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泥科技步伐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1)
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同志们:
国家建材局主办的“全国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生产线)达标达产工作总结表彰暨新技术研讨会”,今天在湖北宜昌市顺利召开了。我代表国家建材局向与会的各地、各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年正值世纪之交,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国“九五”的最后一年。《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确定了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水泥工业要依靠技术进步,大力发展预分解窑及当代先进工艺技术。五年来,水泥工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推广和应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和举措,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切是我们全行业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明天。
今天,我们邀请水泥界的同仁们聚集在一起,总结过去,增强我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表彰第三批确认的新型干法水泥达标达产生产线的企业,使我们学有榜样;还要对目前水泥技术进步专题进行交流研讨,切磋技艺,让新技术得到更多、更好的运用,共同研讨和展望下一个世纪新型干法窑分解技术的发展。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 达标达产工作的回顾
众所周知,以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的水泥煅烧技术。自七十年代初问世以来立即在世界水泥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它具有高效、优质、低耗等一系列优点,是水泥煅烧工艺的又一次革命。1976年,我国第一条700t/d预分解窑在石岭水泥厂诞生,随后又有一批预分解窑相继投产,标志着我国的水泥技术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正如所有的新技术一样,我们对新型干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从引进到开发,再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广大水泥工作者为此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喜人的结果。目前,新型干法工艺生产线已遍布全国,产量不断提高,已投产的700t/d及其以上的生产线已从“九五”初期的80多条增加到目前的近120条,还有一批生产线正在筹建或建设中。而且在近年中解决了优化设计、降低投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装备国产化率和制造水平方面一系列问题,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提高,有些已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提高,又为生产线的顺利达标达产提供了保证。近年来新建的和改扩建如葛洲坝集团水泥厂、华新水泥厂、山东水泥厂等新生产线达标达产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切,都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 新型干法水泥的达标达产工作。
1985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水泥生产大国。但从生产技术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国家的差距尚很大,他们的水泥生产几乎是新型干法的天下,而我国却仍是以立窑水泥为主。如1995年我国水泥产量为4.76万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立窑水泥占了81.5%。在比例不大的回转窑水泥中,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例不足三成。更重要的是,在已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除了几条引进的生产线和少数经过多年技改和攻关成功才得以达产的外,其余绝大部分生产线未达标达产。如1996年700t/d及其以上已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线有80多条,设计熟料生产能力近3700万吨,而实际达产能力仅65%左右,可见其未达产的能力损失是相当惊人的。
面对早期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不成熟和不完整性,针对早期兴建的一批生产线中普遍存在设计上的缺陷、设备选型、设备制造、施工安装中的问题,以及管理水平偏低、企业员工素质跟不上等综合因素,国家建材局曾先后以一些企业为试点,组织多次攻关和技改,开展达标达产工作,取得了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全面开展达标达产工作打下了基础。
进入“九五”以后,国家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一方面,我们资源和财力有限,而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大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不能达标达产,那么新技术的优越性就不能充分体现,优势也不能发挥,大量的投入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为此,国家建材局党组经过考虑和研究,适时地提出了全面抓好新型干法水泥窑达标达产工作问题,并将其列入当年局重点工作之一。
1996年4月11日,国家建材局下发了建材生产发132号文《关于印发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达标达产协调领导小组名单和开展达标达产工作意见的通知》,确定了以主管副局长为首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顾问组、办公室和秘书处,为该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文件中同时明确了开展达标达产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等。从此,以企业为主体,各级建材主管部门重视和帮助,设计单位和装备制造和施工安装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的多方协同配合的新型干法水泥线的达标达产工作就开展起来了。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