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周育先:展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国企担当

对中国建材集团来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使命责任,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谋划。对中国建材集团来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使命责任,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人类历史上历次重大科技进步,到近年来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发展,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催生新产业,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表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对国家命运、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更好应对风险挑战、把握发展机遇。

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作为世界500强建材行业领先企业和建材行业唯一央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建材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积极发挥26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力量,推动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隔膜、耐火材料、先进陶瓷、发电玻璃、人工晶体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支撑形成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级别梯次布局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以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产业创新增强核心功能,加快从传统建材领域向新材料产业转型,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助力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动力源,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看得见“炮火”、听得见“炮声”,可以更灵敏地把握科技创新的社会需求,更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加大基础研究研发强度。科技创新是长跑,比的是持续保持强度的耐力。其中,实现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关键一环,需要大幅提高重点产业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增加创新发展的内生性。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就要找准“卡脖子”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着力提高基础研究在研发中的比重。多年来,中国建材集团聚焦“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强度,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全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16年至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100亿元以上,复合增长率达到12.3%。近两年,新增核心发明专利307项,成功攻克大飞机碳纤维复材、大尺寸红外光学材料、高效发电玻璃等一批“卡脖子”技术,众多新材料应用于长征、神舟等“大国重器”,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于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停留于“实验室”,而要走向“生产线”。中国建材集团不仅高度重视“从0到1”的基础科研创新突破,而且也关注“从1到100”的成果转化应用。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长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利用好全球科技成果、丰富智力资源和高端人才,加快推动海外联合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好科技型企业“出题人”“答题人”作用,在锂膜、玻纤、玻璃新材料等领域探索以自有高端装备公司或研发中心为支撑的“自答题”模式,加快建立以收益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期锁定为前提的产研合作机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势,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支持创新成果更快转化落地。目前,集团共培育了397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了2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源源不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新机遇。

突破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关口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必过关卡。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立足集团战略定位,为了更好发挥新材料攻关、新业态孵化、新产业培育方面的带动引领作用,促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前沿科技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基础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上,努力突破创新成果转化三道难关,贯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创新前端,实现从“技术领先”到“标准领先”的突破。发挥好集团所属科研院所优势,用好材料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革命性科技创新成果和工具,提升“从0到1”基础原创能力和研发效率,围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汇集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协同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材料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把创新成果转化成专利成果,把专利成果转化为产业标准甚至是全球标准。在全球竞争中,着力培育原创型、基础型高价值专利,积极发挥基础建材和“双碳”技术等领域领先优势,突出欧洲、北非、中东等重点区域国际专利布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实现从“技术领先”向“标准领先”转变。

创新中端,实现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突破。巩固材料产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优势,牵头组建新材料产业基金,积极发挥产业基金“催化剂”“放大器”效能,做好财务经济价值分析和资本市场价值分析,按照科技创新成果重要级分优先序,加快实施内部主导转化和集团外部转化,运用战略性投资、基金参股等方式,分散成果转化前期的投资风险,协同资本市场、运用外部资金共同支持中小微企业度过创新成果转化的“初创期”。“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装备是材料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推动装备业务整合,组建成立中国建材装备集团并打造高端装备智造园区,自主创新建立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体系,大力提升装备自给率,深度参与集团非金属材料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助力新材料创新成果在产业端顺利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创新后端,实现从“被替代”到“被依赖”的突破。坚持需求导向,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健全后端到前端的反馈机制,由生产型企业提出滚动式、迭代式的攻关任务,发挥好企业“出题人”作用。系统性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创新前瞻性,同步开展现有产品迭代升级、替代产品预判研究。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前景,提前布局储氢气瓶、柔性玻璃、发电玻璃等新能源产业应用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加大前沿领域的新材料产业投资力度,不断丰富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库,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展现国企担当。

编辑:余丹丹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资央企招聘季启动: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强劲,多地推出就业促进举措

国资央企招聘季启动,重点行业如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旺盛。大型央企如中国能建、中国电信等启动校园招聘,地方国资委也积极推动专场招聘。招聘岗位聚焦核心技术领域,体现对专业化人才的强劲需求,同时展现央企在稳岗扩就业及产业链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建材集团、海螺水泥、鱼峰水泥等获国家级大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的高规格大会,奖励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并以国家最高礼遇进行授奖。

中国建材集团第七期领导人员中长期经营管理培训班(EMT)顺利开班

中国建材集团第七期领导人员中长期经营管理培训班开班,强调坚持知信行合一,展现央企使命,聚焦价值创造,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勇于改革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培训旨在提升干部能力,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024-06-25 中国建材

中国建材集团2024年财务工作会在京召开

中国建材集团2024年财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强调财务管理要支撑战略、服务业务、创造价值和防控风险,重点推进财务数智化,打通数据壁垒,提升数据质量,加强财务监督协同,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以高质量财务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集团领导要求财务团队提升专业素养,真实反映经营状况,预警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并注重学习与创新。会议还进行了经验交流和专题培训。

中国太阳能品牌闪耀德国慕尼黑展会,建材国际与华为等引领绿色能源革命

中国建材国际德国公司在2024年德国慕尼黑太阳能技术博览会上展示光伏和储能产品,引起广泛关注。公司致力于帮助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通过属地化运营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加强与欧洲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企业全球化发展。此外,公司与多家集团内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整合资源,旨在打造中国建材集团在欧洲的业务平台。

2024-06-25 中国建材 中材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03
2024-06-2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25

甘肃省

¥ 422.03
2024-06-2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25

海南省

¥ 442.54
2024-06-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66.87
2024-06-2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25

安徽省

¥ 330.31
2024-06-25

河南省

¥ 325.25
2024-06-25

上海

¥ 345.00
2024-06-25

江苏省

¥ 322.36
2024-06-25

福建省

¥ 310.13
2024-06-25

贵州省

¥ 399.39
2024-06-25

广东省

¥ 316.08
2024-06-2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34.51
2024-06-25

陕西省

¥ 348.03
2024-06-25

内蒙古自治区

¥ 392.96
2024-06-25

山西省

¥ 359.71
2024-06-25

浙江省

¥ 353.57
2024-06-25

云南省

¥ 342.60
2024-06-25

重庆

¥ 389.81
2024-06-25

四川省

¥ 397.40
2024-06-25

湖北省

¥ 307.93
2024-06-25

湖南省

¥ 338.45
2024-06-25

江西省

¥ 312.07
2024-06-25

天津

¥ 408.21
2024-06-2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25

河北省

¥ 381.26
2024-06-25

北京

¥ 389.43
2024-06-25

吉林省

¥ 462.45
2024-06-2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26 1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