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辽宁水泥:平和表象下隐忧凸显 价格会否“沦陷”?
2012年以来,全国水泥市场颓势难掩,市场需求、价格、行业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全国平均价格自2012年初就一直延续去年年底的下行走势,而东北地区自去年年底价格飙升之后今年仍保持高位运行,与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东北地区能够在全国一片颓势之中“独领风骚”?中国水泥网水泥研究院就此深入东北三省一探究竟,所得结果却是喜中有悲,并且就在调研的过程中,辽宁地区已经出现暗流涌动之景象,后势也如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令人堪忧。
图1. 2008.1-2012.7东北地区与全国水泥均价走势(P.042.5散装,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一、全运会成为基建主力推手,水泥需求保持短暂平稳
从“十五”后期,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保持在较高水平,“十一五”期间每年的投资增速均在30%以上。2012年1-7月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农户)完成11706.8亿元,同比增速为28.2%,创十年来同期增速新低。
房地产建设方面,目前新项目少,老项目启动也进程缓慢。1-7月份辽宁省房地产投资2,776.09 亿元,同比增加1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近15个百分点。
图2. 2003-2012辽宁省固定资产及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
在调研过程中,辽宁省经信委建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省内的工程建设基本上都是全运会相关的场馆和公路的建设或改造,其余的工程90%以上是2011年之前的结转项目,如已经基本完成的哈大高铁(哈尔滨-大连),续建项目京沈高铁(北京-沈阳)、沈丹高铁(沈阳-丹东)、丹大高铁(丹东-大连)、盘营高铁(盘锦-营口),在辽宁省境内的总体建设里程将近1100公里。新开工项目仍未启动,预计要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才能有所进展。正常情况下8月份是辽宁省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阶段,全省在建项目中约有60%为新开工项目,40%为以前结转收尾的项目,但是今年由于项目启动资金遇阻新开工项目寥寥无几。
辽宁省政府的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省重点项目有47个,总投资额达到4732.34亿元;今年上半年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额2252.41亿元,同比下降52%。
沈阳成功申办2013年全运会为辽宁省带来了大量的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沈阳市内的公路、环城路的建设和改造目前进展较快,作为辽宁省最大的水泥需求市场,沈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带动了全省水泥需求,水泥价格也因此能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产能过剩,市场维持表面平和
熟料生产线沿省内石灰石资源的分布而建,辽宁省熟料生产区域大体可分为辽中、辽西和大连三个区域,辽中区域主要包括辽阳、本溪、抚顺及以北到铁岭,辽西主要包括朝阳、锦州、阜新、葫芦岛地区。相对于熟料生产线的分布,粉磨站企业的分布更加集中于辽中地区,线性辐射到大连、铁岭、丹东和阜新。
图3.辽宁省石灰石资源、熟料生产线及粉磨站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网整理
从2002年冀东开始进入辽宁市场之后,国内大型水泥企业陆续在辽宁新建和并购项目,带动了辽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的快速发展。然而,大的机遇过后就迎来了大的挑战,尽管在新建项目停止审批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前几年的快速建设使得辽宁产能全面过剩。目前全省1500t/d规模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共46条,以310天运转率来计算熟料产能为5286万吨左右,人均新型干法熟料产能达到1.22吨。按照全国熟料添加比例的平均值来推算水泥产能为8810万吨,而2011年辽宁水泥消耗达到历史峰值,全年水泥消耗量为5590万吨,产能过剩程度超过30%。
图4.辽宁省2003-2012年6月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协会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辽宁省上半年能够维持价格高位,主要归功于企业停窑限产时间的延长。除了春节期间正常的停窑检修以外,辽宁省内熟料生产企业在春节过后又延长了一个月的停窑时间,从3月份恢复正常生产到8月初,企业断断续续又停窑了1-2个月的时间,不同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执行不同的停窑计划,有的企业每个月停窑5-6天,有的企业开半个月停半个月,多条熟料生产线的企业则是只保持一条窑的正常运转。在我们调研期间,辽宁省大部分企业熟料生产线处于停窑状态。[Page]
辽宁地区水泥价格虽处于全国高位,但在东北三省里却只能甘拜下风。作为辽宁省水泥消费最集中同时也是整个辽宁地区价格最高的城市沈阳,7月底水泥价格要比长春低30元/吨,比哈尔滨价格低70元/吨。
图5. 2011.1-2012.7东北三省省会城市P.042.5散装水泥价格(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图6. 辽宁省各城市7、8月P.042.5散装水泥价格比较(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从全省来看,7-8月份葫芦岛价格波动最大,且属于全省价格最低位,主要原因是葫芦岛遭遇河北输入水泥及其他地区船运水泥及熟料的冲击最大,同时区域内需求不济,在我们调研之时,渤海水泥(现已归属山水水泥集团)的水泥和熟料库位已经达到满库状态,生产的熟料都堆放在库外。
被调研企业表示,目前的高价格已经出现下行风险,一方面由于项目开工不足,水泥需求无法启动;另一方面外地水泥熟料低价输入导致本省的高价格无法维持;此外,今年的降雨天气要多于往年,连续的降雨也使得项目开工受影响同时水泥运输受到一定影响。
从全省上半年行业经济指标来看,与2011年同期相比行业亏损面增加,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4%。
表1. 2011、2012上半年辽宁水泥行业经济指标比较
对于后期价格能否保持在高位,行业盈利能否维持上半年状况,市场能否维持表面的平和状态,大多数企业表示有继续维持的意愿,行业相关主导部门也都希望企业可以共同度过难关,维持住企业和行业的共同利益,然而如何去维持则成为企业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三、遭遇内忧外患,内外兼修才是正道
在全国水泥需求疲软之时,除去全运会相关工程的建设外,辽宁同样也陷入新开工项目少、续建项目进展缓慢的困境,在国家停止水泥项目新建之后,仍有一些企业违规新建使得辽宁水泥产能过剩“雪上加霜”,同时由于偏高的价格吸引了外围水泥的入侵,这又让辽宁遭遇“外患”。
在自身产能过剩已足以把辽宁水泥市场打回原形之际,各家企业的违规新建之火却是生生不息、屡禁不止。据了解,辽宁目前为止没有相关审批手续却已经投产的生产线就有7-8条,产能达到了800万吨;违规在建的生产线依旧有3条之多,预计1条今年投产,另外2条明年投产。
同时,一些小立窑在2010年市场价格一落千丈之时选择战略性停产,而在2011-2012年市场出现扭转之后死灰复燃,搅扰正常的市场秩序。此外,一些3m以下的磨机也在全国淘汰呼声高涨之下逆势生产,搅浑河水。
在2011年年底至今,东北的高价格吸引了外来水泥的进入,毗邻省份河北、山东等地进入辽宁的到岸价格与本地水泥企业的出厂价格持平甚至更低。辽宁水泥协会负责人表示东北三省之间在强烈的自律性之下,基本没有水泥的互销,但河北和海运对辽宁的影响却是举足轻重的。该负责人认为各个地区的水泥市场应该“有病自己吃药”,而不是把自己的病灶转移到其他地区,破坏他人的市场秩序。特别对于国内的大型企业而言,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利损之上。
然而,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流动是无法阻止的,希望外地水泥不要流进也只能是“一厢情愿”,对于“外患”的处理方法也不能靠“堵”;对内,协同停窑限产只能维持一时的市场稳定而并非长久之计。在遭受多重困难之时,辽宁省水泥企业和水泥行业主管部门则需要尽快制定未来的发展对策,否则辽宁水泥价格陷入乱战、价格“沦陷”将不会太远。
编辑:liubing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