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运需衔接启动在即 煤企焦灼合同价解“冻”

2011-10-26 00:00

  按照惯例,进入12月,国家发改委才将正式下发新一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相关文件,目前距离文件出台还剩一个月左右。但与之息息相关的2012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已令许多煤企提前进入“焦灼期”。

  来年的重点电煤合同会否重蹈覆辙,四逢“禁涨令”?10月2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向记者回应称,“现在还没有谱。”

  20日上午,在北京西郊宾馆,部分大型煤企和省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一致提出,“重点合同价憋了两年了,与市场煤的差价正在越拉越大。”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创下新高,847元/吨的价格比目前“冻结”的合同煤价高出近280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双轨煤价之差再增百元。

  合同价:“冰封”近两年

  中煤协新闻发言人姜智敏表示,煤企之所以“喊涨”,主要因为近两年重点电煤合同价受“禁涨令”约束,一直没有调整。

  2010年,以神华、中煤为首的重点电煤合同价为570元/吨,尽管在上年的基础上每吨上调了30元,但同比涨幅不增反降,还减了50元/吨。另外,从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约谈多家大型煤企下令“禁涨”至今,未见丝毫“解冻”意向。

  与此同时,市场煤价涨幅日益明显。2009年3月,合同煤与市场煤的吨价之差一度接近20元;而到2010年同期,两者迅速拉开至百元以上;至12月初高位时,差价已逾200元;进入今年9月,吨煤落差更向300靠拢。

  “特别是今年伊始,有关部门为了控制物价整体上涨水平,对煤价尤其是重点电煤合同价在不断强化监管。” 姜智敏说。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明确指出,“稳定电煤价格是今年价格监管重点内容。”

  但大型煤企和传统老煤企反映,“不能涨”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据悉,同煤集团去年供应重点合同煤约6000万吨,尽管今年市场煤价一直在涨,同煤的合同价依然维持在去年590元/吨的价格。

  “就目前的差价,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笔账。” 姜智敏指出,由于重点合同沿袭自计划经济时代,因此合同价主要集中于一些大企业和老企业,“其中,神华、中煤、同煤、兖矿和淮南矿业的反映最为强烈。”

  具体到2012年的衔接会将采取何种措施,有无可能通过提高合同价降低市场价等方式进行弥补,姜志敏表示,“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协会将积极参与这方面工作,反映企业诉求。”

  市场价:环渤海指数破纪录

  比起既不能动也动不了的重点合同煤,市场煤价一路小跑,显得异常“轻快”。

  10月19日,秦皇岛煤炭网发布了第39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本期指数不但延续了自9月7日以来的连续上涨,还创下环渤海指数发布以来的最高水平。

  具体来看,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847元/吨,连续七期上涨,累计涨幅达22元/吨。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王战军认为,主要发运港口煤炭库存水平偏低,是促使目前市场煤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秦皇岛港的正常库存水平在600万吨以上。”王战军告诉记者,受9月下旬大秦线检修和中煤山西五座井工矿停产整顿的影响,煤炭供应量减少,“库存量最低时只有394万吨。”

  不过姜智敏感觉,目前市场煤价缺乏明确上涨动力。中煤协前三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分析显示,9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2.25亿吨,比年初增长3.6%;重点发电企业存煤6455万吨,比年初增长15.1%。截至10月16日,重点发电企业存煤7020万吨,可用19天。

  “一方面是供求基本平衡,另一方面是电企存煤的积极性在提升。” 姜智敏解释,“今后随着煤炭成本上升,价格可能还将小幅调整。但总体将越来越均衡,近两年‘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就是最佳佐证。”

  中煤协:“解”煤还须携电

  姜智敏向记者表示,目前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煤炭需求。

  “目前煤炭行业的盈利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利润逐渐向大企业集中。” 姜智敏指出,2010年神华集团以585亿元的利润总额位居行业榜首,但仅此一家就占去全行业总利润的近1/5,前10家的总和更集中了全行业利润的4成左右。

  “现在已经有部分煤企出现了经营困难的情况。”姜智敏不无担忧,“如若需求出现问题,造成供大于求,即便政府有意推涨,恐怕也将无济于事。”

  中煤协认为,煤价市场化改革应与下游电力行业改革同时进行。

  “我们要求逐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但重点合同煤价到底怎么调整,一直都由政府部门做主。两价靠拢的改革进程,必须和电力行业改革同步。” 姜智敏强调,“要不然电企都亏损了,电煤也就没人要了。这也是协会为何一直呼吁煤企顾全大局,克服困难。”

  但他同时表示,日前贵州、湖南、新疆等省区各自出台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对地方煤炭出省执行从价10%或者高达200元/吨的高额征收标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政策性成本压力。

  “我们不赞成各省违规出台各种费用。” 姜智敏明确表示,协会曾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国家发改委也在很多场合和文件中三令五申,但就是无法阻止地方的冲动。“这是目前的国情。”姜智敏说:“长此以往,只会使产销区域性结构不平衡更加加剧。”中国能源报记者胡珺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