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新突破 GDP超8万亿元

证券时报网 · 2024-03-06 09:07

3月5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统计联席会议召开,并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监测报告》。

四年多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实现新突破,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GDP超8万亿元。2023年,成渝双城经济圈追赶发展步伐加快,经济总量相当于京津冀、长三角的78.5%、26.9%,分别比上年提高1.1个、0.3个百分点,与两大经济区的差距持续缩小。

报告也提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工业增长后劲有待增强、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居民消费能力仍需提升。在此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下阶段工作安排,力争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2年时间增加万亿元

2023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万亿元,在2021年突破7万亿元后,用2年时间再上一个万亿台阶;占全国、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为6.5%、30.4%,分别比上年提高0.1个、0.3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增长6.1%,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地区0.5个百分点。

其中,成都经济总量达到2.21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6.7%,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78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46.3%;重庆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46万亿元,重庆主城都市区经济总量达2.31万亿元,占重庆市的比重为76.7%。

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投资回升向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4%,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9.6%、13%。此外,消费市场加快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增长8.9%,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提速增量,248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138.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0.1%,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成渝中线、成达万、西渝等高铁加快建设,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到21条;全年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超过5300列,运输箱量超43万标箱,均位居全国第一,运行线路近50条,覆盖欧亚超100个城市站点。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不过,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也注意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增长后劲有待增强,工业回升仍需加力。

2023年,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经济增速,工业化率为2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比全国低3.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3.9%,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3个百分点。

同时,企业经营效益仍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其中四川部分仅增长0.7%,分别比全国低0.1个、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1%,其中重庆部分下降4.5%,降幅大于全国2.2个百分点。

另一个重点领域就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业增加值回升乏力,比上年下降0.7%,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重庆部分下降2.4%,降幅大于全国1.1个百分点。

会议指出,房地产供需两端表现疲软,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9.7%,降幅大于全国10.1个百分点,四川部分、重庆部分均呈两位数下降态势。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6%,其中重庆部分下降14.4%,降幅大于全国5.9个百分点。受房地产市场不振影响,民间投资仍未逆转下降态势,全年下降8.5%,降幅大于全国8.1个百分点。

尽管消费市场在加速回暖,但区域居民消费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2023年,四川省和重庆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5万元、3.76万元,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3.92万元)的82.9%、95.9%;增速分别为6%、5.4%,分别低于全国0.3个、0.9个百分点。

提振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在当天会议上,相关方给出了多点建议:首先,要创新驱动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快川渝携手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速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加力落实减税降费、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惠企政策,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切实解决企业订单、用工、用能等问题,鼓励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其次,提振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强化预期引导,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方向,拓展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增强民间投资活力。

针对房地产市场,会议特别提到,要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分析,释放积极信号,改善房地产市场预期。同时,全力做好“保交楼”工作,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坚持“一城一策”,促进居民刚性、改善性、养老等多元化需求释放;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川渝还要挖潜育新促进消费扩容增效,将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稳住就业基本盘,促进居民增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编辑:戴冬虞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