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错峰生产这把双刃剑断了怎么办?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19-04-29 09:17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

  2014年始至今,从东三省扩散至全国大多数水泥主产区,从特殊时段到常态化,从三四个月到五六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时间,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不断“进化”。执行多年以来,效果显著!对缓解产能过剩,降低津京冀大气污染通道治理压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错峰生产为行业带来了红利,也在慢慢蚕食着水泥行业的筋骨。喝彩不断的同时,反对的声音也此起彼伏。特别是在错峰生产“一刀切”和“常态化”方面,各方观点更是针锋相对。

  错峰生产的利弊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在此不做赘述,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反对者的发声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明天官方文件突然宣布取消错峰生产,那么水泥行业恐怕发生一场地震!空前绝后。

价格战愈演愈烈

  2018年水泥行业利润1546亿元,水泥价格也达到了空前巅峰。同时,2018年也是2014年问世以后,错峰生产执行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

  有人感言错峰生产常态化是在将该政策推向误区,笔者对于此言不置可否,但客观而言,错峰生产确实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水泥市场供求关系。错峰生产期间的市场表现也验证了这一观点。

  但如果没有了错峰生产,那么行情还会那么强劲吗?

  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商品价格走势的核心,目前基建已进入了一个平缓发展的阶段,水泥市场去年并未出现明显的增长,甚至略有回落。因此现阶段需求端对价格不会有更深层次的影响。供给端的变化对当前水泥行情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

  若取消错峰生产,数量众多的水泥厂家生产方面将缺乏有效约束,立竿见影的效果便是货源的加速膨大,供给增长,在当前水泥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价格战恐将一触即发。资本市场的逐利倾向极有可能造成市场震动。大企业通过薄利多销的手段一改往日“高不可攀”的形象,水泥价格也将改走亲民路线,价格战在所难免。

加速肢解落后产能 产能利用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错峰生产在带来了巨大行业红利之后,依然不能全然得民心的原因之一,即是高企的水泥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为落后产能提供了生存土壤。

  当前国内市场水泥产能过剩形势焦灼,去产能刻不容缓。错峰生产常态化给了僵尸产能一颗救命稻草,然而这却极大地攻击了逐步稳定的市场架构。不少僵尸企业的成功出逃,无益于市场良性发展!落后产能不仅不会顺应行业发展走入历史,反而死灰复燃。

  若是没有了错峰生产……

  在经过多年与错峰生产的交战之后,大部分环保先进水泥企业将华丽转身!低耗能、低污染、高产能利用率也将成为水泥厂新的标签,大企业利用家大业大的自身优势,经技改后投产的产能将是那些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所不能抗衡的!脱离了错峰生产的依靠,优胜劣汰的行业法则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历史舞台。

  并且,笔者认为有先见之明的水泥企业将通过自身技术优势达到弯道超车,届时水泥江湖将重新划分市场布局也不是没有可能。

环保态势或将迈入下一个纪元

  众所周知,错峰生产对缓解污染物排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通道,更是受益良多。冬歇季采暖时期错峰客观来说是利于环境向好发展,减少污染物的叠加排放。然而随着错峰生产的常态化发展,水泥企业本身又在不断地取得技术优化迈进绿色生产之后,错峰生产的作用反到不再那么明显。

  错峰生产在经过几年不断的发展后,有脱离初心的嫌疑。备受诟病的“一刀切之说,”错杀“好人”,随着这种呼声的慢慢壮大,河南在2018年推出超低排放,达标企业错峰期可正产错峰。然而超低排放的实施看似促进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低,然而却又变相地导致氨逃逸的加重!从氮氧化物逃逸到氨逃逸,这只是环保问题的另一个转移!对水泥企业来说,能规避政策,又能继续生产,何乐而不为。

  错峰生产慢慢地引出差异化错峰生产,引出另一个环保问题的诞生。

  那若取消错峰生产,环保问题将通往何处呢?

  承接前文所述,大企业通过技改形成技术优势。同时通过技术优势赢得强势竞争地位。水泥企业的超低排放不再是仅仅是依靠多喷氨水达到政策指标。在政策放开的时机,恰恰是能者大显身手的契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开放的政策大环境下,加速了落后产能淘汰的同时,也推进落后高污染水泥企业走入历史。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超低排放或将带领水泥行业进入下一个纪元。

市场竞合关系将进一步转化 所谓协同将逐步打破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任何经经济政策都要建立在顺应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政策调节的方向与市场主体的利益一致,就很容易得到执行,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错峰生产问世之初,恰逢各大企业产能过剩,价格战等造成两败俱伤之际,因此受到欢迎被广泛采纳!但是当近年来行情火热,错峰生产带来的红利逐渐被市场所消化,错峰生产的弊端开始显现“都想趁着行情好,好好干,这时候停产就是跟钱过不去!”一位水泥业内人士说。这也就造成了大企业间竞合关系的不断加强。

  对错峰生产持反对意见者认为无论是“一刀切”错峰生产机制,还是“差异化”错峰生产机制,本质上都限制了水泥产能的有效发挥,进而在客观上为当前的行业形势创造了条件。对于企业而言,任何广义层面上的决策制定都有他的一般特性:在利益一致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在利益冲突时便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水泥行业原本稳定的框架结构慢慢地转向,错峰生产有变质的嫌疑。

  有人担心若此时断然取消错峰生产,会否加剧在错峰生产政策下逐步稳定的市场结构,笔者不以为然!所谓市场就是变幻莫测,但归根到底,其发展轨迹都是有脉络可寻,无疑都是向前发展。依笔者之见,即使是取消短期内会造成市场混乱,但是在经过经验洗礼之后,必将是往前迈出更大一步。

  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能者居上!先不伦取消后会否造成市场震动,大企业竞合关系加强,但是无疑,可摘除垄断之嫌!企业将不再被政策所拘束,限制自身产能,通过所谓“默契”达到生产目的,而是各凭本事说话!当然如此之下,强者越强!

  事物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是药也有三分毒。

  错峰生产发展到今天也是经历了艰难险阻,目前来看,虽错峰生产也有一定的弊端,然而正如内蒙古水泥集团总经理徐祥贵所言“错峰生产是企业缓解产能过剩的无奈之举”。文件的起草颁布每一步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调研,绝不是一时兴起冒然发布。不能从其暴露出了某个问题全盘否定错峰生产,兔死狗烹过河拆桥会寒了部分行业人士的心!

  错峰还是不错峰,取消还是不取消并非是二元价值判断题,硬要弄个非此即彼也是走另一个极端。行业人士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有质疑是好事,质疑会促进行业的加速向好变革,促进政策颁布执行更加科学化!

  另外,鉴于水泥行业的特殊性,借用南京大学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对“错峰生产”的观点:“对水泥生产的政策的重心要转向以竞争政策为基础。既尊重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也要求遵守环境保护的法治。公平竞争、政策的平等性是市场竞争的根本大法,所有其他与其违背的经济政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具体来说,就是放开生产,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同时,为了行使政府的环保职责,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自然环境可以自洁的程度,制定最大允许的排放总量指标。向那些多生产的企业多征收排放税。”

编辑:余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