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力量:一家150年企业的生存秘密
11年前,中国留学生施正荣带着中国人没见过的技术回到了他的祖国,创造了在美国上市的世界最大光伏企业——无锡尚德,他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创造财富的标杆。可是时间就是最好的裁判,如今这家企业正在生死线煎熬着,之前的赞誉和万般宠爱,如今显得有些滑稽。
韧劲、可持续平稳发展,似乎更重要。与无锡尚德相比,出身于瑞典山特维肯小镇的山特维克集团,显得后劲十足,像钢一样的坚韧。
到今年1月,这家企业已经创立150周年,凭借先进的产品、高附加值服务和不断创新,山特维克在矿山机械、加工解决方案和材料科技等方面已成为全球领导者。
在山特维克瑞集团典公司陈列厅中,退休后充当讲解员的、老员工Ingemar说:“剃刀的外观设计,谁都可以做;里面的电机,谁都可以做;但锋利而耐用的刀片,只有山特维克能做!”
自信、自豪,还略带自恋。这位老人,把他一辈子都给了这家企业,至今还“忠贞不渝”。你若是不小心流露出对这家企业的不尊,他会表现的很愤怒,和略带悲伤。
怎样的企业,让员工如此依恋,什么魔力?
山特维克总裁兼CEO奥洛夫
价值观最重要
Ingemar曾经在中国分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一次,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问他,为什么山特维克可以生存150年?他的回答有些蹊跷,“是价值观的作用”。
Ingema解释说,只有深刻理解并贯彻这些价值观,企业才能真正与客户共同发展,管理层也才能确保企业在壮大之后不会失控。
是不是有点喊口号的感觉?或许秉持实用主义思维的中国人对此会非常不以为然,但在这家企业还挺管用。
如果你想成为山特维克集团员工,“开放思维(open mind)、公平竞争(fair play)、团队精神(team spirit)”,这三条一定要认同,从心里认同,并记在心里,否则会有麻烦。
“如果不能认同这些价值观,就不能在山特维克工作”,山特维克集团总裁兼CEO奥洛夫(Olof Faxander)先生说
有这么重要吗?有。
为了员工们能形成共识,山特维克还设计了一系列机制,来确保上面说的三条价值观在全世界运营的各个部门都能贯彻、并执行。真是疯了,但大家真的这么做了。在中国,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一个广泛被人们所关注的话题,甚至很多知名跨国公司也不能免俗。前些年就曾发生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力拓在中国行贿的丑闻,而雅芳、西门子等公司在华行贿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这些商业贿赂性质之恶劣,甚至引发了外国政府和司法当局的关注和干预。
面对中国这种商业环境和文化,山特维克依然努力坚持自己价值观。奥洛夫表示,公司有专门的合规机构监督全世界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并有专人负责检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是否有违法行为。这体现的是“公平竞争”。
如今,在全球130多个国家、5万多人,在遵从这样的价值观。想想是挺可怕,靠这个统领一个全球公司持续发展150年,保持竞争力,可能还不够。
上月,山特维克再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100 强”。
除了价值观来统一大家思想并统一行动,与时俱进的创新,也是保持其竞争力的发动机。
山特维克产品
[Page]
掌握核心竞争力
1862年,Goran Fredrik Goransson于在瑞典山特维肯镇创立了山特维克时,这家企业就在全世界率先采用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去炼钢了,当时该技术是钢铁制造领域的一大革新。
如今,作为一家靠钢铁起家的企业,山特维克现在年产钢铁制品不过30万吨,在中国随便一个乡镇炼钢企业都会超过这个规模。
山特维克150年中,也不断地“转型”。一开始炼钢,到1940年代的硬质合金开发,再到1990年代进军矿山设备,山特维克也经历了多次“折腾”,保持企业竞争力。
这和中国的最大房产企业万科有点相似。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说,他们企业就是看着社会需求和发展,调整不同的战术,保证企业发展。如今,这家企业销售规模,在全球第一。
而山特维克集团总裁兼CEO 奥洛夫说,山特维克的经营理念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客户的需求去发展业务。但万变不离其宗,与一些稍有业绩就热衷多元化经营的中国企业不同,山特维克的业务线始终围绕着硬质合金展开,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追踪,不断抢占这一领域的制高点,从而牢牢把控住产业链的上游与核心地位。
想让自己产品有竞争性,就要坚持创新,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发掘出新的市场机遇。山特维克就是这么干的,有学者分析说,山特维克能发展如此成功要归功于其先进而广泛的研发工作。这家企业每年要投入超过30亿人民币的资金用来做研发工作,拥有一个高效而鲜明的发展战略并且在其从事的行业领域中都占据领先地位。
如今。山特维克掌握的有效专利达5500份。在各个业务领域,山特维克共有2,400多名员工从事研发,每年推出数千种新产品。公司分别在瑞典、美国、中国、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国家设有研发中心。
为了说明这块的实力,奥洛夫举例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在1982年发现“准晶体”,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特维克的研发工程师在钢中率先发现了“准晶体”结构,在实践中印证了谢赫特曼的发现。目前,山特维克可能是当今全球在商业材料中使用准晶体科技的唯一公司。
山特维克车间里的技术工人
持之以恒的力量
在山特维肯小镇的工厂车间里,只有少数几名工人在车间操作。一名白发苍苍的老技工熟练的将一块炽热的金属块辊轧成所需的形状。看来他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太熟了。
因为在制造不同类型的产品时,需要用不同的辊轧方法,而如何操作机器,则需要老工人的经验。只在厂里干过几年的人肯定不灵光。
在这家企业,很多老员工把这里当成了家。这有点像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企业员工的“世袭制”。确实,这家工厂里有很多亲兄弟、父子兵。然而这不但没有让山特维克成为一个低效率的企业,反而成为它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保证。
如今,中国的钢铁产业低迷几年,甚至中国一些专家曾把钢铁行业描绘为夕阳产业,对此,山特维克高级副总裁,材料科技研发负责人Olle Wijk表示强烈反对。他坚持认为,用户对钢铁产品的需求是始终存在的,关键在于厂家能否及时掌握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山特维克退休员工、讲解员Ingema说,他每天最大乐趣就是给参观的人,讲山特维克的历史。他会一直讲下去,不愿停歇。在他身上,你能看到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或许是他老而弥坚的原因。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企业,更是如此。
编辑:xuyt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