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还将更为深刻长久地影响着该类工艺线所创造效益的大小。因此,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作为专题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呢?笔者认为是“均质稳定”。而水泥的生产过程中只有短暂的液相出现,更多的是固相反应。固态物料是最难实现均质稳定的形态,它需要从基本建设阶段直到生产阶段,在原燃料管理、操作控制、质量检验、设备维护、仪表自动化等每个环节都要满足均质稳定的要求。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均质稳定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
  1.1均质稳定的基本理解
  这里提到的所谓“要求”是指必要性,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获取预期效益;这里提到的所谓“特点”是指可能性,即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具有什么独特的优势能使其发挥理想效益。答案就是“均质稳定”四个字。这就是说,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必须满足“均质稳定”的条件,才能获取最佳效益;同时,在当今生产水泥的工艺中,也只有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才能为水泥生产提供“均质稳定”的最佳条件。
 
    “均质稳定”中的“均质”是指在一个原料、半成品及产品批号中的任一部分取样,对任何指标的测试结果,都能代表这一批号原料、半成品及产品质量的该项指标;“均质稳定”中的“稳定”是指不同批号原料、半成品及产品之间的质量是一致的。如果按照数理统计学的概念说,在同一批次物料中任意取样的各项指标的标准偏差应该小于要求值;而不同批次物料的标准偏差中心值的波动应该在要求范围之内。“均质”是‘稳定”的条件,“稳定”是“均质”的保证。以熟料强度为例,如果熟料库内任意取出的熟料样品,检验的熟料强度结果之间的标准偏差小于士2 MPa,而每天生产出的熟料平均强度值都为(60士2)MPa。这样的熟料就应当是理想的均质稳定的熟料。用这种熟料生产水泥,在其它原料及工艺条件均质稳定的前提下,其水泥的均质稳定就非常容易实现。
 
  上例说明,要想得到“均质稳定”的目标和结果,必须在正确思想指导下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中追求“均质稳定”,尤其要从原燃料开始。这就是为什么在探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要求时,更要了解其特点。它是要求“均质稳定”这个基本条件,而且也恰恰是它在为实现“均质稳定”创造最佳条件。
 
  1.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必须均质稳定的原因
  1.2.1社会对水泥产品质量要求所必须
  凡是化工产品都有“均质稳定”的要求,水泥也不例外,因此,在水泥的使用中,对水泥的均质稳定既是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之所以是基本,是因为任何一家水泥产品如不能做到均质稳定,就不会有用户敢使用;之所以是最高,是因为均质稳定程度的提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对于像水泥这种固态的粉状产品,比液态或气态的化工产品的均质要难得多。评价水泥质量不能只是强度、泌水性等物理指标的高低,更是这些指标的稳定性。它决定了混凝土及砂浆性能的均质稳定,并由此决定建筑物的整体耐久性。
 
  有人说,新型干法生产技术诞生前的水泥不是一样满足了均质稳定的使用要求吗?并非如此,当时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完全是靠国家规定的多库搭配制度予以满足。一个年产二、三十万吨的水泥厂,至少有十个以上的水泥库,当时的生产规模小,事后搭配尚比较容易实现;用户使用批量也小,均质稳定的要求也不高。更何况,当时建厂条件要比现在正规得多,一个20万t/a规模的水泥厂,都要拥有自己开采的石灰石等原料矿山。但是所有这一切,随着现代建设的发展,不但水泥生产大型化,而且建筑物越来越大,因此,对水泥生产的管理与操作就需要更加重视均质稳定的精细要求,传统工艺无法适应,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正是面对这种要求,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1.2.2实现新型干法水泥高产的需要
  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生产规模越大,设备能力对各种参数的波动承受能力会增大,即同样的风、煤、料的绝对波动值,5000t/d生产线比2000t/d生产线要显得稳定得多。但决不意味对生产中每个环节的控制稳定程度的要求就可降低,因为如果是相同的相对波动值,则大规模生产线的绝对波动值要大得多。
 
  (1)要想在最大允许喂料量下运行,生料喂料量就不能波动,因为向上的波动就会出现窜生料、塌料的问题;而生料成分的向高波动,就需要更多的热量,不但锻烧温度难以稳定、窑皮难以保住,而巨还使喂料量难以维持恒定。
 
