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立窑反复塌边原因及处理
现在我们机立窑反复塌边不但大幅降低了立窑台时产量和熟料的成品率,危及人身设备安全,还会造成一些假象,给煅烧操作和配料调控带来一定的难度。总体来说,反复塌边可分为固定性反复塌边和游移性反复塌边。针对这一异常窑情的成因,预防及处理,谈一些看法。
1.固定性反复塌边的成因
1.1立窑筒体变形,耐火砖磨损比较严重、凹凸不平,简体衬砖与耐火砖之间的填充材料没有捣实或窑砖未砌紧筑实,窑内熟料在下移过程中,不断挤压窑砖,加上处理窑皮时,锤打钢钎捣,使窑砖内陷或掉落,这些原因都能造成窑内通风不均,凹进处粘结高温物料,致使窑内形成固定点偏火,其对角通风过盛,窑温经常性散失过大,形成固定性反复塌边。
1.2局部窑砖出现裂缝,填充材料极易漏掉或被风冲刷掉,致使该部保温性差,或窑型不合理,喇叭高度太低,角度偏大,造成边风过盛,边部散热过大,窑壁长期处于低温状态,高温物料粘结力减弱,卸料较快时极易断裂脱节,造成固定性反复塌边。
2.游移性反复塌边的成因
2.1操作方法不当,用风、加卸料和用煤量掌握不好,窑面明火或半明火时间过长,某区域散热过大而塌边。调整塌边引起的慢口底火时,没有兼顾快口,待慢口底火上移后,快口又因散热过大而塌边,从而形成新的快慢口,这种反复性塌边容易使看火工误认为配煤偏低,并误导化验室加大配煤量,从而使窑内还原气氛加浓,供氧不足,不完全燃烧加重,慢口物料因严重缺氧上火更慢,大量的风力集中在快口,更加速了快口的塌边,使窑情更加恶化。
2.2液相总量或配煤偏低时,底火层相对松散,物料与窑壁粘结力差,落窑时较脆弱的底火层就容易塌边,处理不当还会再现转着圈塌边的现象,这种窑情多是看火工没有及时发现配煤偏低,液相总量不足,或是虽然使用了外加煤,看火工调火时怕拉深底火,窑面长时间处于明火半明火状态,补充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所致,这时底火层变薄上移,高温层持风能力和相互粘结力逐渐减弱,塌区底火趋于稳定后,卸料速度逐渐加快,底火较脆的区域达到极值时又会塌边,处理方法不当时,就会此起彼落,形成游移性反复塌边。
3.预防
3.1固定性反复塌边的预防
预防固定性反复塌边,首先应找到形成的原因,针对固有的弊端,操作中掌握一定的提前量,窑情正常时就要考虑到易塌区可能塌边,一般多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3.2合理外加煤,平抑底料差和温差,如果整体窑温不低,就不能整体加煤,高煤料要加在易塌区或快口区。具体压料方法是在快口压起一个圆锥形高煤料堆,这样做既避免了抑浅引深压料法造成快口料位高起的弊端,又补足了快口的窑温,有效地抑制了快口的上火速度,提高了该区的持风能力,二者兼顾。实践中采用上述方法,再辅以不断撬拔快口形成的火块,对预防此类塌边很有效果。
3.3合理使用腰风,固定性易塌区的对角一般上火较慢,适当开启该区的腰风,有利于均衡风量,减免塌边。
3.4如果已经塌边,为了防止反复,塌区底火稳定后,调整的重点就要转移到平衡窑周围各区的上火,尤其是对角区的上火,不能使对角火慢下去,因为从成因中可知,固定点塌边是设备缺陷使某区风量过盛造成的,有风就有火,因此只要操作得当,该区底火会很快形成完好,一旦塌区火上来,还会形成快口,对角也会逐渐转为慢口,因此要在这种不平衡形成以前就加以预防,塌区底火未稳定前,先采取各种措施,使其稳固,防止二次塌边,底火稳住后,就要兼顾对角底火,尽力平衡相对两边的上火速度,避免反复塌边的发生。
3.5游移性反复塌边的预防
生料中液相总量偏低或配煤偏低时,作为立窑烧成环节已无法更改,只能外加煤补救,因此,看火工判断是否需要加煤的前提就是液相总量,如果配煤或液相总量正常,就不能盲目加煤,人为形成烧成误区,同时杜绝明火或半明火操作法,对烧成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因素要善于及早发现,及时消除,处理塌边时,该卸窑时必须卸窑,不能为暂时多压几吨产量而使窑情恶化,反复塌边也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采用“矫枉过正”的极端作法,要综合各种因素,在动态中求得相对的平衡。
4.处理
一般的塌边,可停止卸料,把周边的红火块撬拔到塌区。平窑时,看火工往往不是先选定散热大,较松散,易处理的部位撬拔,由于平窑需要的时间较长,这样做就会加大该区的散热量,形成反复塌边的隐患,因此平窑时要先撬拔重点压料区,平窑后,先给塌区的红火块撒些煤,然后放低布料器,给火块上薄盖一层高煤料,重点压塌区两边,使其形成两个圆锥形料堆,料堆上沿相连,采用压工停工的加料法,把料面烧至窑口,同时以窑面不出现呲火为准,逐渐加大用风量,并不断把两边形成的火块撬到塌区,待塌区培养新的底火烧结后,开始低速卸料。
经上述处理后,如果塌区物料还继续下塌,其它部位下移缓慢或不沉落,说明该区的物料已不能与周边高温底火相融合,再重复上述操作法已不相宜,应采用低速卸料法处理。在卸窑的过程中,塌区存留的碎料或生料球会漏下或被吹出,从而增加了该区的空气系数,为培养底火打下基础,同时,其它区域的高温物料会继续烧成并收缩,物料间相互支撑力减弱,下移速度就会相应加快,还能逐渐缩小缝合塌区面积,从而起到均衡底火位差和通风量的双重效应。如果高位区不沉落,可卸下70cm左右的空区,再处理棚架物。
一般窑面落下70~80cm塌区物料不再继续下塌或露出锥形空洞时,即可停止卸料,进行二次平窑,布料调火。落窑处理后的底火是在不卸料的情况下由深处一层一层培养起来的,形成的烧结层较厚实,有架挂窑壁与周边底火相粘连的能力,从而可有效地制止反复塌边,避免形成塌区至上而下全是生烧料的恶性窑情。如果塌边较深,面积较大,底火形成了“立壁”,处理时就不要急于撬拔火块,仍然采用卸窑的方法,由于塌区无物料支撑,高位物料下移时会逐渐倾现塌区,这种窑情一般要卸深至喇叭下部高度的1/3以下。有时“立壁”在卸窑时自然塌入塌区,此时应立即停卸平窑继续烧高料面,再行调火,对于塌边的处理,有资料介绍用废砖填平空洞,再撬拔火块,加高煤料,重新培养底火,这也不失为良策,只是要有一定的废砖贮备,这种方法对下沉较深的塌边更为直接有效。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