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模:上善若水 乘势而为
混凝土是水泥的下游产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水泥企业开始发展混凝土。日前,中国建材联合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发表新年献词,其中对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解读与展望,“上善若水,乘势而为”值得共同思考。以下是新年献词内容:
2012年我们面临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基调调整为“稳中求进”。照我的理解,有稳有进,是该稳的要稳,该进的要进。中国30多年改革发展说明了一个道理,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才能解决。
古人说,上善若水。像水一样,不成江河便毫无力量。江河的奔腾是有势而为。想想大江东去,劈山截岭,奔向东海,势从何来,又是怎样乘势而为?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启迪。江河奔流是顺势、造势、蓄势而为的结果。顺势,即奔流中不是硬冲硬撞,是顺势而为,不避道路蜿蜒曲折,最终达到目的地;蓄势,即使道路一时被阻拦,也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断蓄高水势,聚集足够力量,最终冲破险阻;造势,即努力汇集涓涓细流,联合各路支流,最终形成不可阻挡、摧枯拉朽的滚滚江流。这是自然规律。
由此想到,在经济社会中,不管环境多么复杂,我们应像水一样,善于把握发展的“势”,善于利用各种“势”,乘势而为,化险为夷。例如对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我们要学会借势、顺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所创造的市场。当前对于商品混凝土行业来说,要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发展商品混凝土,鼓励兼并重组,发展大企业的政策,充分利用各种市场资源,做大混凝土产业;对于预制混凝土行业来说,要充分利用国家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的政策,与开发商紧密合作,发展住宅产业化部品基地。在造势方面,要学会与资本市场对接,形成资本优势,推动联合重组;与上游资源产业形成“一体化”,形成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企业。只有提高产业结构集中度,才能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在蓄势方面,特别要强调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地开展技术创新发展工作,厚积必有“勃发”。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是规模化产业,走规模效益递增是发展的必由之路。2010年9月底的换届大会上我说过,本届任期内行业要做成两件大事,第一是行业要成长出一批大型企业,要有一批骨干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形成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板块。第二是要树立起行业的整体形象,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得到认可。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2012年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不仅是发展之年,更是转型之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企业做大,更多的企业上市,随着水泥企业的进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混凝土生产将从过去附属于建筑工程转变为现代的材料制造业,水泥基材料制品将成为规模化的现代制造业,房屋将逐渐从工地建造转变为工厂化制造。从预拌混凝土到预制混凝土,将形成一个崭新的规模宏大的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混凝土将从“看不见的战线”——地下工程,走向地面、高空,海洋。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