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 · 2019-02-18 13:07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要靠做强中国制造。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全球价值链的正常运转不会被破坏,国内完备工业体系下的产业链各环节都存在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巨大潜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中国制造业如何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

  一、把握战略机遇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确定为2019年要做好的第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当前,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具有紧迫性、必然性和必要性。

  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各国在振兴制造业方面取得高度共识,采取务实举措促进本国制造业发展。发达国家侧重于优势重塑、技术引领,寄希望继续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2018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强调构建具有弹性供应链、创新和可赢利的国内制造业是国家头等大事。2018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提出通过广泛应用数字技术,让本国制造业获得新的附加价值。发展中国家则侧重给予特定区域优惠政策,补齐产业链短板,加速完善产业链条。比如,印度政府规定,投资于本土特定区域的企业,可以享受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

  制造业发展事关全局,四两拨千斤作用大。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必须要有多样化的产品供给,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前提是必须具备强大的供给能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也要以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基础,机械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突破是开启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的钥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吸引先进要素快速集聚的重要载体,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助推力来源于制造业、依托于制造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制造业是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的试验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掌控技术话语权,才能有效管控各类风险,确保产业安全。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是服务业就业增长的基础支撑。

  二、当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发展具备很多客观的有利条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在、希望在,大有可为。

  “量”的优势是我国制造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巨大消费升级需求,39个工业大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完整的产业配套和强大的基础设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技术工人和中高端研发人员,这些都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下同欲有共识为制造业发展起到举旗定向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制造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明了制造业发展方向。各地区各部门在中央决策部署下的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各地都在布置和践行转变思想、做实产业,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政策保障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产业升级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于重要历史交汇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经济基础,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新材料、新能源汽车、5G等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制造业做强增量的潜在重点领域,通过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综合效益具备可行性。

  三、应高度关注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矛盾

  危与机同生并存是客观规律,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拥有的机遇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制造业在“爬坡迈坎”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例如,我国芯片80%依靠进口,2017年进口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知识产权使用费的逆差超过200亿美元,其中,支付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同比增长了14%。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二是总体增加值率偏低。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世界首位,但从制造业增加值率看,不仅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甚至落后于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增加值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在研发、设计、营销环节的增加值获取。此外,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本土品牌影响力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对外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也是造成总体增加值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级技术工人。目前,发达国家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总数的35%左右,而我国不足10%,技工短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缺乏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许多企业。比“技工荒”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学徒制的技术稳定传承体系。受传统观念影响,“蓝领”的社会地位认可度相对较低,技工岗位缺乏吸引力,加快完善技术工人培养的配套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破解这些问题的思路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坚持目标导向,谋划好强化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的政策组合。人力、技术、资金、制度供给要能够均衡匹配。

  四、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瞄准靶心,尽快破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瓶颈,要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强化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让产业融合起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立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培育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产业。重点支持制造业智能化的软硬件建设,支持智能工厂示范、软件集成开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创新。培植一批运作规范、诚实守信的商务服务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等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

  让生产要素动起来。重点是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制定退出实施办法,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建议尽快明确判定“僵尸企业”的量化标准,按照市场化原则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处置进程。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僵尸企业”专项处置资金,集中用于做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引导国家级开发区探索培育产业集群,积累相关经验。

  让企业负担轻起来。多措并举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通过持续降低企业成本稳定预期,要探索继续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的可行性。要持续放宽制造业市场准入、加快政策落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执行区别化的考核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

  让技术创新基础强起来。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产学研结合方式,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研-生产合作机制。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促进人才培养。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中小微企业在专业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鼓励技术应用创新,提升有效供给,发展成为繁荣市场和吸纳就业的单项冠军。加强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财税政策的统筹衔接。


编辑:王琲建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