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当选“2011年中国企业十大人物”
2012年1月8日,“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十大人物揭晓暨第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企联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李德成、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企业分配局局长于吉,研究局局长彭华岗等出席会议。中国企联执行副会长冯并主持会议。会上,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入选“201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并应邀参加第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
王忠禹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布暨第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中国企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创办17年、“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活动开展也有8年,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为推进企业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影响。王忠禹提出全面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为企业、企业家和经济工作服务,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本次大会揭晓了2011年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十大人物。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宋志平,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成玉等人入选201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69家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等新闻入选中国企业十大新闻、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十大新闻、中国国有企业十大新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新闻。
宋志平还应邀参加了主题为“企业转型:新变局新路径”的第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与会嘉宾就中国企业的理性发展、平衡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宋志平表示,过去三十年,我国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经济平均增速9.9%。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将进入中速成长阶段,平均增长率预计在5%-8%之间, 增幅虽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现在的经济基数大,增量的绝对值并不小。在“稳中求进”的总体思路下,我国经济仍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局面,企业更应该在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所有制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有所作为。
此次活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局指导,中国企业十大新闻评选委员会、中国企业报主办。政府相关负责人、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媒体共150人参加了会议。
【推选理由】
宋志平: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直秉持包容性成长理念、高举资源整合大旗的宋志平,在2011年,更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他领导的中国建材集团,荣誉和业绩纷至沓来,不断赢得世界声誉。
7月7日,首次荣列《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位列485名。而在全世界建材行业中,中国建材集团则位列第五。
10月25日,中国建材在中国水泥行业的并购整合经验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
与此同时,截至11月,中国建材营业收入达到1731亿元,同比增长50%,利润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109%。
12月15日,中国建材在成都组建西南水泥公司,继淮海地区、东南地区、北方地区之后,拉开了整合西南水泥市场的大幕。其水泥年产能从2006年初的1100万吨迅速增加到2011年底的逾2.5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
在宋志平的带领下,中国建材近5年内吸纳了330家企业,其中半数以上都是民企,在其企业内部流行着这样的公式:“央企的实力+民营企业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宋志平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行了“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这不仅对我国国企的经营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球企业间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也有借鉴价值。[Page]
【人物解读】
宋志平——央企唯一的“双料”董事长
宋志平,中央企业中的唯一“双料”董事长,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年,对宋志平和他领导的中国建材集团来说,可以说是个收获的年景:中国建材成功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并购整合经验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成功整合西南水泥,中国建材西南水泥公司在成都挂牌成立;中国建材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创立。集团销售收入逾19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2011年,宋志平和他领导的中国建材,可以说是“风光无限”。然而,这无限风光的背后,是宋志平和他的团队数十年的打拼与奋斗,其中的辛酸可谓冷暖自知。
2002年,宋调任中国建材总经理时,中国建材正处在风雨之秋,彼时中国建材账上趴着32亿元逾期负债。为了破解债务危机,宋志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最后,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建材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自2006年3月上市以来,中国建材展开了对国内中小水泥企业的大规模联合重组,从淮海经济区、东南经济区、东北地区到西南地区,涉及国内250余家水泥企业,其水泥年产能从2006年初的1100万吨迅速增加到今年底的2.5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联合重组,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良性发展,带动了众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而且对行业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度提升和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主张包容性成长的宋志平,一直以高效整合所收购企业而自豪。宋自认为是一位彻底的“企业家”,而非“企业干部”。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建材5年中吸纳330家企业,半数以上都是民企。接手国药集团后,他同样迅速展开了在医药行业的收购之旅。不到一年,国药集团成功在香港上市,之后收购了多个省市的医药配送网络的100多个重要网点。不过,宋志平并没有遭遇过多的“国进民退”的指责,相反,他却因收购带来不少称赞和掌声。
作为两家央企的掌舵人,宋志平是最忙的央企负责人之一。两家企业均消耗了他大量精力。不同的是,在中国建材,他是法定代表人、CEO,实际做了许多总经理的工作,比较具体;而在国药集团,他相当于董事局主席,只负责方向、战略、选人和决策。
宋志平一直倡导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充分照顾到环境和社会责任,把企业做成“创新绩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责任型”的“四型企业”,把企业的盈利和自然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与竞争者互利多赢结合起来。
在中国建材内部流行着这样一个公式:“央企的实力+民营企业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宋志平提出并推行了“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即在坚持央企国有企业属性的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实现央企与民营、外资等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包容性增长。
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联合重组、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与新能源材料,以存量联合重组扩大规模,以增量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以管理整合提升企业效益,走出一条包容性的成长道路,实现了资产、营业收入从百亿到千亿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国建材行业排头兵企业,2011年首次跨入《财富》世界500强行列。
中国建材对企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这不仅对我国国企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企业间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也有借鉴价值。
【观点集锦】
“企业的逻辑就是成长的逻辑。企业就像一棵小树,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成长:先长高,以求得阳光和雨露,再长粗,增加抵抗风雨的能力,最后达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企业的成长也是分阶段的,不同成长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中央企业从做大,到做大做强,再到做强做优的成长过程,正符合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战略性任务。”
“企业要重视三力,即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企业家要做到三宽,即对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
“进行行业整合,最终挑战的是领导者的胸怀。大家带着各种文化和背景进来,能不能优势互补、互相交融非常重要。”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ljn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