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逐梦——陕煤集团实施“北移”战略纪实
2019年7月22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陕煤集团位列榜单第281位,较上年前移13位。
这是陕煤集团连续第5年登上这个榜单。
从2015年首次入围416名到今天,陕煤排名连年攀升,经营业绩屡创新高,展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沧海横流,沉浮尽显。一个成立十五年的煤炭企业,发生了什么,才能度过2012年以来的煤炭行业寒冬期,并迅速跻身一流企业之列的呢?回顾陕煤的发展史,一个战略渐渐清晰,它犹如黎明前那颗最亮的星星,在天边指引着方向,这就是——“北移”。
“北移”,是指自2004年陕煤集团成立之后,关中老局的大批干部职工北上创业,扎根陕北,历时十五年建成一大批现代化矿井群和现代化的煤化工基地的过程。“北移”一直伴随着陕煤集团的发展壮大,它是陕煤跨度最长、地位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北移,是一部当代陕煤人从无到有、众志成城的创业史,一部当代陕煤人在大漠中奋力拼搏、可歌可泣的奋斗史,更是新一代陕煤人开拓创新、一往无前的光荣史。
北移,让陕煤集团走得更稳、跑得更快、飞得更好。
布局陕北谋新路
时光回溯到2004年2月,为提升陕西煤炭工业竞争力,建设煤炭经济强省,实现煤炭资源开发战略转移和可持续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陕西煤炭工业集团化发展战略。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矿务局、韩城局、澄合局、蒲白局、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黄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陕北矿业管理局9家煤炭企业共同组建国有独资公司。
这些单位都是省内主要的煤炭企业,都曾辉煌一时,关中老局更是有着悠久历史。铜川建局于1955年11月1日,蒲白建局1959年,还有后期建局的澄合、韩城局,都为陕西的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保证了特殊时期的煤炭供应。
但此时,老区面临煤炭资源枯竭,开采难度不断加大,企业负担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年煤炭产量2832万吨,显然赋存情况和开采条件已经远远限制了老局无法支撑陕煤做大做强的目标。
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发展并实现跨越?经过深思熟虑的谋划,陕煤集团敏锐地抓住国家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历史机遇,将目光瞄准了素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的榆林,作出了“稳定渭北、壮大彬黄、做强陕北”的决策,发出了战略北移号召,集团的发展重心向陕北倾斜,漫漫北移之路也就由此拉开。
从时间上看,北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陕煤成立之后到2007年这一段时间,这是北移的初始时期。2004年7月,陕北矿业公司改制挂牌,将办公场所由西安迁至榆林,这是陕煤集团在陕北的第一个煤炭生产企业;2005年9月,柠条塔矿业公司开工建设,2006年9月红柳林矿业公司开工建设、12月张家峁开始建设,2007年,北元集团加入陕煤集团,还有红柠铁路、神南产业公司等项目都在这个阶段如火如荼地建设。
第二个阶段是2008到2017年这一段时间,这个阶段陕北的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府谷能源公司、神木煤化工产业公司、管道公司、榆北煤业先后成立,300万吨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煤焦油加氢制轻质油项目先后上马;国家发改委通过了榆神矿区三期总体规划;红柳林、柠条塔、张家峁三个超千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竣工验收,原煤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综合单产单进、全员工效等各项生产指标在行业处于先进;红柠铁路建设通过验收,成为省内首条实现“路企直通”运管模式的煤炭专用线;北元集团全面建成了100万吨/年聚氯乙烯循环综合利用项目,改变了氯碱产业“两高一资”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有机统一。
第三个阶段就是2018年至今,陕煤集团将原陕北矿业公司和神南矿业公司合并,实行一体化管理,新陕北矿业公司成立;榆林化学公司成立,投资1000亿元建设的“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成为煤炭资源转化利用的新起点。
经过十五年不懈的奋斗,陕北地区已经拥有了陕北矿业、榆北煤业、北元化工、神木煤化工、神渭管道、府谷能源和榆林化学七大公司,煤炭产量8000万吨,占全集团总产量的55%、化工产品总量占集团总量的65%,利润占集团总利润的56%。随着时间的发展和重大项目的投产,这些指标还将进一步跨越式放大。北移战略,为陕煤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广阔的空间。
在2014年集团经营最困难的时候,杨照乾董事长数次在大会上给干部职工鼓劲,陕北的项目要大胆地干,坚定地干。因此陕煤集团经营最困难的三年,也正是北移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三年。陕煤也走出了寒冬,迎来了春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动情地讲:“如果没有当时观念上的先人一步、行动上的快人一拍,我们就没有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也就没有如今高质量发展的从容自信。”
拓荒陕北岁月艰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项目建设初期,北移人住的是彩钢房,睡的是大通铺,吃的是粗杂粮,凛冽的北风带着沙尘扑打着他们,白天在施工现场奔波,晚上又在一起碰头,他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和时间赛跑。
