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再掀高潮 地方抢机遇投资2100亿

搜狐新闻 · 2012-11-02 00:00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几个大型铁路项目,比如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宝鸡到兰州客运专线,格尔木至敦煌铁路等线路密集开工。29日,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与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成兰铁路项目建设贷款合同,签约金额达100亿元。这是成兰铁路项目获得的首笔银行贷款,对从2009年2月宣布开工的线路来说,合同的签署有助于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实际上,随着“稳增长”的形势,全国铁路建设开始走出停滞期。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几个大型铁路项目,比如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宝鸡到兰州客运专线,格尔木至敦煌铁路等线路密集开工。

  铁路建设新一轮机遇

  在刘志军案及温州动车事故之后,此前轰轰烈烈的铁路建设一度停滞,不少项目陷入了停工的境地。不过,随着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基调的变化,铁路建设在下半年重新活跃了起来。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罗雁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铁路建设在资金面上比原来好了很多,因为国家也需要拉动基本建设来刺激经济,而在几驾马车中,基本建设是最好操作、最有保证的。

  在资金方面,除了上述的银行贷款,发行铁路建设债券亦是筹资的方式。铁道部30日公告称,将于11月1日招标2012年第七期中国铁路建设债券。本期铁道债发行总额200亿元,而在此前,铁道部已发行铁道债1300亿元。

  罗雁云表示,之前铁路建设停滞有很多原因,一是在以前铁路建设“大跃进”中有很多不规范,二是当时经济处于紧缩状态,资金链有些紧张。现在要拉动经济,而铁路建设本身也是需要的,自然要加大投资。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还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高铁发展是一项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全球竞争战略。温州动车事故虽然反映出了铁路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但不能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和耽误中国高铁的发展,所以目前国内铁路建设的复苏是必然的。

  地方争抢机遇

  形势的好转,也让地方抢抓机遇。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最近会见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时就表示,希望继续得到铁道部的大力支持,掀起铁路建设新的高潮,为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创造更好的条件。刘奇葆列举了加快推进的若干线路,同时希望部省双方尽快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快四川铁路发展会谈纪要》。

  实际上,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争取与铁道部签署支持本地铁路建设的部省协议。比如,今年9月,铁道部与湖北省政府就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湖北铁路建设发展会议纪要》,部省双方在“十二五”期间将合作建设26个铁路项目,投资约2100亿元。

  戴宾表示,2007年以来四川提出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五年来四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开工了11条铁路建设项目、8个铁路枢纽设施建设项目。

  “如果四川能够抓住铁路建设的新机遇,使已经开工建设的铁路项目加快建成,将能确保2020年形成8000公里通车里程的目标实现,使四川铁路里程在全国省(区、市)排名中跃居前列,真正建立起通江达海抵边,沟通中亚南亚、直达欧洲北美的对外运输通道,使四川彻底走出内陆省区的发展制约。”戴宾表示。

  戴宾表示,成兰铁路一方面形成了四川与新亚欧大陆桥的有效连接,打通了四川通向中亚、西亚及欧洲大陆的西向陆上大通道。另一方面,成兰铁路又将东南亚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串联起来,使四川成为东南亚通往欧洲的中介和枢纽,将极大地提升四川在亚洲乃至全球国际铁路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四川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

  普通铁路将成重点

  不过,虽然铁路建设开始复苏,但是,罗雁云表示,以后的铁路建设出现以前“大跃进”的形势可能不大,还是会理智一点,因为铁路建设是一个长期投资,不是一天两天就完了。罗雁云认为,以前铁路建设主要是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下一步铁路建设的重点应该是货运、重载。

  “前段时间主要建设高速铁路,在经济发达地区,高速铁路的客流比较大,但是在西部地区,坐的人还不是很多,高速铁路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超前了需求就得不到保证了。货运、重载前段时间建设得比较少,下一个阶段普通铁路将作为一个重点。”罗雁云表示。

  事实上,东部地区大举建设高速铁路,与中西部很多地区尚未通铁路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在铁路建设停滞期,很多中西部地区的铁路项目受到影响。因此,有意见呼吁加快西部地区铁路项目建设,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

  罗雁云表示:“从民生角度看是应该这样的,但是西部地区不发达,铁路投入以后,它的运量和效能得不到保证和体现,从国家层面上看,怎么平衡?西部建设铁路肯定对西部经济有一个促进,但是有一个过程。怎么把铁路建设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需要从经济上、国家安全上和民生方面综合考虑,也不能单从经济上考虑。”

编辑:fangyt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