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一个水泥厂的保安救助了近20000名中国人!
他是一名水泥厂的保安,也是中国人口中“最好的丹麦人”,“东方的辛德勒”。
周六,丹麦女王在他故乡奥尔胡斯的一个公园里,揭开了一座3米高的铜像,这是南京送给奥尔胡斯的礼物。
在他去世36年之后,他被追封为丹麦的民族英雄。
他叫Bernhard Arp Sindberg,南京人称为“辛先生”、“辛波”。
Sindberg身高172,长相平平,成绩平平,只接受过最基础的教育。
原本,他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丹麦年轻人。
但一趟南京之行后,他成了中国人的英雄。
Sindberg从小就喜欢往外跑,2岁时偷偷跑出家门,大一些后又骑着自行车跨越了大半个丹麦。17岁时,家人不再限制他,他去美国旅行了3年。
回到丹麦后,他参加了法国外籍兵团,但在摩洛哥沙漠的任务他感觉实在无聊。
当了10个月兵后,他又跑了…
后来,他辗转来到了中国。
在中国的这段时间,他换了各种工作。
先在华懋饭店当了两个月接待员,但因为脾气火爆被炒。
后来,他帮一家丹麦公司向中国政府演示丹麦制造的武器。再后来,他成了一名《每日电讯报》记者的司机。
两人经常开着车收集日军侵华的真实情况。但有一天,这名记者也被日军打死了…
至此,Sindberg还只是一个喜欢冒险脾气火爆的丹麦小青年,脑子里没太多事,只是埋头过着自己的生活。
直到后来,他来到了南京的一家水泥厂当保安...
这家水泥厂属于丹麦水泥机械制造商FLSmith,里面除了他,另外就只有一个叫京特(Karl Gunther)的德国人,他来这里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水泥厂中的昂贵设备免受日军攻击。
他1937年12月2日到达南京,11天后,日军也来了,一场大屠杀开始了…
因为水泥厂是丹麦公司的,日军不敢轻举妄动。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难民们四处奔逃,有些来到水泥厂,希望依靠外国人寻求避难。此后几周,上千难民聚集于此…
这个时候,Sindberg如果选择自保,不收留这些难民,外人大概也无法苛责。
但他没有。
他和同事京特,不仅收留了这些惊慌失措的中国百姓,还在水泥厂中搭起了临时的医院和难民营。
他们尽最大力量收留了中国百姓和受伤的中国士兵。
因为收留的人实在太多。当时水泥厂里十分拥挤,人们紧挨着坐着或站着,每个棚屋都隔的很近,连安置厕所的空间都没有。
为了防止日军来找麻烦,
Sindberg让人在工厂的屋顶上画上了一个巨大醒目的丹麦国旗。
在工厂的四周,他们也插上了一圈丹麦和德国的国旗。
工厂的大门上,挂上了一个提示牌:丹麦德国联合企业,江南水泥厂。
一些中国人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当时15岁的Zhou Zhongbing说:
“一个丹麦人开了一个难民营。那里有人把守,有人巡逻。当有日本人想来找麻烦时,丹麦人就会出去制止他们。”
当时25岁的Guo Shimei说:
“如果日本人来这里找女人,那个外国人就会拿出一面丹麦国旗。交流几句后,日本人就走了。
Sindberg还请求鼓楼医院和红十字为难民营提供护士,药品和绑带。
但水泥厂的医疗条件总归不太好,伤比较重的中国百姓,Sindberg总是想方设法把他们送进城里。
1937年12月,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被日本兵用手榴弹炸伤,伤势严重,Sindberg用摩托车把他送进城求治,在中山门受到日军阻拦,他绕行太平门,快速行经岗哨,终于到达鼓楼医院。
这是1938年,Sindberg向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递交的报告中众多救护事件中的一件。
期间,Sindberg还会利用自己进出南京城较为自由的外国人身份,为被困在城里国际安全区的人提供食物和信息。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苏国宝说:
“当时老百姓都叫他辛佩。包括我家在内的几十棚户都被烧了。Sindberg和京特来查看。两人各给了我一块大洋,并给了我家36斤大米。Sindberg还叫我到水泥厂做工,并表示以后送我读书。”
老人回忆,“当时只要活下来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念书。我就谢绝了。”但为了表示感谢,他给Sindberg和京特两人,跪下磕了一个头。
这些粮食及两块银元维持了全家好几个月的生活,使得他们全家得以存活下来,他们一家人都很感激。
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难民,Sindberg不为别的,只是单纯感觉他们太惨了。
“只有上帝知道这些可怜的人们遭受了怎样的痛苦。”
在给朋友写的一封信中,他说:”你不知道这里有多少血,到处都是血。从8月份开始,我真正看到了战争的可怕。血,血,更多的血。“
在一封写给丹麦报纸的信中,他描述了当时的恐怖场景:“所有村庄都被烧了。所有牛和家禽都被抢走了。”
除了收留帮助难民,Sindberg还会在南京城里四处拍照,记录下日军的残暴。
这些黑白照片,加上他的解说,成了向世界展示日军暴行的第一手资料。
Sindberg在水泥厂当保安期间,曾有6000-20000名中国人得到过他直接或间接的救助和保护,但他和同事京特也经受着巨大的压力。
3个月后,在日军的施压下,Sindberg被解除职务,遣送回欧洲。
1938年2月3日,他向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递交了他所记录的日本军人在南京的屠杀等行为。
在返回欧洲后,他在日内瓦放映了在中国拍的纪录片,把日军暴行公之于众。
后来,Sindberg移民美国,进入了美国商船队工作。
在家人面前,他很少提到中国的经历。
“他从没跟我说过他在中国救人的事。当你经历过极其可怕的事情,大概很难再开口说。可能他不想回忆起那段黑暗恐怖的时光。” 她的侄女Andersen说。
为了纪念Sindberg,他故乡丹麦奥胡斯市的一位花商受邀培育出一种新型黄玫瑰,将它命名为:“永远的南京——Sindberg玫瑰”。
这些黄玫瑰,现在就被种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