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接受凤凰卫视专访: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正确认识“新型国企”
6月3日、4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应邀接受凤凰卫视《金石财经》节目专访,围绕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和国企改革发展畅谈了“冀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和“新型国企经过市场化国际化 投资者应该正确认识”。
(访谈视频,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下面小料将专访全文分享给大家
专访实录
冀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曾瀞漪:宋董事长您好,非常高兴您再次来到《金石财经》节目,这次见您的时候,您已经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新任会长了。在您的生涯当中,每一次您出现的时候都是在非常关键的时刻,不管是在北新建材做厂长,或者是在中国建材做总经理,然后接着来做国药的时候又是接了个双料董事长。这次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会长正好又是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时刻,作为会长您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宋志平:其实就是你刚才讲的,现在是一个关键时刻,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是我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有一段重要的讲话。他说,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同时对上市公司提高质量作了一系列部署。我觉得按照证监会最近提出的要求,就是易会满主席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提出来,资本市场取决于市场的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的质量。所以从我做上市公司协会的会长,我觉得眼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因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只有有好的上市公司我们才可能有好的资本市场,只有有好的资本市场我们才可能有好的中国经济。我觉得这些是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我的责任也非常的重大。
曾瀞漪:好的上市公司对当前的中国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中国经济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中国的经济要更好的发展,那么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支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又是特别的重要,而上市公司它不只是上市公司自己的事情,它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好坏跟我们刚谈到的国家经济的发展、跟社会的利益,还有跟老百姓的口袋厚薄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个情况之下,好的上市公司的质量究竟应该怎么样才能够提升?对于中国股市的健康,您认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表现才叫作健康的中国股市?
宋志平:刚才我讲了上市公司对于我们中国的经济来讲至关重要,是我们经济的基石。其实我们中国的上市公司只有29年的历史,但是这29年中国的上市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撑作用。所以我们总是讲,上市公司是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我想说一组数字,让大家对上市公司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有个了解。现在中国一共有3627家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中的中国公司有70%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创造的利润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38%、创造的税收是全国企业税收的近30%,从这一组数字你就可以看到中国的上市公司对中国企业确确实实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当然,上市公司也有需要提高的,因为我们的时间比较短,只有29年历史,美国是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上市公司还是个年轻的上市公司群体。在整个过程中,比如我们的合规化,比如我们的规范治理,比如我们的信息披露等等方面,确实有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恰恰是上市公司的短板。和30年前比,现在的投资者都是成熟的投资者,他们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其实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今天我们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一个最根本的工作。
那么什么叫好的上市公司呢?我觉得至少有几个很重要的因素。
01、必须合规
首先就是必须合规,因为上市公司不比普通公司,当然普通公司也要合规,但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是在投资者大家眼皮底下的公司,所以上市公司有更严格的要求,要更加的合规,更加的规范来要求自己,上市公司和普通公司比,要是更加规范的一个公司。
02、要有良好的效益
上市公司应该有良好的效益,因为要回报投资者,因为大家之所以投资是寄希望你有非常良好的效益。所以这个也是上市公司应该做到的。
03、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
上市公司应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包括我们今天讲的环保、社会这些综合的责任,应该要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公司,不光要有良好的业绩,同时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
如果说多有很多条,如果说的简单,我觉得就是规范、高效、负责任,我觉得这是衡量上市公司标准的最最根本的东西。
曾瀞漪:当我在向您提出很多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刚刚听到的一部分是中国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的发展不到30年的时间,能够做到今天的成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另一方面在我们很多人脑海中另外一半深刻的印象是,中国上市公司可能很多都没有达到您刚刚谈到的三个要求。但是我们可能记的这个部分而疏忽了那个部分的时候,您认为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会长,您如何让市场更多的理解中国的上市企业,包括了民营企业,包括了国有企业、央企在当中起到的作用,因为可能有很多的贡献是人们没有注意到的,而他们做了很多的贡献。作为会长,您是要让会员们更多地被了解的,那如何让市场看到会员更多的贡献?
