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调试及生产控制(一)
2007-02-02 00:00
1. 调试工作的基本概念
调试工作是研究设计工作的延续,是由工程建设,设备安装阶段过渡到生产阶段不可或缺的过程,是自无负荷联动试运转合格并验收之后开始至生产性能保证考核完成之间的工作和行为。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最终环节,调试阶段需解决前期各工序的遗留问题,完成对员工的技术、安全培训,解决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等。这在客观上要求调试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相当的实践经验,准确理解设计思想,并在调试过程中加以贯彻实施,以确保完整体现工程设计意图,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需要各工种之间的良好配合以及上下道工序之间很好的衔接,需要调试组织者积极营造参与各方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及和谐的氛围,以充分调动现场各方力量,准确有效地解决所暴露问题,尽快达标达产。因而,调试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均较强的工作。
2.调试工作的前期准备
2.1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准备
即便是同一家设计院设计的同规模生产线,因业主要求,原燃料品质状况,气候状况,甚至工程地质状况等不同,其装备配备也会有所区别。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掌握设备状况,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设备到场后的开箱资料、操作维护说明书、安装指导书等较为散乱的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常被不同程度地忽视,结果在调试试生产中遇到问题需要查阅时无法及时提供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档案资料室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
2.2生产调试期间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安排
一个项目的建成投产需要设计院、土建施工单位、安装公司、许许多多设备厂家以及地方政府等的参与。如何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高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是调试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我们认为建立一个高效的协调指挥系统至关重要。其职能有:
1)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并负责指导监督实施,以及完成情况检查总结,确保调试工作有序进行。
2)负责召集调试协调例会及临时专题会议,解决调试工作中所遇见的具体问题.
3)负责整个调试过程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管理网络,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4)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编写《调试试车方案》、《调试试车技术方案》、《设备润滑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各岗位的《作业指导书》、《设备运行记录表》等,使调试工作的实施有可靠的技术依据.
实践证明将所有参与各方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健全以下调试协调指挥系统是很必要的:
调试领导小组 |
生产实施组 |
质量控制组 |
机电保全组 |
后勤保障组 |
安全保卫组 |
物资采供组 |
2.3调试试生产物资准备
调试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资消耗均需由各职能部门提出交物资采供组具体落实.通常一条生产线初次点火试生产所需物资如下(以2500t/d规模为例):
1)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储存合格料18000吨(60%储量)以上.
2)粘土,砂岩,粉煤灰等硅铝质原料储备量满足3天以上用量,铁粉满足10天以上用量.
3)原煤储备量1500吨以上.
4)无热风炉的生产线应当预先摊晒原煤600吨(供无热源情况下开煤磨), 摊晒粘土约300吨(供无热源情况下生料磨低负荷试车用).
5)轻质柴油约50吨(如窑燃用无烟煤需增加).
6)棉纱400公斤,铁丝,点火棒等工具供点火用.
7)常用劳保防护用品及耐火石棉服,防护面罩等现场安全防护用品必须齐全可靠(包括石棉干粉灭火器、消防水车等)。
8)常用设备备件,以及时处理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小故障.
9)常用生产维护用工具及通讯工具.如扳手、手锤、电工三大件、转速表、手提红外线测温仪、振动测定仪、电流表、电压表、清洗材料、油枪、润滑材料、对讲机等。
2.4进厂原燃材料质量检测内容及频度
质量控制工作必须从源头开始抓起,对于进厂的原燃材料应当按下表所列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规范要求.为系统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调试进行过程中化验室还应当根据生产需要,完成生产控制所需的补充检测工作(包括生料,熟料,系统不正常时堵料、结皮、结圈、结球样的分析等).
2.5原燃材料中有害成份的控制
(1)碱(Na2O+K2O)含量控制
生料中碱(Na2O+K2O)含量过高时,易形成碱富集,进而形成氯化碱(RCL)和硫酸碱(R2SO4)等化合物在预热器内的粘附富集造成预热器堵料。各种碱化合物的熔点见表二。同时碱(Na2O+K2O)含量过高会影响窑的热工制度,料发粘,烧结范围变窄,易结圈,窑内飞砂大,窑皮结构疏松,耐火砖寿命较短。碱含量>1.7%时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大幅增加,安定性不良,水泥需水量增加,急凝,抗折强度下降并出现1天、3天抗压强度略有升高而7天、28天抗压强度明显下降的现象。其原因是在熟料生成过程中,Na2O和K2O可取代CaO参与反应,C2S难以再吸收CaO而形成C3S,从而造成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增加。其对f-CaO的影响
见表三。通常控制要求生料中碱(Na2O+K2O)含量<1.0%,熟料中<1.5%.
(3)氯(Cl-)含量的控制
在烧成系统中氯(Cl-)主要以CaCl或氯化碱的形式存在.熔点较低且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系统中存在较高的氯(Cl-)含量将会产生循环富集,进而引起预热器结皮堵塞等故障,因而对原燃料中的氯(Cl-)严格控制.通常控制在<0.015%范围内.
(4) MgO含量的控制
熟料中存在适量MgO(≤2%)可降低熟料液相粘度和表面张力,并增加离子迁移率,增加液相量,有利于煅烧且可改善水泥的色泽;有利于C2S和f-CaO在较高的温度下的溶解,并促使C3S加速形成。同时在生产中会造成窑内结长厚窑皮、结圈、结大球等。通常控制熟料中MgO<5%。
(5)f-SiO2燧石含量的控制
是石灰质原料中的有害成份,常以α-石英为主.结构质密,坚硬 耐磨且化学活性极低,不利粉磨和煅烧,一般控制<4%;生产中应当实验测试,根据其f-SiO2结构的不同适当放宽。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