  (2)随着原燃料的不稳定,喂料、喂煤、用风的任意一项不稳定都会造成堵塞、塌料、结圈等工艺事故发生,直接影响生产稳定。
 
  (3)由于风、煤、料等参数的互相影响牵制,系统的不稳定加剧了操作难度,增加了错误操作的可能性。比如,喂煤量波动造成的窑内温度不稳定,使喂料量必须随之调整。如果用风量波动,即使喂煤量稳定,煤的燃烧也不能正常。这些都会制约产量的提高。
 
  1.2.3生产优质熟料的需要
  因为生料成分与煤粉的灰分都是化学反应的参加者,其中任何一者的变动都会直接使配料三率值改变因此,不论是生料成分的不稳定,还是煤粉成分的不稳定,都会对熟料锻烧制度产生干扰,更无法保证熟料质量的均质稳定。因此只有熟料的矿物组成保持稳定,熟料标号才能稳定在高水平上。
 
  一些配料人员为了追求理想质量的配料方案,做过不少努力,但如果原燃料缺乏均质稳定,这些努力都会徒劳,至少事倍功半。因此,明智的配料人员首先应该致力于原燃料的均质稳定。
 
  1.2.4降低能耗的需要
  如果系统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运行,喂煤量、喂料量、通风量加减频繁,最佳风、煤、料的配合就无法获取,就会发生:
    (1)过剩的风量消耗更多的热量,不足的风量使燃料燃烧不完全,两种情况都要消耗更多的燃料,而恰到好处的风量使用,在不稳定的窑中是很难实现的。
 
    (2)加煤过多,不会有完全燃烧;加煤过少,温度就会降低。窑内温度的变化,不论是由高温变成低温,还是低温升为高温,都要消耗更多的燃料。而且用煤量的改变直接要求燃烧器的一次用风量及风速与之相符,如果喂煤量不稳定,这种相符很难达到。
 
    (3)影响下料量波动的因素更多,这种波动不仅造成窑内温度的变化,而且直接影响风、煤、料的配比,使煤耗增加。我国大多预分解窑热耗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1.2.5长期安全运转的需要
  影响窑的运转率的主要因素一是窑衬寿命的长短,二是设备运转的可靠性。二者也相互影响。
  (1)窑衬寿命的影响:在生料成分及煤粉成分不稳定时,烧成系统温度无法稳定,必然导致窑皮频繁长落,加剧消耗烧成带及其前后的窑砖,使寿命大为缩短。
 
  (2)设备安全运转的影响:在系统温度不稳定时,无法保证窑体及托轮的正常上下窜动;如果发生窑内局部温度过高红窑,还会导致筒体变形; 而筒体变形更不利于窑衬的稳定,加剧了运转周期的缩短。
 
  综上所述,对于某一设备及原燃料相对固定的生产线而言,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安全运转要求的最佳参数只会有一组,而该组参数只有在系统稳定时才能通过不断摸索而获得。
 
  1.3新型干法工艺实现“均质稳定”的可能性
  为了分析清楚其可能性,将分别叙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预分解窑的核心技术与其它辅助的先进技术对均质稳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1.3.1新型干法工艺的核心技术—预分解窑
  预分解窑是新型干水泥工艺的核心技术,它主要是指:悬浮状态的预热器及分解炉,高窑速的回转窑以及高效快速冷却的篦冷机。
 
  (1)分解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是熟料锻烧前采取悬浮状态的预分解技术,其核心装备是各种类型的分解炉,它使煤粉在悬浮状态下燃烧释放出热量,而生料同样在悬浮状态下接受这些热量而分解,它不仅能快速地为生料的锻烧创造最好的石灰石分解状态,而且是提供了最为理想的均质稳定分解过程,化学反应过程能做到如此均质稳定的程度是任何传统的水泥生产方法所望尘莫及的。比如,立窑因生料与煤粉的紧密接触,其热耗也不高,但它无法使传热及分解在悬浮状态下进行,因而它所生产的熟料质量很难实现均质稳定,这种本质上的差异不仅是立窑质量提高的难题,也是其大型化的致命弱点。
 
  (2)多级预热器系统。采取悬浮状态利用锻烧的余热预热生料,而且是采取最多达六级的多级预热方式,同样不仅提高热传导效率,强化预热效果,而巨也是均质稳定的过程。这同样是其它窑型无法与之比拟的。
 