宋志平:首先我想说,其实上市公司是中国亿万个公司的一部分,而且是这些公司里面的优等生,也就是说优等生才能够上市,但是不等于说优等生就全上了市,像华为等这些公司都很优等,不见得都上了市,但是上了市的公司,我觉得绝大多数都是我们企业里的优等生。其实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这些年还是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在规范地运作、在健康地发展,希望竭尽全力把自己的公司做好、打造好,成为一个投资者信赖的公司。所以这是投资者应该探讨的基本面,这个基本面还是不错的。拿我自己来讲,我1997年推进北新建材上市,这家公司后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石膏板公司,去年的税后利润达到20多亿元。我在2002年到达中国建材,在2006年推动了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现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和新材料公司,而且去年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当的好。其实中间我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推动了国药集团的国控在香港上市,后来国控建立了全国的医药网,现在这家公司表现也良好。我想说的是,实际上我们的上市公司里面,像北新建材、像中国建材、像国控这种公司占很大的一个比重。我想给投资者讲,给社会讲,我们看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基本面,其实上市公司里面有非常多的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当然我们刚才讲了,确实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出了问题,但是我觉得在我们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在我们不断监管优化的过程中,在我们不断引导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来提高大家,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完全有信心能够打造一个健康的中国上市公司群体,让所有者放心。
曾瀞漪:宋董事长,您推动了三家优等生在内地和在香港上市,而这些已经上市的三家公司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规模,后来朝着做优做强做大这个方向前进。可是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后来会变质,有些优等生后来会变了。如果说您从这个会长的角度来告诉这些上市公司说,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负责人,作为一个有市场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如何不变质不变味?
宋志平: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着去讲,就怎样才能使得我们不变质不变味。在我们协会2019年会上,易会满主席提出,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董监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有四个敬畏”:
—— ——四个敬畏—— ——
●要敬畏市场
●要敬畏法治
●要敬畏专业
●要敬畏投资者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讲,首先我们要按市场规律去做,比如说去搞一些盲目的炒作、搞一些盲目的扩张等等就没有遵从市场规律。同时我们要敬畏法治,因为你要不按照法治去做,一定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我们要敬畏专业,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都得集中做好主业,而不要三心二意,不要跟着去炒概念,等等这些。最后我们得敬畏投资者,因为“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资本市场是培养我们的土壤,但是如果我们不尊重资本市场,那资本市场也会抛弃我们。所以我觉得作为上市公司来讲,我们必须明白这些最最基本的道理。同时也提出了“四条底线”:
—— ——四条底线—— ——
●第一个就是不要做虚假的信息披露
●第二个就是不能做内幕交易
●第三个不能操纵自己的股票
●第四个不得损害公司的利益
我想如果我们上市公司的董监高、我们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能牢记这“四个敬畏”和这“四条底线”,我觉得我们就能在这个基础上把上市公司做好。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底线,作为上市公司来讲是必须明确的、不能击穿的底线。在这基础上,我刚才说到你要做到规范、高效,还要做到负责任,我觉得这样的话上市公司的质量就能提高,社会大众就能信赖我们。
新型国企经过市场化国际化
投资者应该正确认识
曾瀞漪: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当中,国有企业、央企和民营企业之间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对于股民来说可能会各有不一样。我们看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当中,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常常是被拿来当作话题的。您是作为非常成功的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代表者,那么在担任会长之后,您觉得在接下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当中,他们混改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地位、影响性应该怎么来看?现在大家对国有企业仍然是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包括一些国外的机构或者是别的国家都是这样,您如何来看国有企业在这个阶段的中国他们和民营企业的关系?
