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一重”带给我的感动和思考

中国建材集团 · 2019-03-07 09:22

  应一重集团明忠董事长邀请,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走访中国的“乌拉尔”一重集团,随笔记下自己的感悟。
  全文如下:
  春节过后不久,应明忠董事长邀请,我第一次来到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第一次走进中国的“乌拉尔”一重集团。

  那天我们穿过弥漫的轻雾,看到一排排红砖楼房和厂房,还有远远矗立的毛主席塑像,立即被一重浓浓的历史文化深深感染了。参观了工厂、倾听了讲述更是被一重的发展、一重人的责任和情怀深深感动和震撼。

  毛主席的感慨掷地有声

  一重集团的前身是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是由苏联援建的国家一类保密工厂。1950年2月19日,毛主席在与斯大林会面结束后,回国途中,与周总理一起专程到苏联乌拉尔重机厂参观。看到苏联的大型设备,毛主席感慨道,有朝一日,中国人民也要建立自己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回国后中央政府决定建立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并列为我国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工厂建设得到举国上下支援,从确定产品方向、厂址到建厂过程的重大问题,都由党中央、国务院过问,国家计委审定,一机部和建工部共同组织施工,中共黑龙江省委更是当作大事来抓,真正是全国人民支援重机厂的建设。1962年6月,周总理视察一重时说,你们这个厂可是“国宝”啊!为了建设它,我国人民每人投资一元,它可是咱们的命根子啊!从此一重也有了“国宝”美誉。

  1960年6月国家对富拉尔基重机厂建设工程验收,批准工厂建成投产,不久首台12500吨水压机和1150初轧机两大重点产品基本完成。几年后,一重人突破苏联技术封锁,凭借自己的技术力量,独立完成2800铝板冷、热轧机和30000吨模锻水压机的设计制造任务,质量均达到国际水平,标志着一重形成了独立承担大型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产品设计与制造由仿造向独立自主发展过渡,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成套重型机器产品的历史。可见一重在我国工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总书记的指示意味深长

  2018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一重”富拉尔基制造基地,并作重要指示。习总书记说,一重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立过功的,一重是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

  习总书记在视察过程中指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中国是有着近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习总书记意味深长的指示不仅是对一重,也是对全国的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业的期望和鞭策,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对中国重工业怎样成为世界一流、成为怎样的世界一流有了新的思考。

  从“以一为重”想到的又一种世界一流

  一重作为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国防安全、重大装备安全的神圣责任。经过60多年发展,可以说一重已经基本成为国际、国内各行业提供精良工业装备和优质现代服务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在某些领域的产品已达到世界极端制造标准。

  建厂至今,一重人始终不渝秉持着“以一为重,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开发研制新产品40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一重按照“构思一代、研发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技术创新思路,逐步构建了以“基础科学研究、工程化研究、产业化研究、批量化研究”于一体研发驱动型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国家级首批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型机械行业唯一的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一个设计研究院和三个专业研究所,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120余项,展厅中可数到的中国第一或世界之最就有几十个,比如世界最重的2044吨煤直接液化反应器、世界首台万吨双柱斜置式油压机、新一代世界级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中国首套CAP1400反应堆压力容器等等。我看到的一重就是一座制造工厂的工厂,集智慧和力量于一身!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央企也应该有一种像一重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不一定有特别大的营业收入,也没有特别高的经济效益,但是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国家利益大于企业效益;同时还是非常专业的,能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的,这是其他任何企业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级的重型装备集团还要积极争取国家资本金支持,加大研发力度,成立国家高端装备实验室,跟踪世界先进水平。这类企业的世界一流标准应该是,不唯规模而唯水平,不唯帐面利润而唯国家利益,不唯多元发展而唯专业一流。这种另类的世界一流,也是我们国家不可或缺的、必须应该有的。这种一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巩固的。

编辑:余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