  (3)高速运转的窑。悬浮状态下高分解率的物料,为较大幅度提高窑的转速创造了可能,而恰恰是这种高而稳的窑速大大改善了熟料锻烧阶段均质稳定的效果,从而使熟料的受热均匀程度及矿物之间的反应均匀程度都有明显地改善。相对于中空干法窑、湿法窑及立波尔窑,这就是预分解窑熟料质量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原因。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锻烧的均质稳定条件,应当使熟料锻烧过程也处于悬浮状态,这种试图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热耗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毕竟这种技术的难度要大得多,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生产成功应用的先例。 
 
  (3)篦冷机。熟料用空气急冷是保证熟料质量的必要手段,受熟料加热的高温空气则对煤粉的燃烧速度及火焰的质量有着决定的影响,篦冷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就是为了改善这种效果。篦板的类型、有效控制冷却空气量是开发蓖冷机的核心内容。
 
  1.3.2辅助技术装置
  与悬浮状态下预热、分解、高窑速及快速冷却相配的其它设备,被视为新型干法技术不可缺少的辅助设施,也无不为均质稳定做出了贡献。比如原燃料的均化堆场、装置,在线的质量检验设施,多风道燃烧器、自动化仪表等。它们的应用为保证最终产品的均质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是这些设备并不为预分解窑所独有,当前的JT立窑技术正是建立在这些设备的基础上。
 
  (1)原燃料的均化堆场。均化设施的原理是:让同一时间进场的物料不同时间出场,而不同时间进场的物料同一时间出场。用于均化石灰石、辅料、原煤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均化堆场、装置是生产线上第一道均质稳定的设施,它们无非是让天然的非均质矿石以均质的成分进人生产线。
 
  (2)γ在线分析仪。最近数年应用愈加广泛的,γ在线分析仪,是保证配料稳定的理想控制设备,它改变了取样、分析(人工或X荧光分析仪)、调整配料的传统程序,通过在线即时分析进行调整控制,避免了传统控制时间滞后较长、致使配料成分波动较大的弊病。与粉磨出的不均匀生料靠事后均化相比,这种效果要更为主动和有效。
 
  (3)生料均化库。为了进一步克服配料成分波动及生料系统控制的波动,提高人窑生料成分的稳定性,水泥专家们在开发生料均化库上也曾花费大量精力。它的原理与均化堆场完全一致,但设施完全不同,管理与操作方法也各有特点。γ在线分析仪的投人使用可以减轻生料库的均化压力,甚至可以适当减少库容量,以降低基建投资。
 
  (4)多风道燃烧器。如果煤粉的燃烧能使火焰稳定,均匀地传递热量,这对于锻烧均质稳定的熟料非常有益。三风道与四风道燃烧器的开发就是实现这个要求最好的装备。它不仅根据需要可以调节火焰的形状,更重要的是能用最少的一次风使煤粉快速燃烧,能在回转窑的高温带放出热能,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当使用含挥发分低的煤质时,这种能力就变得必须具备和更加宝贵。
  (5)自动化仪表。仪表准确地反映系统状态,当测定值偏离给定要求时,根据设计的自控回路将实际值自动调整到给定值,这个过程远比人为操作要精细、可靠、及时得多,使操作参数都能稳定在理想水平上。因此,只将自动化理解为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是一种片面认识应该明确,只有自动化,才能使系统的均质稳定程度提高到新的水平,这才是自动化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型干法L艺所具备的这些促进均质稳定的技术优势,才有可能在设计与生产中主动发挥它,而不是采用错误的作法随意改变这种特点,大大淡化它的优势,降低它的效益。比如,某介绍所谓“低温投料法”的文章,宣传降低投料时的分解炉温度有利于防止预热器或分解炉的堵塞。我们且不说世上数百条生产线高温投料并未造成堵塞的事实,仅就其低温投料的结果就已经削弱了分解炉悬浮状态下的分解功能,加重了窑内锻烧负荷,从投料开始就忽视了预分解窑所具有的均质稳定优势。
 
  1.4 水泥生产实现均质稳定要求的难度
  诚然,在论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均质稳定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泥生产中满足均质稳定条件的难度。
 
