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2000标准8.2.3条款解析
2005-07-08 00:00
一、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内涵
ISO9001∶2000标准中8.2.3条款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应对应于4.1a)中识别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即对组织识别的任何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均应采取监视或测量的控制。若在审核中发现某过程无控制手段,并造成了管理的损失,很可能组织对该过程未加以识别,或相应8.2.3条款在该过程中也可能存在问题。组织对其已经识别的过程,并不等于对该过程实施了8.2.3条款的控制。
8.2.3条款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包括了产品实现过程及其它支持过程(如检验过程、培训过程等),其直接作用是证实过程是否保持其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8.2.3条款要求对每个过程均应进行监视,但不一定必须测量,仅在适用时采用测量的方式。
组织内的一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如产品实现过程;而有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又是人为优化的,如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优化后的过程应为有效过程或高效过程。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从某角度理解为过程网络图。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可见图1。
图1中PDCA的C部分即为8.2.3条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每个过程可划分为三个过程监视/测量点:输入点、过程运行中、输出点。
输入点的监视/测量涉及该过程的策划、过程有效运行所需的方法和准则、必要的资源和信息等。可将输入点的监视/测量形象地理解为“设计输入的评审”。
过程运行中的监视/测量涉及该过程运行中的人员能力、资源效率(设备能力、原料的符合性、环境要求)、过程指标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过程方法的正确性等。
输出点的监视/测量涉及该过程预期结果、预期目标、过程效率(可导致8.5改进条款的启动)等。
如果组织仅对输出点进行过程监视/测量,则可视为组织对该过程实施了主要的监视/测量活动。组织不一定对每一过程的“输入点”和“过程运行中”有明确的监视/测量结果,组织对过程结果(即过程输出点)的监视/测量是对过程能力监视/测量的集中体现。如果审核员在审核中发现组织对某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意识不足,但又未发现该过程存在不符合性,那么审核员不可认为组织对该过程未实施8.2.3条款控制。过程监视/测量的输出可导致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二、8.2.3条款与相关标准条款之间的关系
1. 8.2.3条款与8.2.2(内部审核)条款
8.2.2条款是8.2.3条款实施的一种形式,是在一定周期内通过内审的方式对8.2.3条款的各过程的一种监视方式。8.2.2条款的目的是判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当然也涉及各过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8.2.3条款注重于每个过程的能力。
2. 8.2.3条款与5.6(管理评审)条款
可把5.6条款视为对组织整体质量管理体系这一大过程的8.2.3条款的一种实施。虽然ISO9000界一些研究者不认为管理评审是8.2.3条款的一种形式,但笔者认为,“评审”可理解为一种监视活动,管理评审的输出正是PDCA中通过C的实施而导致了A的启动,8.2.3条款同样具有此功效。如果把这两个条款联合起来理解,更能体现标准的整体效果,再说,标准条款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3. 8.2.3条款与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条款
可把8.2.4条款视为产品实现过程中各阶段的过程产品输出点的监视/测量。
4. 8.2.3条款与7.5.1e)(实施监视和测量)条款
可把7.5.1e)条款视为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过程运行的8.2.3条款的一种实施。7.5.1e)主要指过程运行中的一个点的监视/测量,8.2.3条款更注重于该过程的整体能力,是该过程7.5.1e)集合体的体现。
三、过程的监视/测量的方式
组织应当确定过程的监视/测量方法,并在管理过程中实施,以评价过程的业绩。以下形式可视为过程监视/测量活动的体现:
———内部审核
———生产过程监视
———过程能力评价
———过程产品检测/验证
———日常工作检查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相关质量、生产、营销会议
———过程结果的评审
如果组织将过程的测量手段用于渐进的或连续的持续改进的过程评价,以及突破性项目的过程评价,那么,过程测量将会为组织带来更大的管理效益,此时的过程测量方式有:
———反应时间
———生产周期或生产能力
———可信性的可测量因素
———投入产出比
———组织内人员的有效性和效率
———技术的应用
———废物减少、费用分配
审核员在现场审核中应客观公正地对8.2.3条款进行审核。受审核部门不一定对过程的监视/测量有较深的理解,但这并不能说明受审核部门没有实施过程的监视/测量,审核员应通过面谈等形式,寻找充分的证据,必要时可提示受审核部门,以作出正确判断。
