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大面积下跌 水泥行业已经转为全局过剩

中国工业报 · 2012-05-02 00:00

      “水泥企业今年普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停产,部分企业一季度停产天数已达全年计划的40%,但库位目前还在70%左右的水平。水泥企业普遍认为目前价格已基本跌至底部。”这是华泰联合证券最近公布的对于水泥行业的分析。

      今年一季度,水泥行业经历了猛烈的倒春寒,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告诉记者,大区域大面积的跌破合理的价格区域,这表明产能过剩非常严重。企业家们对产能过剩的认识从以前的局部过剩,已经转变为“绝对过剩”,“无处不过剩,无时不过剩”的全局过剩。

      近日召开的国际水泥峰会,将主题定为“延伸水泥产业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在产能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水泥行业加大了进入上游矿业砂石骨料和下游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市场的力度,探讨中国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的最佳发展方式。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表示,“此时信心比市场重要,协调比价格重要。”

      拐点将很快出现

      今年以来,水泥遇到了“倒春寒”,很多地方的市场出现下滑。今年1月水泥价格387元/吨,比上年同期低34元/吨,2月、3月平均价格也较2011年有很大差距,专家预计水泥市场已经从局部过剩,转入普遍供大于求的局面,并且这样的局面将延续到2014年。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分析,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出现拐点,多行业产能过剩,这个信号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水泥需求增长已进入高峰,拐点很快就会出现,“十二五”期间水泥需求的增长空间不会太大。

      近几年,我国由于4万亿的投资带动,水泥行业效益稍好一些,去年达到1000亿元的利润。但是水泥行业内部人士都知道这个利润来之不易,比如华东地区经过几年的恶性竞争,近些年经过整合才创出来一片蓝天。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水泥价格开始普遍低于上一年的同期水平。由于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7.23动车事件,需求面明显受到影响,导致水泥市场旺季不旺,尤其是在4季度,成为近年来的最低点,年底旺季出现了严重的旺季不旺的局面,2011年12月和2010年同期价格相差近50元/吨。水泥需求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水泥产能释放速度,很多企业担心价格战是否会打起来。

      进入今年,水泥行业更是遭遇了倒春寒。雷前治进一步表示,“去年江苏、浙江水泥窑的运转率跌破70%,湖北好一些,但也跌破80%,正常窑的运转率应该维持在88%。大区域大面积的跌破合理的价格区域,这表明产能过剩非常严重。企业家们对产能过剩的认识是‘绝对过剩’,也就是‘无处不过剩,无时不过剩’,是全局过剩,是长期过剩。所以,这个产能过剩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协同比价格重要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表示:“此时信心比市场重要,协调比价格重要。”

      孔祥忠告诉记者,他认为虽然产能过剩的加重和环境的约束性指标将给水泥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但2012年中国水泥产量仍会创历史新高,并保持6%~8%左右的增长幅度。

      今年房地产对水泥消费影响因素将有所降低。2012年,基础建设和保障房项目的投资可以部分的抵消商品房地产投资活动的放缓。政府已经表态将支持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后继建设。在此背景下,今年的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将从去年的1.8%提高到5%~7%。保障房建设投资今年也很可能增长20%~30%。这些因素加起来大概可以抵消商品房投资减速的3~4个百分点。

      同时,政府投资规模依然强劲,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达4026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00亿元。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约690亿,“三农”建设,包括水利、农业农村的民生工程和设施建设等约1400亿元,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西部地区的一些重要基础设施,约240亿元。这些均与水泥消费有关,因此今年水泥需求量虽然增速放缓,但总体将保持较高水平。

[Page]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也表示,“许多水泥生产企业在今年遇到较大困难。主要原因是在过去几年中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增长较快,去年完成的投资达到1439亿元,今年的产能仍将有较大的增长。但市场需求的增长有限,水泥行业将面临较为严重的竞争局面。”张汉亚说。


      孔祥忠认为,2012年水泥市场注定要面临需求增速下滑和产能过剩加剧的双重压力,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更加艰难,市场协调的区域更大、风险加剧,此时信心比市场重要,协调比价格重要。

      行业发展亟待转型

      水泥行业将转变依靠单一水泥产品规模来取胜市场的传统发展方式,优化技术、品牌、管理、资源、市场等要素配置,着力做强以水泥熟料为龙头的主业,加快拓展骨料市场,重点发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统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服务、商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相关多元产品业。

      虽然2011年水泥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量增价涨,效益全面提升。但我国水泥工业仍然存在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水泥基材料制品发展滞后,能耗物耗高、排放总量大、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任务艰巨等问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任务仍很艰巨。

      水泥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关键是把转方式、调结构、拓功能、促和谐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方式,就是要把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由以扩规模、拼产量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转变为以提质量、重效益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调结构,就是要优化水泥工业结构组织、产品结构和布局结果;拓功能,就是要肩负保障供给的同时,充分发挥水泥窑炉高温煅烧和碱性还原气氛特长,开展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废弃物,向绿色功能产业发展;促和谐,就是要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适应提质、减量、延寿的新要求。

      事实表明,水泥企业除了在行业内兼并重组,提升发展质量以外,进军混凝土、水泥制品等领域的脚步进一步加快。

      进入4月,中国建材下属的中国联合水泥传出消息,正式与山东邹城千泉街道办事处签订落地合同,并在邹城市注册新的经营公司“邹城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中联水泥共收购了邹城市三建混凝土有限公司、邹城市聚凝混凝土有限公司、济宁市安泰建工有限公司等5家混凝土生产企业,实现了集团化经营。

      实际上,中国建材从去年开始进军混凝土行业,通过南方水泥,大举收购对其业务范围内的商混站,目前中联也开始了对于混凝土的整合,加大了进军混凝土的步伐。

      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砂石骨料产业是企业价值链整合的需要。业内专家表示,不仅是国内水泥企业,目前国际著名水泥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寻找并投资商混站,国内一些大型水泥集团已经布局,甚至完成试点项目,水泥企业集团的产业链投资,更多的是从骨料开始。

[Page]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日前在总结去年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情况时直言,去年水泥投资是降速不降温。

      数据显示,在国家政策对水泥行业新建产能的严控下,2011年虽然投资额下降了8.29%,但全国水泥累计依旧完成了1439亿的投资额。按各省市投资情况来看,由于新疆新建产能不受限制,其投资额和增速均位列首位,投资额近100亿元,增速高达93%,而河北、内蒙古、安徽、湖南、河南等地投资额也均超过70亿元。

      投资继续增长的同时,2011年的水泥产量从上年的18.8亿吨增加到20.9亿吨,同比增长11%,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孔祥忠预测,2012年水泥产量仍会创历史新高,并保持8%左右的增长幅度。

      更令人忧心的是,远远高出水泥产量的是产能。数据显示,2011年新型干法水泥的产能已经达到了25.98亿吨,但去年国内水泥实际消费量是20.85亿吨,富余程度达24.6%。

      “这说明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不仅能满足建设需要,而且已经过剩了。”中国建材股份副总裁崔星太说。他表示,2012年还有216条在建生产线,预计到2013年建成投产,届时新型干法水泥将达到31.33亿吨,“假设2013年需求量增长到24亿吨,富余程度也将达到30.54%”。

      近几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水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且在2012年将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任务,但面对“十二五”期间全国性水泥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不得不重申产能严控的政策,并加大对兼并重组融资的力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水泥网无关,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hongwen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