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汇川丨这家“绿色工厂”竟是水泥企业……
5月30日上午,董公寺街道田沟村委会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遵义市汇川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王益跃带领执法人员,在这里听取田沟、割麻两村村民对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环保问题的意见,并同村民代表一起,到这家公司各个重点生产环节现场查看,消除疑虑。
记者跟随检查组来到遵义海螺公司,凝目远眺,厂区周围,绿树成荫,山上茂密的树林扬绿吐翠。走进厂区,只见大片草坪绿草茵茵,草坪旁一汪小湖清波荡漾,映衬几座别致建筑,让人似乎置身于自然的流水别墅间。目睹这一切,令人疑惑:这里真是一个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吗?
记者桌上摆着一份遵义海螺公司的《绿色工厂情况报告》,浏览字里行间,这家水泥生产企业“创绿”行动一幕幕浮现眼前。
这家成立于2009年1月16日的水泥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670亩,已建成两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年产440万吨水泥磨粉和18MW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和日处理800吨城市生活垃圾。
这样一家水泥生产“航母”,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及水泥产能过剩压力,但在推进产业升级、节能降耗的同时,不忘绿色环保,创建绿色工厂。
一张统计表显示这家公司在环保上舍得投入。
去年:
投入3780万元对两条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尾进行脱硫烟气工程改造;
投资1838万元新建一条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
投资5000万元把窑头窑尾4台电收尘器改为袋收尘器……
仅去年一年,遵义海螺公司环保投资即高达1.1629亿元。
“打造一个碧水蓝天、包含海螺文化底蕴的百年企业,实践与自然共融。”依据这一环境方略,公司成立绿色工厂创建领导小组,发布绿色工厂创建目标和指标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以产品认证、质量、环境、能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依托,做到全员、全要素参与“创绿”。
在贵州水泥行业唯一一家全国“能效领跑者”企业的背后,遵义海螺公司如此作为:
两条熟料生产线配套余热发电,不仅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实现废气余热高效循环利用;
各种大型风机场均采用变频器调速设施,年节约电量700万kwh;
提升煤粉燃尽率,有效降低煤耗……
置身偌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如入无人之境。在厂里,只见机器设备高效运转,却见不到一个工人。
公司副总经理史炤说,公司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水泥生产设备,各环节均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现场无人操作。
而遵义海螺公司给遵义人最大实惠的当数利用水泥窑处理遵义城市生活垃圾,有效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2014年5月,公司同遵义市政府协商,投资1.24亿元建成两条处理400吨城市生活垃圾CKK系统,不仅每天“吞”下800吨城市生活垃圾,公司还对焚烧生活垃圾的热量进行回收,每年节约标准煤9.18万吨,而产生的污染物二噁英经技术处理后均达到合格并优于国家标准,且产生的废气全部达标排放。
为满足公司长远生产需要,有效缓解环境压力,遵义海螺公司超前谋划,投资3780万元,对两条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进行脱硫烟气工程改造,使脱硫效率不低于80%。对4台水泥发运包装机和10条装车道产生的粉尘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投资120万元新增8台收尘器及其他设备,总尘和呼尘均达到行业控制标准。公司还投资400万元实施电收尘内部技术升级改造,极大减少颗粒物排放,实现厂区清洁化生产。
记者在现场看到,水泥生产过程不直接产生废水,而主要废水来自高温条件下及高速运行设备的间接冷却水。水,仅作为热交换介质,循环利用。配套公司两座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达标后,全部用于绿化和增湿塔喷水,厂区无一点外排水。由此,这家公司获得贵州省“省级节水型企业”。
让厂区周围村民放心的是,对遵义海螺公司两座排污高塔,国家相关部门特在塔下安装窑头窑尾在线监测系统,同国家监控平台联网,实行24小时直接监控,如有数据超标,即可马上发现。对此,公司不敢有丝毫懈怠。
中控操作精细化、矿山数字化、工厂智能化,污水“零排放”,粉尘和废气排放均达标,这就是遵义海螺公司交出的节能降耗答卷。
而在绿化上,遵义海螺公司充分利用可绿化地段,见缝插绿,争取点、线、面结合,生活区、厂区空地全部美化绿化。厂界周围绿化隔离带似如“绿色长城”,厂区草坪多达4万平方米,种植各种苗木7万余株,绿地率达到90%。
这家公司创建“绿色工厂”的韧劲和大刀阔斧的“创绿”干劲,助推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去年,公司销售收入高达13亿元,创税2.6亿元。
今年头5个月,尽管承受买方市场压力,销售收入仍实现5个亿,创税2800万元。
除遵义烟厂外,稳居汇川区纳税企业第二把交椅。
编辑:余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