  这种难度在于它所使用的原料来自天然形成的千奇百怪、错综复杂的矿产资源,实现均质谈何容易。这既为矿山原料工作者提出了难题,也为其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遇,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工业废料,将非均质的原燃料,均质地进人生产线。明智的建设者既要聘请高明的地质、矿山开采及工艺工程师,更要给予必要的投资支持。
 
  这种难度在于水泥虽是化工产品,但在它的生产过程中只有短暂的液相出现,更多的是固相反应。众所周知,固态物料是最难实现均质稳定的形态,它需要从基本建设阶段直到生产阶段,在原燃料管理、操作控制、质量检验、设备维护、仪表自动化等每个环节都要满足均质稳定的要求。
 
  相对于技术措施及现有的装备水平的难度而言,更大的难度将来自于传统管理的习惯思维。许多投资人没有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充分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不愿意或不舍得在原燃料的开采和控制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认为“只要使用立磨及预分解窑等最先进的主机工艺装备,就是先进技术的全部”。从目前国内大多数生产线的建设可以看出,这种舍本求末的思想还根深蒂固。
 
  但是,不管满足均质稳定要求的工作千难万难,它既是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真正通向最高效益的捷径,又是企业管理与操作从此摆脱被动局面的钥匙。我们为什么不坚定不移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呢?
 
  2 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重要性
  一些同行会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均质稳定”作为新型干法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早已获得多数业内人士所承认,无须再浪费时间进行讨论。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或许不了解当前国内新型干法企业的实际生产与管理情况,或许还不知道在当前国内的大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与贯彻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这正是造成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平均水平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根本原因,也是进一步提高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效益的最大障碍。为此,对各式各样不太正确的认识进行剖析是非常必要的。
 
  2.1对均质稳定要求存在的不同认识
  2.1.1根本没有过问此特点与要求
  很多人从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多年,已经很熟悉生产每个环节的操作与处理方法,但是如果问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到底有什么特点与要求,却很少想过,一旦问起,也各有所答。因此,他们在进行操作与处理时,往往不能很快地判断其操作与处理方法的正确程度,常常满足于自己以往的习惯作法,对处理以后的效果也无法评价,待到处理结果已经被动时,还不知道为什么。比如:有的生产线预热器频繁堵塞,尽管具体的堵塞原因较多,但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生产过程的非均质稳定所导致的。决策者没有沿着影响均质稳定的因素去查找设备或操作中的不当,而是一味盲目处理,采取更不能为均质稳定所接受的方法。比如用雷管炸药爆破法清堵,不仅有可能威胁到操作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为下一步生产的继续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因为爆破的过程中,一定会使预热器的衬砖及浇注料松动损坏。
 
  2.1.2不了解什么才是均质稳定的状态
  一些人听到“均质稳定”这个特点时,也许会淡然一笑地认为谁不知道呢,可是对照国内所通用的管理方法与操作习惯时,才会发现生产实际中能遵循此特点、实现此要求的生产线并不多。这里不妨介绍一种判断生产线是否实现此要求的简单标准——中控操作员的操作频次。在国内有外资投入建成的生产线上,其操作员的操作频次是很低的,有的企业能做到窑、生料磨、煤磨三大系统仅需一名操作员操作,而且还很轻松。与此相比,国内大多数企业烧成系统之前的操作员都是二、三名,而且还忙得不亦乐乎。比较这两种情况,可以明确地说,且不问操作员的操作水平高低,调整的结果对错,后者系统的均质稳定程度肯定大大低于前者,不论产质量指标,还是消耗指标都不会好于前者。不少企业从事管理与操作多年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差距,甚至还对所谓“精心操作”有着片面理解,要求操作员以小变动预防大变动,即操作频率要多。他们更不会考虑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消除这种差距的方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明确的,既有操作员理念不符合均质稳定要求的操作原因,更有企业未给操作创造均质稳定条件的管理原因。
 
  还可以推荐另一个标准,用以判断系统的均质稳定程度,这就是各种半成品的质量指标实现标准偏差的大小。我们现在大多数企业考核原燃料、半成品的质量仍习惯于用百分数,这种办法不仅不能反映系统的均质稳定程度,而且还不利于操作者均质稳定思想的树立。
 