ISO9001∶2000标准中8.2.3条款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应对应于4.1a)中识别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即对组织识别的任何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均应采取监视或测量的控制。若在审核中发现某过程无控制手段,并造成了管理的损失,很可能组织对该过程未加以识别,或相应8.2.3条款在该过程中也可能存在问题。组织对其已经识别的过程,并不等于对该过程实施了8.2.3条款的控制。
8.2.3条款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包括了产品实现过程及其它支持过程(如检验过程、培训过程等),其直接作用是证实过程是否保持其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8.2.3条款要求对每个过程均应进行监视,但不一定必须测量,仅在适用时采用测量的方式。
组织内的一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如产品实现过程;而有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又是人为优化的,如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优化后的过程应为有效过程或高效过程。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从某角度理解为过程网络图。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可见图1。
图1中PDCA的C部分即为8.2.3条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每个过程可划分为三个过程监视/测量点:输入点、过程运行中、输出点。
输入点的监视/测量涉及该过程的策划、过程有效运行所需的方法和准则、必要的资源和信息等。可将输入点的监视/测量形象地理解为“设计输入的评审”。
过程运行中的监视/测量涉及该过程运行中的人员能力、资源效率(设备能力、原料的符合性、环境要求)、过程指标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过程方法的正确性等。
输出点的监视/测量涉及该过程预期结果、预期目标、过程效率(可导致8.5改进条款的启动)等。
如果组织仅对输出点进行过程监视/测量,则可视为组织对该过程实施了主要的监视/测量活动。组织不一定对每一过程的“输入点”和“过程运行中”有明确的监视/测量结果,组织对过程结果(即过程输出点)的监视/测量是对过程能力监视/测量的集中体现。如果审核员在审核中发现组织对某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意识不足,但又未发现该过程存在不符合性,那么审核员不可认为组织对该过程未实施8.2.3条款控制。过程监视/测量的输出可导致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二、8.2.3条款与相关标准条款之间的关系
1. 8.2.3条款与8.2.2(内部审核)条款
8.2.2条款是8.2.3条款实施的一种形式,是在一定周期内通过内审的方式对8.2.3条款的各过程的一种监视方式。8.2.2条款的目的是判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当然也涉及各过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8.2.3条款注重于每个过程的能力。
2. 8.2.3条款与5.6(管理评审)条款
可把5.6条款视为对组织整体质量管理体系这一大过程的8.2.3条款的一种实施。虽然ISO9000界一些研究者不认为管理评审是8.2.3条款的一种形式,但笔者认为,“评审”可理解为一种监视活动,管理评审的输出正是PDCA中通过C的实施而导致了A的启动,8.2.3条款同样具有此功效。如果把这两个条款联合起来理解,更能体现标准的整体效果,再说,标准条款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3. 8.2.3条款与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条款
可把8.2.4条款视为产品实现过程中各阶段的过程产品输出点的监视/测量。
4. 8.2.3条款与7.5.1e)(实施监视和测量)条款
可把7.5.1e)条款视为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过程运行的8.2.3条款的一种实施。7.5.1e)主要指过程运行中的一个点的监视/测量,8.2.3条款更注重于该过程的整体能力,是该过程7.5.1e)集合体的体现。
三、过程的监视/测量的方式
组织应当确定过程的监视/测量方法,并在管理过程中实施,以评价过程的业绩。以下形式可视为过程监视/测量活动的体现:
———内部审核
———生产过程监视
———过程能力评价
———过程产品检测/验证
———日常工作检查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相关质量、生产、营销会议
———过程结果的评审
如果组织将过程的测量手段用于渐进的或连续的持续改进的过程评价,以及突破性项目的过程评价,那么,过程测量将会为组织带来更大的管理效益,此时的过程测量方式有:
———反应时间
———生产周期或生产能力
———可信性的可测量因素
———投入产出比
———组织内人员的有效性和效率
———技术的应用
———废物减少、费用分配
审核员在现场审核中应客观公正地对8.2.3条款进行审核。受审核部门不一定对过程的监视/测量有较深的理解,但这并不能说明受审核部门没有实施过程的监视/测量,审核员应通过面谈等形式,寻找充分的证据,必要时可提示受审核部门,以作出正确判断。
摘自《中国水泥》2005年 02月号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