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悬念制约房地产市场回暖

中国证券报 · 2012-01-31 00:00

  随着广义货币(M2)以及新增信贷增速的反弹,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底”逐步明朗。然而,在房产税、限购等政策走向不明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却很难说已经走过了“政策底”。房地产市场龙年能否明显回暖?目前看来仍然悬念重重。

  悬念一:房产税会否推广

  “房地产板块虽然处于近年的估值底部,但去年的跌幅基本与大盘相当,短期内出现阶段性行情的概率不大。房地产板块目前还有不少利空压制,例如,房产税试点城市如果全面铺开,对于房地产板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北京某基金公司分析员对记者说。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房产税试点城市的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但全面推广的可能性不大。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今年房产税试点工作应当继续推进,至于纳入哪些城市目前还很难确定,广州、南京等大城市以及一些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都有可能跟进实施房产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今年北京等城市可能推出房产税,这将使原来闲置的房屋迅速进入市场,增加楼市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上海和重庆已开始房产税试点,下一阶段要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税制,加快税收政策的制定,抓紧总结两个城市的房产税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使其进一步发挥在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认为,扩大开征房产税范围和限购政策有望逐渐同步实施,而不是谁代替谁,有关部门应加大开征房产税问题的研究力度。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试点范围今年可能扩大,但全面实施房产税的时机未必成熟。例如,城镇住房个人信息系统尚不完善,房产税的具体征收形式仍未完全明朗。

  悬念二:限购是否延续

  去年实施住宅限购的城市数量进一步增加,今年的限购政策为业界普遍关注。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限购政策在全国范围内不会取消,但不排除部分城市的政策细节有所变动。

  住建部日前明确,今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继续落实地方政府对房价调控的责任。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优先保证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

  住建部表示,目前正在努力建设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今年6月末前将实现40个主要城市的联网。未来还将进一步实现全国联网。全国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再加上银行、财政、税务、公安系统的信息,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

  北京是限购条件最严格的城市之一,日前出现适当放宽异地户籍购房资格的传闻。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楼市调控政策目前处在关键时期,北京市将坚持包括限购在内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不动摇,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需要政策的持续。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今年房地产调控将不会放松,最多是做一些补充和微调。“目前如果放开限购,势必造成房价的报复性反弹,这将导致先前的调控成果和经济成本付之东流。”

  长城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未来房产税可能以扩大试点城市的方式逐步推进,并逐步取代“限购令”,今年全面放松限购的可能性不大。

  中信建投发布的报告认为,本轮房地产调控已取得了一定效果,房价由前期的停涨转向全面松动。在此背景下,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已无必要,今年限购政策整体不会放松,但部分城市有结构性放松的冲动,这种放松在下半年将越来越突出。就三线城市而言,以“限价”代替限购将是趋势。

  悬念三:货币政策是否宽松

  长城证券认为,今年房地产行业的最大亮点在于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今年二季度以后,随着货币供应条件改善,房贷的紧张程度有所缓和,首套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将有所下降。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12月,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6%,环比回升0.9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连续5个月的回落。12月新增信贷规模反弹至6000亿元以上。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货币政策在稳健基础上已有了适当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在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趋缓的条件下,“保增长”应当成为更重要的目标。如果外汇储备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央行可能继续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河南省某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的资金情况比去年有所好转,开发商可以从银行贷出钱了,再加上一些民间投资公司的周转,短期来看企业资金问题不大,但如果今年销售情况不理想,资金情况仍是企业最关键的变数。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目前一些积极迹象显示流动性正往改善的方向走,但断定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候已过去的证据还不是非常充分。去年底的金融数据可能受季节因素影响,未来的流动性局面仍需观察。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yxp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