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成允:蓄势待发 砥砺前行
资料图片:台泥集团董事长 辜成允
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水泥行业的丰收年,全行业水泥产量突破20多亿吨,整体利润达千亿元。在业界同仁举杯相庆的同时,细心人会发现,欣喜之余也有隐忧,实际上从去年6月份之后的毛利率是呈现逐月递减的态势。
数据不会骗人,这一警示信号在进入2012年之后越发明显,一、二季度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投资趋缓,加上欧债危机的阴影导致民间投资亦停滞不前。拉动水泥业的“双驾马车”停滞,致使全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日益凸显,导致旺季不旺,某些地区甚至不得不停窑以求限产保价,然而收效甚微。似乎,整个中国水泥业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局。
市场低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产能过剩 台湾有史可鉴
从台湾过去50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飞速成长期,大小水泥企业搭乘顺风车,赚得盆满钵满。
2.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放缓直至筑顶,产能过剩,企业谋求外销,全行业顺势洗牌。
3.进入21世纪,水泥工业逐步完成产业整合,台泥、亚泥两家龙头企业主导七成以上市场份额,不少中小水泥业退出行业或成下游通路配套企业,尽管市场需求呈缓慢下降态势,但是整个行业还是能够稳定获利运行。
为此,我个人非常赞同温总理在2012《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国水泥工业提出的要求“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这是一条非常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消化,以及各部门制定的强有力配套政策,行业自身也会进行符合市场规律的优胜劣汰,中国水泥工业一定会重新恢复活力。
事实上,中国水泥近年来排名靠前的大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是在不断提升的。这与中国水泥协会对60家重点水泥企业的扶持是分不开的。行业兼并重组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台泥从2004年实施“深耕华南”战略以来,到2008年大陆产能突破2000万吨,其后受限于38号文,从自建线为主转变为市场并购为主,通过整合昌兴矿业、赛德水泥、瑞安建业、泰昌建材全部或部分水泥资产,产能迅速释放,截至目前大陆产能已经突破6000万吨。同时,台泥新设定的2016年1亿吨产能的目标不变,这意味着我们未来仍将看好更多的并购机会。
产业集中 区域龙头可为
中国水泥工业正从高需求、高供给的市场向低需求、高控制的市场转型。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更多的区域龙头企业,对稳定市场引导产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深耕华南,布局西南--台泥未来发展的重心不会改变,台泥所有的资源也会集中投入在上述区域。对台泥而言,华南是根据地,西南是华南市场的延伸,在上述两个区域的并行发展,将使得台泥能够把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实现联动。
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台泥通过在华南、西南的积极布局,在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四川、重庆各主要据点形成联动效应,在矿山、物流和产销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加之已覆盖各厂的ERP信息系统,能够即时传递生产及市场信息,令各厂默契配合,抢占市场先机。
其次,从营销层面而言,台泥以独特的“鸡尾酒式服务”享誉华南、西南市场,逐步建立起一批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台泥的技术人员也频频现身客户的施工现场,与业务人员协力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服务,并以此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再次,在品质层面,台泥始终信守对本地客户的承诺,以品质高于市场同类产品3%~5%的标准要求自己,将“坚持品质,一以贯之”的企业理念落到实处,确保台泥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绝对高的强度和稳定度。
正因如此,台泥得以在华南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并积极通过并购整合加强在西南市场的话语权,如去年台泥在西南地区成功实施多起并购案,从而跻身西南市场的区域主导企业之列。西南是目前最混乱但也是最有机会的市场,随着各大企业集团的积极整合,将带来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使市场结构合理化,健康发展。[Page]
内外兼修 市场复苏可期
去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各国政府多项振兴经济的措施下,景气度已逐步回升,然而下半年受欧债及大陆宏观调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原已回升的景气又逐步下滑,并波及2012年的前五个月。不过进入6月,国际经济态势实际上已有平稳迹象,随着法国、希腊大选的尘埃落定,以及欧盟峰会中坚力量德国的力挺,人们似乎已从中看到了缓解欧债危机的曙光。从大陆来看,国务院密集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加速重点工程审批速度,恢复高速铁路等基础建设,并通过投资保障房等措施来冲抵房地产业持续宏观调控带来的危机。而台湾岛内产业也将会逐渐摆脱欧债危机,民间工程也会逐渐回温,各项公共工程,包括苏花公路改建隧道工程、高雄港洲际货柜中心第二期工程,林口电厂扩建计划等陆续释出,可望带动水泥及制品业的需求回升。
基于以上多重事实,我判断,下半年国际上只要不再有预期外的利空出现,消息面上利空可算基本出尽,市场景气度有机会稳步筑底,未来不会比现在更坏,全行业的下半年营运也必然好过上半年。
在此非常时期,台泥内外兼修,在大陆地区年产能已突破6000万吨的基础上,未来除持续巩固在华南地区龙头地位外,并坚持透过自行扩厂和并购策略,以扩充大陆地区产能,增强市场控制力。基于台泥在大陆规划,未来二、三年的年均资本支出约在3亿美元,今年投资重点主要是贵州安顺二期项目。对于台泥来说,并购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绝不会因为短期经济波动而有所改变。
在坚持外部有序扩张的同时,台泥也将通过内部挖潜提升竞争力,持续贯彻执行以“成果导向”、“精简准”的理念,通过有效手段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改进作业效率,并持续开拓新市场。例如,台泥在市场低迷之际,大举投资完善现有物流配套体系,依托西江、北江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节能减排 环保大业可求
我时常和员工念叨一句话--“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我认为这是台泥环保责任观的精髓所在。成立60余年来,台泥始终以环境保护为己任,秉承这一理念,通过发展发电、废弃物处理等事业,倾心打造“水泥、发电、环保”三大核心的环保产业链,并在台湾成立亚洲最大的植物保种中心,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对环保的投入台泥从不吝啬,在制造端,台泥坚持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绿色发展,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烧成工艺,其中从日本引进了碳煤粉燃烧器、锅炉设备;从德国引进立磨机、熟料冷却机等,并建立了先进的环保防护设施,让粉尘排放控制在每立方米30毫克以下,比每立方米50毫克的国际标准大为降低。生产、生活废水重复利用率达100%。同时,各厂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清洁发展,在企业管理上严格按照国际先进工艺流程实施清洁生产,以防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返工甚至报废造成资源浪费。在目前水泥行业成本盈亏平衡的严峻形势下,台泥依然投入大量资金率先在广东英德、重庆市等多家水泥企业中实施脱硝技术工程,预计后续运行、管理费用将达到每年1500万元,吨熟料成本提高34至35元,回报是投入运行后可降低生产线氮氧化物排放量60%以上。
我们深信,环保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升社会生活品质,因而台泥在生产过程中致力于尊重环境资源,保护我们所身处的环境,“以提升竞争力、资源再利用最大化、降低单位能源耗量、减少废弃物”为主轴,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台泥以新式、科学生产工艺,矿渣废料得到再利用、水泥窑炉高温可以处理包括电子工业废物在内的所有有害垃圾。从而达到零排放,将水泥产业做成绿色环保产业。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不断创新。近日台泥与台湾工业研究院合作的“碳捕捉(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先导型系统技术)”试点项目已在台泥和平厂破土动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示范点。碳捕捉是一种有效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所谓碳捕捉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包括二氧化碳捕捉、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
今后,台泥还将继续寻求与各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各种有利于环保节能的计划,致力于水泥品质研究发展,朝着降低水泥成本、扩大资源再利用及节能减排技术合作研发方向努力。
编辑:yhx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