宋志平:其实在上市公司这个群体里边,民营企业占到了70%,在3627家上市公司里边有2544家是民营企业。你看过去这三年,从2016年到2018年的上市公司里边有89%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额也占到70%多,还有增发也是民营企业占了大头。也就是说在上市公司这个群体里民营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当然从总市值来看,还是国有企业和央企的上市公司占的市值高,但从家数来讲,从这几年的发展趋势来讲,民营企业快速地在扩容、在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资本市场其实对于培育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讲到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其实我不太赞成总是分开讲,我觉得国企和民企大家是在一个价值链、一个产业链上,大家互为帮助,实际上是相得益彰的一个结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一个结构。我经常给媒体或者一些专家们讲这个事情,我说你不要老是撕裂我们,一会国进民退,一会民进国退,实际上我们是国民共进,大家一起来支撑中国经济的这片蓝天,我们是这样的。其实去年大家知道,很多民营企业,包括民营上市公司,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如说股票质押风险的问题,比如说应收账款难以回收的问题等等,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作为中央来讲,其实也在积极地为大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央企和国企来讲,这个时刻我们也是积极帮助民企、民营上市公司去纾困解难,帮助他们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你会看到中国的经济其实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民企,国企实际上也做不下去的,其实没有国企,民企也会受影响,我们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样的一个逻辑关系。我觉得我们应该处好这个关系。
你刚才讲的国际上怎么看我们, 我觉得对国企来讲,对央企来讲,我们现在提出来的就是要竞争中性。竞争中性,其实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国企央企的改革方向是要政企分开,是要成为市场的独立的主体,而不要躺在政府怀里,不要等靠要,不要享受国家、政府一些特别的权利、特别的利益、特别的补贴。说到这方面,其实我们央企这些年进步是很大的,最近国务院出了一个文件,就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体制的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实际上是围绕着政企分开在放权和授权,也就是说把该是企业的权授给企业,让企业成为独立的竞争主体,让它按照企业的方向去运营,而国家撤到管资本为主、只是一个出资者应有权力上,也就是股东权利,把经营和所有者分开,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在做。
所以我的看法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的国企和央企会进一步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这方面大家应该更多地看到国企和央企在改革中的进步,而不是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现在市场上议论很多国企和央企的缺点,其实并不是今天的缺点,议论的都是几十年前或者国际上那些国企的一些缺点,但是中国的国企和央企是历经了40年改革的过程,所以我总讲此国企非彼国企,也就是中国的国企都是新型国企,它是经过了市场化的国企,经过了混合所有制的国企,经过了上市改造的国企,所以它是不一样的。我也希望,包括海外,包括大家,都要注意到中国的国企和大家理解的传统的那些国企是不同的,它是完全市场化了的国企。这一点也恰恰是很多人不了解的,这也需要我们媒体更广泛的宣传。
最近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有50家央企到50所大学里面去讲国企公开课。我是到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大学是出播音员、主持人的,我在那儿给他们作了一个演讲,1500名学生,大家听了很开心,就真正理解了国企的改革是怎么回事,真正理解了新型国企究竟新在哪里。我也跟他们讲了大家对国企的一些迷思,所谓迷思就是社会上对国企的那些误会,我也都跟学生们讲了。我觉得这种积极的正面的沟通,特别好。
曾瀞漪:而不是大家抱着一些旧的想法来套到新型国企的身上。
宋志平:对,就是用旧的观念来批判国企,但批判的东西并不对,而是张冠李戴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实事求是,还是要正本清源,大家把这问题说清楚。作为国企来讲也要多说一说,你不说人家怎么知道呢?所以我觉得就应该多说说。
曾瀞漪:新型国企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的地位和影响力,它不断地与时俱进的同时,最重要是它不断地改革,也不断地在开放。中国也是这样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持续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这段时间受到外资的青睐,不断的有一些指数公司将中国A股在它们的指数的比重在增加。 那么现在外资在进入中国的市场当中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您怎么看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和对于上市公司在迎来开放的过程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宋志平:首先我们中国的门是要越开越大,整个开放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尽管从全球来讲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这些,我们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认识到我们就得一路改革开放下去,而且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打开开放的大门。
那么对于资本市场来讲,现在我们也是开放了,就是国外的投资者也可以进入A股买我们A股的股票,我们的股票也进入了一些相应的一些指数。 其实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面来讲,肯定是对我们的资本市场,包括上市公司,是一件重大的利好。但是这个过程确确实实这又是个新事物,那么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讲,包括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来讲,我们还有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我们也得适应一下,因为过去我们面对国内的投资者,现在国际的投资者也都进来了。从企业来讲,从上市公司来讲,我们就得接受国际投资者的一些标准和他们的一些看法,虽然我是在中国上的A股,但是国际投资者来了,我得听听国际投资者、分析师他们是什么意见,来满足国际资本市场对我们的要求。 其实这个满足的过程、挑战的过程恰恰是中国公司进步的过程。
你知道我是在香港做过H股的公司,全球投资者来买股票的一家公司,每一年有两次路演,都是要到全球去路演,给投资者介绍企业的情况,听取投资者的意见,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恰恰是因为这样,这家公司才能够做好。海外的投资者进来之后,能够扩大中国的上市公司的视野面,让他们和海外一流的这些投资者进行接触,听取海外一流投资者们的一些经验、建议和要求,我觉得会促进中国上市公司的进步。所以我还是非常积极正面地看待资本市场对外的开放,当然我觉得我们可能要学习的东西、要适应的东西也不少,但是我觉得这是短期的。
曾瀞漪:感谢收看《金石财经》,我们再会!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