“当时正值冬季,天寒地冻,山里又没有通公路,我们只能冒着严寒,踩着积雪徒步在荒无人烟的山沟沟里寻找风井位置。我们数次翻山越岭,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经过来回奔波,最后终于在当地村干部的协助下确定了风井的位置。尽管当时累得满头大汗,裤腿鞋子都粘满了泥土,但大家不叫一声苦,没道一声累,个个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张家峁煤矿职工回忆起这段岁月感慨万千。
回忆起初来矿井的情景,红柳林的第一批老员工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在山沟沟里搭建彩钢房,开始有了自己的新‘家’,不足20平米的房间里却挤满了十几号人,晚上打呼声、磨牙声、梦话声不绝于耳,但我们依然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温暖。深冬时节,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一瞬间就夺去了身体里所有的温度。但是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为矿井建设努力奉献着,热血融化了一切的冰冷,大家忙碌着、兴奋着,也憧憬着。”
在陕北工作不能忍受的,除了工作的艰苦,还有对家人的思念。“在女儿5岁的时候,我从关中调到榆林,至今已整整十年了。记得那时候,每次休假结束要离家返回单位的时候,女儿总会哭闹,一直拉着我的手说:不让爸爸走,不让爸爸走!后来,我只能在女儿熟睡的时候悄悄离开。”在物资集团榆林分公司工作的万朝气每每回忆起往事,总会觉得自己亏欠家人的实在是太多了。
岁月不居,转眼已是十五年。十五年,北移人走过的是千山万水,付出的是千辛万苦,道不尽的是千言万语。府谷能源韦振宇在项目建设和设备投运关键时期,面对家中老人病重,仍坚持在现场,物资部干部成宝玉工地一呆就是8个月没回家。澄合公司红柳林项目部的职工,为了从地面运送一批钻井设备在井下连续奋战19个小时,唱着红歌鼓着劲,终于完成了施工钻机的下运、卸车、组装、稳固、调试一系列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一班完成任务,为后续的工程施工腾出了宝贵的时间。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陕煤人经历过建设初期物资匮乏、运输困难的挑战,经历过建设期间干群一心勠力同心的感动,经历了投产初期人与环境、人与设备磨合的阵痛,更经历了艰难漫长的竣工验收考验和煤炭市场黄金十年后带来的料峭严寒,但陕煤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住临建、抗风沙,斗酷暑、战严寒,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轰轰烈烈地完成了项目的建设,将一个个现代化的矿井群和工厂矗立在漠北高原。
扎根陕北结硕果
陕煤成立十五年,也向北走了十五年。十五年的北移路,陕煤人把汗水洒在了陕北高原,也把丰功伟绩留在了陕北高原。
因为有了陕北地区新建矿井强有力的支撑,陕煤进行了一次更大手笔的改革。2014年,集团关闭关中地区高硫低卡、高成本低效益的8处矿井,缓建、停建了4处矿井。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后,又先后关闭关中18对生产矿井,淘汰落后产能1815万吨,在以“旧”换“新”的产能置换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及时关注政策动态,北上南下,多方奔走,落实产能置换指标。2017年3月16日,小保当一号矿井取得国家发改委项目核准批复;4月18日,曹家滩矿井取得国家发改委项目核准批复;12月6日,小保当二号矿井取得国家发改委项目核准批复。陕煤在逆境中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了华丽转身。
通过减量置换、区域协作等措施,在国家严控产能的政策背景下,陕煤核增近6000万吨优质产能,新增产能规模全国第一,彻底优化了煤炭产品结构,优质煤炭产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提到成果,不得不提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持实施了厚煤层“110-N00工法”工业性试验的柠条塔矿业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建文。
以前,中国煤炭开采业一直沿用1830年以来英国的“121工法”,配套的巷道掘进费用很大,安全管理压力随之增加,大量的煤柱留设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根据S1201工作面的试验数据,采用“110工法”回收煤柱资源39.3万吨,减少巷道掘进3010.3米。若矿井全部推广,每年可回收煤柱资源122.1万吨,按照每吨400元计算,每年将产生经济效益4.88亿元、节约掘进费用7488万元。在“110工法”的基础上,“N00工法”每年又可节约7488万元。“110-N00工法”的实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矿井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降低巷道掘进工程总量,降低安全风险,从源头改变采掘队的结构和生产接续等,直接和间接效益巨大。
后来,“110-N00工法”被誉为煤炭工业“第三次技术革命”,编入《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此项技术,解决了煤炭工业长期面临的“安全、资源回收和开采成本”三个瓶颈问题,实现了采区内无顺槽掘进、无煤柱的采留一体化和连续安全生产。2018年12月,神南矿业公司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的殊荣,这是工业领域的“奥斯卡”,这一中国工业的最高奖不仅是对这一技术的褒奖,更是对陕煤战略北移十五年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在北移中,科技成果数不胜数。北元化工的废硫酸裂解技术,实现了废硫酸再生浓硫酸的技术突破,为行业首创,一年可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神木煤化工煤焦油轻质化、全馏分加氢、污水处理等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在国内煤化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天元公司、富油公司分别获得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
