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孙芹先:预制桩行业发展格局及创新态势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秘书长孙芹先
近日,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媒体高管见面会暨企业荣获建材科技进步类二等奖通报会在上海举行。在会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秘书长孙芹先谈了预制桩行业发展格局及创新态势。
他说,借助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建设发展态势以及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港口、机场等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自“十五”、“十一五”以来,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还有预制桩行业等相关领域有了较大发展。以2011年为例,混凝土成为建材行业继水泥之后的第二大产业,全行业产值6000多个亿,固定资产投资1500多个亿,是改革开放以来行业发展状况最好的一年,同时也是盈利最好的一年,达到370多个亿的利润。
具体到预制桩行业,自从80年代末,自国外引进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以来,20多年里发展得比较迅速。从过去的几千万米发展到现在的3亿米,产能可能超过3亿,这样的过程得益于整个行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这样迅速的发展是借助于国外技术平台,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应该看到的是行业的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为预制桩行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并且一直以来对于行业发展的关心。
从“十一五”开始,建材行业同建筑业一起被列入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这个行业一直注重创新,从过去50年代重工业部,到80年代建材部,到后来变成国务院直属局,以及到2001年时,国家制度改革后,原来的工业口的部委局全部改成行业协会,无不重视行业的创新发展。目前的行业协会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与引领,所以协会提出一个概念——通过“三新”引领行业发展,“三新”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从2004年开始,行业协会向国家科技部申请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到去年为止,共举办了八届的科技奖评奖,重点支持行业的技术创新。在进行评奖的最初几年,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即获得奖励的项目大部分来自于科研院所,就是那些原来拥有国家经费支持的科研院所,大概占比80%以上。而近几年,从2008年以后,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大部分的获奖者来自于一线企业,大概占比80%,如果算上产学研结合的,大概要占到90%。企业研发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以至行业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预制桩行业这几年也有了技术进步,虽然在引进时,起点并不低(当时引进的是日本的先进技术),但是因为当时的市场比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始之初,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去进行技术的创新工作。这两年,预制桩行业里面的许多企业发展壮大,公司高管也已经意识到创新在这个行业中的作用,比如上海中技桩业在看到预制桩行业自动化水平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企业主动拿出研发资金支持技术创新,这是非常可贵的。协会重点支持行业里面进行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因为他们最知道产品应该从哪个方面去做工作,技术应该从哪个地方下手去进行创新工作。所以说,对于行业里面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奖励。同时,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冶建材工会也设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建筑材料行业技术革新奖,该奖项面向一线的技术工人。因为,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是面向科研、研发人员,但是一线工人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具体工作,虽然他们不像科研人员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没有他们,这些技术的具体实现手段也没法完成。所以从2007年开始,协会也设立了针对一线工人的这个奖项。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于去年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设立了技术革新奖,也有很多项目获得了这一奖项。
行业里面需要鼓励创新,没有创新是很难在行业里发展,赢得效益、客户以及对手的尊重。应该说做工业产品的企业,责任就是按照国家现行的有效标准去生产合格的产品。没有一个合格的产品,没有一个符合现行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是无法立足于市场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至于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应自觉承担的。
(中国水泥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ngm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