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阿里强强联手!这家企业装上了“水泥工业大脑”
“我们跟阿里云合作这个项目,可以说经历了惊涛骇浪,当时很多人质疑,我们自己压力也太大了!”回忆起项目论证启动阶段,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路发出了无限感慨。
虽说水泥并非淘汰类行业,但现在已经被贴上了高耗能、限制类、去产能的标签,自动化控制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水平。正值如此头痛之时,2018年2月27日,阿里云山东分公司经理韩飞到淄矿集团洽谈业务,在介绍到阿里云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时,东华公司主动出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通过大数据,建设“水泥工业大脑”解决熟料生产全过程降能耗和提高产品质量,甚至预测设备故障等问题。
“水泥工业大脑”,就是指将大数据运用到水泥生产全过程中。“项目开启后,面临了不少的考验。首先,双方互相的了解不够,阿里云不了解东华公司这边的具体工艺,东华公司也不了解阿里云的大数据。其次,我们公司搞大数据,很多同行甚至是自己公司的工艺工程师们都对此持怀疑态度,没多少人相信多年来的实际经验能被所谓的‘机器’打败。”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中控室主任荣伟告诉记者。
工艺工程师们各抒己见,很多人不相信这个“工业大脑”能比得上人的大脑。通过大数据的计算,分析了影响原料磨电耗和台时产量相关的几个因素,但在循环风门上调节产生争议,“这个可动不得!这个不需要动!动得太频繁执行器损坏怎么办!”工艺工程们发出了质疑。因为按照以往经验,阀门开的大小是固定的,不需要随意调试。但是,只有放开步子走出去才能知道行不行,“在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试就一定要试试,我们给大数据一个机会!”东华人最终选择了尝试。经过大数据上线测试,台时增加了2.19%,研磨效率提高2.74%,电耗降低4.26%,磨内用水降低5.98%。
还有一次,在生产过程中,水泥熟料质量出现了波动,大家都将怀疑的眼光锁定在碳酸钙原料上。但是一直都查不出原因,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是碳酸钙原料的问题,后来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找出了导致水泥熟料质量出现波动的元凶——硅。快速、精准、省力,这就是大数据所能做到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公司建成“工业大脑”后,按实际年产240万吨熟料计算,年可节约标煤7200吨、节电48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22732吨、氮氧化物342吨、二氧化硫684吨,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通过不懈的努力,2019年1月初,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通过了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审核。这样卓越的成就离不开东华一班人日夜的艰辛钻研与刻苦求实的态度。这是一次“有心的插柳”,收获了“柳成荫”。
水泥“工业大脑”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最直接的成果就是使标准煤耗下降至100千克/吨,并力争突破99千克/吨,电耗突破50度/吨,力争突破49千克/吨。在面对更严环保政策、去产能压力时,东华公司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大数据的应用,不是彻底地摒弃了人工,而是原来师傅的传帮带,现在传给机器了,”荣伟说道,“说白了,就是在传统工艺,也就是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采集数据,让机器‘学习’哪些数据是有用的,然后自动优化,等设备正式开始运行后就由机器运算投料,中控员就不用管了。”副总工程师徐路告诉记者:“两化深度融合,大数据拥抱传统企业太厉害了,下一步生产真的不用人来操作了!”
从一个水泥生产行业的服务商,到现在给水泥生产装上了“工业大脑”,作为面向全国水泥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的行业领先者,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东华公司建成“工业大脑”后,不但建成了智能工厂,实现了产业智慧化,还探索了水泥行业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路径,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成为制造服务业,实现智慧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放眼未来,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将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建设淄博绿色建材及纳米新材料集成创新示范园,构建起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绿色建材服务运营集团,形成引领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能,在产业链延伸、绿色智能升级改造、循环经济、创新平台、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布局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具有东华特色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和典型经验,为淄博市传统建材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和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引领示范。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