榆北曹家滩公司韩存地带领68名大学生组成“大学生采煤队”,从设备的吊运组装、液管的铺设、电缆的连接,再到所有管线的标准化整理,他与所有人员都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综采“三机”配套联合试运转一次性成功,单月产量突破百万吨。这支煤海突击劲旅,展示出了异于寻常的承载力,也印证了特别能战斗的能力。
无论是项目建设、技术创新、还是人才队伍建设,北移都结出了累累硕果。
守望陕北育精神
十五年的北移之路,生动地诠释了属于当代陕煤人的“北移精神”。
陕煤人不仅牢记北移历史,更需要弘扬北移精神,因为它是陕煤人的精神图腾。每个人对于“北移精神”的理解或有不同,但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坚定理想敢闯新路的远大抱负、坚韧不拔勇于拓荒的创业情怀、舍小顾大舍私为公的思想境界、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大局意识、兴企有为争创一流的事业追求。
“北移精神”与煤矿人“三特精神”是一脉相承,并在北移进程中继承发展的。战略北移的大事业感召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于奉献战略北移的理想者和追梦人,他们怀抱着开辟人生新征程、开创陕煤新事业的理想,成为陕煤战略北移的拓荒者、追梦人。
十五年北移,数不清多少个儿女离开年迈的父母来到塞北的百米井下施工作业,数不清多少个父亲远离年幼的子女奋战在毛乌素沙漠的工地上,数不清多少个母亲舍下襁褓中的幼儿来到北移的最前沿,他们把最灿烂的年华和不懈的奋斗留在了陕北,有的甚至留下了宝贵的生命。
十五年北移,关中四局像老大哥一样,给陕北片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要人才给人才,要设备给设备,使这里迅速渡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而在前几年老区经营困难之时,陕北地区又敞开怀抱接纳了关中老区分流的职工。建设集团、实业集团、开源证券等单位在自身业务拓展过程中,也得到了陕北板块有关单位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运销集团、物资集团等单位从产业关联出发,积极为陕北单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十五年北移,各单位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你需要我的时候,我“扶你一程”;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拉我一把”的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大局之歌。
“北移精神”不仅仅是属于北移人的,更是属于所有陕煤人的。它是一种奉献陕煤的使命文化,是一种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团队文化。它从扎根到成长,在塞北高原上不断发扬光大,为一批又一批北上创业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立足陕北望未来
今天的陕煤披荆斩棘,沐风栉雨;未来的陕煤行稳致远,更加辉煌。
北移为陕煤集团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陕煤人也有着更加宏伟的目标。煤炭方面,榆北煤业曹家滩矿井实现联合试运转,小保当一号、二号矿井将陆续建成,新增4000多万吨的产能,榆神四期前期工作陆续开展,尔林兔、小壕兔井田的开发也在规划中;化工方面,全球最大的煤化工项目,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园区项目”,把自主研发的煤炭分质利用技术和国内外高端化工技术集成起来,通过园区优质的发展环境和低成本、大批量的基础材料,吸引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园,最终实现煤炭资源与纺织服装、建筑装饰、汽车材料、航天航空材料等高端制造产业的衔接;多元板块方面,运输长度达到727公里的世界最大运煤管道,神渭输煤管道建成后将极大缓解铁路、公路煤炭运力不足的问题,节约运输成本,解决陕西省北煤南运的困局;还有蒙华、靖神、榆横铁路将建设产运销高度匹配、路港直通、水陆和公铁联运的智慧铁路、智慧物流体系,打通资源市场最先“一公里”和消费市场最后“一公里”。这些项目建成后,带来的产值增量将超过2000亿元,支撑陕煤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
因为北移,陕煤人拥有了更加多元的选择和更为广阔的平台,拥有享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人工炮采挖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过去井下矿车运煤也被皮带运输机替代。煤矿工人西装革履,英姿飒爽,在调度室按下操作按钮,滚滚的“乌金”通过传输皮带流水般的奔向地面。
2018年陕煤集团生产煤炭1.6亿吨,是2004年的5.6倍,集团资产规模5000亿元,是2004年的43.8倍,营业收入是2004年的51.3倍……十五年来,北移让陕煤集团实现了从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并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人们常说,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新一代的陕煤人一定会接过前人的接力棒,继承和发扬“北移精神”,朝着陕煤实现销售收入和A股市值“两个五千亿”的奋斗目标,满怀着激情、梦想去奋斗,朝着把陕煤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编辑:余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