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颁发首批热窑中心线检测执业资格证
7月11日,海螺水泥回转窑中心线检测置业资格专家认证会在海螺建安公司召开,会上,海螺建安公司回转窑中心线检测队伍6名成员全部通过专家评审,海螺水泥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波为队员颁发执业资格证书,这标志着海螺水泥第一支专业、高效、权威的窑中心线检测队伍正式成立。
为回转窑中心线检测团队颁发热窑检测执业资格证书
点赞!奋勇争先的“开拓者”
海螺集团首支窑中心线检测队伍共有6名成员,这群常年活跃在水泥窑筒体周围的小伙子们,被业主公司和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水泥窑的“诊疗师”,凭借精湛的检测技艺,2019年上半年,他们已经超额完成了29条窑的检测任务,
为什么要开展窑中心线检测?水泥回转窑作为水泥熟料生产线的重要设备,状态的好坏,关系到窑能否正常运行。比如,中心线不正会,会造成回转窑运转阻力增大,引起电耗升高;回转窑甩动也会造成受力不均,加剧回转窑外部机械配件磨损和回转窑内部耐火材料损坏,降低配件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筒体开裂、耐火砖掉落、设备损坏等故障。
数据显示,若一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因故障停窑,每天会造成至少100万元的损失。海螺集团所有回转窑,以往只能依靠有经验的老师傅们目测,检测效率低、误差大、调整方案不成熟,而且国内市场也缺少这样的队伍。因此,不管从集团公司的角度,还是市场配置方面,都亟需一支专业的“诊疗师队伍”来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海螺建安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先行发力,于2017年组建专业小组,与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波兰GEOSERVEX公司签达成合作协议。从“拜师”波兰专家,到获得“结业证书”,6名成员历时11个月,从“结业”再到如今的“执业”,检测队员只用时9个月。
敬佩!超越自我争一流
光荣的背后是汗水浇灌的长征路。一路走来,这支窑中心线检测队伍历经种种磨难,不断克服各种挑战。在和外国专家请教学习期间,首先需要攻克的便是语言关,他们利用业余期间主动学习,每个人的手机、电脑中都安装了英语学习、翻译软件,一有空便拿出来学习,最终达到了可以与外国专家顺畅交流的水平。
小组成员向外国专家现场请教学习
万事开头难,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队员们首先制定详细规划,查阅国内高校的相关论文,集中进行理论学习,也向集团窑专家请教经验,同时将触角伸向国外相关领域,将“外国理论”同“中国经验”相结合。
在跟着外国专家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需要在平均温度高达40摄氏度的窑筒体下连续待上7、8个小时,有时最高温甚至达到50多度,热浪袭人,汗流浃背。这群小伙子们无一叫苦,认真记录每一步检测流程、每一项检测数据,晚上下了窑,仍要继续处理冗杂的数据,或者进行3D建模。
“有的数据精度要求特别高,要求在±1mm以内,”队员佘祥忠解释,“这容不得马虎,容不得浮躁,更容不得不专业。”通过10条窑的学习,队员们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快速具备独立检测的能力,检测技术也已悉数精通,公司领导和外国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宣布他们顺利结业。
奋进!团队协作出成果
为满足海螺集团150条窑的检测需求,6名队员奔走在全国各地。窑就像人一样,各有“脾气”、各有特点。独立开展检测以来,他们不断总结经验,记录疑难杂症,集中攻坚克难。
六名队员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学习,谭迪、王伟的理论知识相对较丰富,便为大家科普标准资料,提供快速学习的途径;舒银军、佘祥忠、赵鹏志、付文辉等人实践经验较丰富,便和其他人分享检测技巧,提高检测效率。
每次检测时,需要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的队员现场配合。检测包含中心线系统、托轮系统、回转窑筒体系统三大块,共计约20项内容,涵盖了回转窑所需的全部机械数据。在测量窑椭圆度时,他们密切协作,在表面温度高达400℃的旋转窑筒体上分别标记18个定位点,并放置椭圆度测量仪;在使用水准仪时,需要队员扶正标尺,读数同样也是精确到毫米,如有发生较大的偏差,便会一遍又一遍地复测……反复实践中,他们已然像手足配合般协调、默契,只需一个手势或者一个眼神,便能知晓会意,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队员配合开展检测工作
两年前,这支队伍还在学习、引进,两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部署了“闯市场”战略,积极“走出去”,为外部市场提供窑中心线检测。2019年4月23日,谭迪等人圆满完成中国建材峨眉山西南水泥厂的检测任务,也顺利实现“闯市场”战略的首次跨越。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窑炉高服务专业团队”,这支年轻而又专业的窑中心线检测队员们表示,未来将不断提高检测技艺,提升技术含量,树立行业典范,打造海螺标准,不断为公司乃至水泥行业作出贡献。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