  2.1.3相对标准不会混淆均质稳定的概念
  有人会提出疑问:“均质稳定从来都是相对的,波动却是绝对的。我们又如何判断某一生产状态能否实现均质稳定的要求呢”,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除了上面介绍的两种标准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实现均质稳定的要求外,统计学已经对波动提出了异常波动与随机波动的区分标准,按此标准,如果系统处于随机波动,就是实现了均质稳定。
 
  “均质”就是在指定的范围内任意取其五个样品,当它们的某项指标的标准偏差小于规定值时,该范围内的该项指标就是均质的。
 
    “稳定”就是指系统的某个特性参数在通过检测后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承认该参数是稳定的,即属于随机波动:
    (1)所有单点数据必须都介于合格的范围内;
    (2)不能有连续五个点的数据都在目标值的一侧;
    (3)不能有连续五个点的数据递增或递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1)获得单点数据的取样均应为瞬时样,而不应该用现在大多自动取样器的累计样。
    (2)确定某个参数允许标准偏差的规定值及合格范围,需要通过实践证明能满足稳定生产的过程。
    (3)取样的频次要根据系统具备的稳定程度及该参数的特点而定。
 
  2.2领导层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和要求的重要性
  2.2.1决定企业发展方向所需要
  (1)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领导层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认识,决定了企业能正确处理大型化与精细化的关系,从而决定了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命运。一旦发现企业在发展方向上已经背离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此时纠正虽然比从建厂开始就认识所花的代价要大得多,但这种自觉纠正的措施越早越主动,损失会越小。  
 
  (2)掌握企业的实际水平: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一定要知道某项参数是否正确,也不一定要掌握某位操作者的操作是否合理,甚至不一定知道某项产品指标的合格率有多大,但一定要知道他所管理的生产线的均质稳定程度有多高,以及如何提高均质稳定程度的方法。这种管理思想不仅在基本建设中反映,更要在生产管理中反映。
 
  2.2.2基本建设中选择方案的反映
  为了保证建设质量而又节约资金,如果领导者掌握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就相对容易地在若干可选方案中作出正确的拍板定案。相反,不了解这种要求与特点的领导,只能一味压缩资金而不顾后果。有一位企业家,为了压缩建设资金,将几公里的石灰石输送皮带砍掉,代之以汽车运输,这不仅增大了以后的生产成本,而且难以实现均质稳定的要求。
 
  现在企业兼并收购的行为越来越盛,那么,在兼并前的考察中,根据什么标准评定某生产线的收购价值?如果是懂得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买方,就会一眼看出这条生产线的价值,而不是仅仅看其主机的规格、现有生产能力及其原有账面上的资产价值。换言之,均质稳定程度高的生产线的价值应该数倍于不高的生产线。事实上,凡符合其特点者,接手后的生产会很顺利,当然是物有所值,反之,就会成为包袱,这样的教训为数不少。
 
  2.2.3生产中掌握企业管理特点的反映
  掌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和要求的领导,就会有以下管理理念:
  他会要求物流人员合理制定进厂原燃料的标准,想方设法控制进厂原燃料的稳定,而不是单纯强调采购价格。
  他就会要求操作过程中紧紧抓住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稳定生产,而不是在不断地拼命高产而不顾消耗多少。
  他就会要求质量控制要为生产均质稳定服务的效益,而不能只满足例行检验的形式化。
  他就会要求设备管理人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以巡检为主的维护_[作,而不是习惯于设备故障的抢修。
  他就会充分重视仪表自动化的配备准确,注重相关信息,既不是只追求形式地信息化而无效益,也不会认为自动化是徒劳无益,于是弃而远之。
 
  他就会很快地识别什么才是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获得效益的人才,不再是只认为机械与电气专业人员是保证运行不可缺少的,更知道应该对工艺及自动化专业人员提出明确要求——让生产系统在稳定条件下获取最佳参数,并向这个方向培养与考核他们,而不是盲目听任所谓有经验又听话的人不断地在走弯路。
 
  2.3技术人员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和要求的重要性
  所有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理念都应当统一到正确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上来,这才是提高人员素质的首要任务。
 
  2.3.1传统的选人标准与办法并不适用
  每个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企业,不论是企业负责人,还是人事部门,传统选择用人的标准是:一看其工作经历,在什么企业干过,担任过什么职务;二是看有无相关专业的学历;三是听话肯干。这就是所谓求贤若渴的企业的人才的全部条件。
 
