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三季度水泥需求处波动阶段

经济日报 · 2011-10-19 00:00

  2011年三季度,中经水泥产业景气指数较上季度微降0.7点。其中水泥产业从业人员数、产成品资金占用及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速加快;水泥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上季度基本持平;水泥产量、水泥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合成指数、税金总额、应收账款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有所放缓;水泥出口仍呈现低迷状态。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认为,三季度水泥行业变化较大。反映水泥产业的多项指标出现放缓,经营效益有所下滑,主要是国家紧缩政策效应的显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铁路、公路投资放缓和对房地产的持续调控,直接影响到水泥产业的发展。

  水泥销售显压力

  今年一二季度,从宏观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大项目建设比去年增长高得多。到了三季度,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国家对固定资产、重点工程资金到位都在调整,水泥行业明显感觉到压力,主要体现在销售方面。

  除此以外,市场也在不断调整。上半年市场还是高速增长,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增长19.6%;但从应用来看,仅增长10%至11%,实际应用的数量低得多。前段时间在华东、西北地区调研结果显示,去年新型干法窑投产产能特别大,有200多条生产线要投产。产能集中投放,增加了市场压力,但是实际应用的远没有这么多。这些水泥去哪儿了?实际上还在库里。库存量大,直接反映在水泥厂自身的库里,很多粉磨站库里的熟料都是满的。面对大工程,公司资金到位难,库存水泥量也已饱和。这些问题在三季度形成较强烈的反应,上半年遗留的问题在三季度也都显现出来。

  重点工程对于水泥的消费需求也出现波动。为什么是“波动”?因为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对于下面钢铁、基建、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的影响都非常大,不光水泥。目前我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基建,如果基建迅速萎缩,众多行业将会出现剧烈反应。国家是否会出台提振政策,目前谁也看不出,所以需求用“波动”比较恰当。三季度水泥行业淘汰落后少,新增产能多,再加上需求的波动,造成水泥市场波动更大。

  上述两个方面在三季度的表现更加强烈。目前市场开始感觉疲软,西部地区包括新疆水泥价格都在回落;华东地区节能限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淘汰落后任务艰巨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水泥工业运行情况来看,今年已公告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5亿吨,各地淘汰落后任务依然艰巨。由于当前水泥价格整体向好,个别地区出现了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的苗头,增大了淘汰落后工作压力。

  局部地区产能过剩趋势加剧。初步统计,上半年共有57条生产线投产,新增熟料产能5800万吨,预计全年将有150条生产线投产运营,新增产能将达1.86亿吨,在上半年水泥行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局部地区水泥总产能将明显过剩,特别是西部地区产能大量释放,增大了市场承受的压力。

  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难度加大。按照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技术改造项目落实不到位。目前,对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也同样不能落实,产业政策要求加快淘汰水泥粉磨设备,企业处于两难境地,最终影响企业为推进技术进步、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增加品种、完善装备、提升质量开展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2011年8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表明了淘汰落后产能和支持污染物治理的坚定决心,也进一步促使水泥企业加速淘汰落后生产线、加快企业战略重组。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水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兼并重组”、“限电限产”、“严格市场准入”等产业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三季度水泥产业部分指标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产能过剩有所抑制、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有效配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

  积极应对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应对全局性产能过剩最根本的办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建议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各地在编制“十二五”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时,经过科学论证,共同确立发展目标,一方面是控制总量,另一方面更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要坚决贯彻执行38号文件,不可松动项目审批。个别地区特殊问题可以个案解决。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的步伐,扩大淘汰落后的范围,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以各种名目保护落后。淘汰落后的概念绝不仅是立窑,以前一些日产1000吨、2000吨的生产线也包括在内,都要扒掉重来。过去配置的装备落后,无法与新窑相比较,所有的技术都老化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落后产能不能一刀切,可能在西部先进的,在东部已经落后了。

  三是加快推进战略重组的步伐,尤其要引导和支持大企业之间有进有退,努力提高区域产业集中度,稳定市场秩序和价格,逐步推动水泥价值回归。我国水泥行业在节能减排、利废等方面为国家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型干法水泥窑的高速发展,使我国水泥行业的能耗水平和排放强度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却受到众多责难。问题出在哪里?一是排放总量过大,二是由于国内水泥价格太低造成万元GDP能耗水平太低。

  实现水泥价值回归任重道远,关键是要身体力行。华东地区尽管从2008年就开始出现过剩,到今年上半年该地区的水泥窑利用率不足70%,但价格仍然比较稳定,经济效益还比较可观。归根到底,就是要转变观念,转变企业经营战略,修改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企业管理要从以量为核心转变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轨道上来,把企业的利益置身于行业的利益之中。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潜力非常大,如何将水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价值转变为产品价值需要行业的共同探索。在这方面,希望国内水泥市场在各项新技术特别是节能减排上所做的工作,能够对全球的水泥行业起到示范作用。国内的水泥主机设备没有采用高压电机,而是采用了工业汽轮机驱动。这样的一增一减相抵后,大量节约了成本。

  四是把投资引导到大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对老厂进行改造上来,努力推动产业升级。2005年以前建设的400多条线与目前新建的生产线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大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做强水泥行业。钱要花在企业的整合上,花在老线的改造上。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ldp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