  然而,正如上面所分析的一样,如果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没有掌握,只是按照上面的三个条件选人,他们的最大特点是“人云亦云”,其管理与操作状况就很难避开现有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存在的通病,运转水平只能在目前状态下徘徊。
 
  有的企业负责人已认识到靠上述条件选人并不高明,深感招聘人员只看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甚至高荣誉,并不一定能使企业获得效益,于是明确提出:“只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是人才”。此标准正确但不全面。因为所谓解决实际问题指的是系统遇到故障时,他有办法很快排除,也就是说,系统不能正常生产了,才能显现出谁是人才。这样的人才多是在带病运转的系统中锤炼出来的。比如,某台设备多次出故障,反复修理的人就会掌握更有效的维修方法;又比如,窑内经常结圈,窑操作员就可能摸索出可行的处理方法。但他们解决的效果是否最好,还要另当别论。
 
  如果技术人员与操作员有了正确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管理理念,将系统处于均质稳定的状态作为自身努力的目标,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使企业再也不需要为排除故障而烦恼,难道这样的人才不是更宝贵吗?事实_L,很多企业因为最高领导的管理理念不是这样,企业就不可能这样选拔人才,更不能这样培养人才,要求人才。
 
  2.3.2从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
  (1)高效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定是高度均质稳定地运转,而这种均质稳定状态的实现,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努力。企业每位管理与技术人员都应该为此目标有明确的步骤与方法。
 
  (2)有竞争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定在不断追求降低消耗,特别是降低能耗,因此,管理者都应抓住降低能耗的各项措施紧紧不放,即均质稳定条件下的最佳参数选择,而不是总以提高总产量作为第一目标,换言之,提高台产要以降低能耗为前提。
 
  (3)聪明的管理者一定清楚能使每位员工都充分发挥积极性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当今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中,虽然劳动生产率比传统的生产线提高许多,但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积极性的企业并不多。致使消耗水平无从降低,设备故障频出,这正是不少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大软肋”。
 
  这些内容并不新鲜,也不神秘,但企业管理者在现实中并非都能意识到,尤其是做到。在企业大政方针的制定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有明确的认识,更不是坚定不移地在追寻:在聘用技术人员的过程中,不论是聘用方,还是受聘方,都可以用上述观点对照,不需要空洞地说一些均质稳定的道理,而是要提出均质稳定的具体的落实措施,他就可能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带来有生命力的理念,从而创造出显著效益。
 
  2.4管理层认识新型干法生产特点与要求的重要性
  物流部门要重视进厂原燃料及备品配件的质量控制,这种控制必须注意均质与稳定,在与供货商签订合同时,质量标准必须反映这个要求。不能只以价格作为衡量采购水平的标准,不能只会以议标方式确定供货商,而是熟悉业务,善于用性价比去判断货真价实。
 
  人事部门要使所有员工必须具备这种观念与意识,用这个标准去识别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制订提高这种认识的培训计划,还要合理制订切合本企业实际的劳动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与考核制度,供领导者决策。
 
  生产部门要重视设备维护,特别重视对计量仪表的正常准确运行,保证必要的原燃料储存与调度,均衡生产,减少停车维修量,提高设备运转率。
 
  选拔管理人员应该有以上的基本要求。当然,目前能掌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并不多,尤其是当前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如此迅速,无论是人才的素质,还是数量都远远不能相称。因此,培训及教育的工作显得更为迫切。然而,在当前开展的培训工作中,能有上述针对性培训内容者并不充分,尽管很多建设项目中都列支了培训费,但更多是流于形式,没有切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要害,这正是需要尽快纠正的内容。
 
  2.5操作层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重要性
  中控员的操作要重视掌握稳定操作的要领,而不是以不出事为原则的保守操作。
  质检人员要不断适时地向操作人员提供系统是否稳定的信息,重视为控制均质稳定的生产服务。
  现场巡检人员要善于发现设备隐患并提高及早处理隐患的能力,润滑人员要为正确润滑、防止事故发生尽最大努力。
 
  综合上述,无数的实例可以证明,凡是认识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决策与做法,都是使新型于法水泥企业获益的制胜法宝;反之,那些不重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做法,都会使企业吃亏。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