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政策接连出台 重庆水泥业冲进生死夹缝
水泥业要地震了
即使在暖意融融的春夏之交,重庆的水泥企业也感觉到了丝丝寒意,在继今年年初国务院严格要求控制水泥等行业过度投资后,五一刚过,国务院又再次出台了提高水泥等行业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政策,水泥业则由原来的20%及以上提高到35%以上。“而此前的煤炭涨价还没让我们缓过劲来。”重庆云阳先锋水泥厂厂长顾显诚面对记者一脸愁容,“没想到来得这么快,重庆水泥行业真的要遭遇地震了。”
记者调查后了解到,重庆市水泥企业多达170多家,但除了腾辉水泥、拉法基水泥等少部分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外,大约90%的企业均为“小水泥”,生产工艺落后。而且在现有的水泥生产能力中,新型干法仅占6.5%,大大低于全国25%的平均水平。“但水泥厂的数量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经委建材行业管理处何红处长告诉记者。
“小水泥”乘势而入
“行业暴利和市场行情直接导致了水泥行业的无序滋长。”顾显诚认为。1997年,重庆直辖当年水泥消耗量仅980万吨,2003年则升至1679万吨,2004年这个数肯定将会突破至2000万吨。而在重庆水泥协会提供的一份资料上,记者看到,2003年,重庆人均消费水泥接近600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重庆近年来重点建设项目一个接一个,市场的广阔前景更是刺激了投资商大胆介入水泥行业,大量的小水泥也就乘势而入。”市水泥协会周会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利润空间165%
“市场只是一个方面,水泥行业的高利润才是资本进入的关键因素。”顾显诚认为,城市基础投资加大,对水泥的需求量直线上升,造成水泥产品供不应求,价格直线飚升,从而形成了行业暴利。据了解,在2003年年底某些市场的水泥价格曾飙升至530元/吨的“天价”,这意味着水泥利润空间高达165%,改写了一般商品10%—15%的高利润定义。“如此利润当然让很多人对进入水泥行业趋之如鹜。”
三道政策防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三道政策防线的出台。”5月21日,市经委巡视员马泽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按照马泽民的理解,第一道防线就是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规定禁止新(扩)建机立窑、中空窑、湿法窑水泥生产线,随后的两道防线则是在继今年年初国务院严格要求控制水泥等行业过度投资后,五一刚过,国务院又再次出台了提高水泥等行业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政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3年,在水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贷款比重占28.2%。而据中国水泥协会的统计,2003年,水泥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2.54%,比2002年下降1.94个百分点,但固定资产净值的平均余额仅比上年增长9.15%。
市水泥工业协会一位副理事长表示,协会对投资水泥生产线的企业一直希望其自有资金达到30%,新政策的出台对资金达标的企业影响不会太大,而对一些自有资金不达标,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企业影响会非常大。
提高准入门槛
市经委建材行业管理处何红处长认为,目前在重庆投资水泥生产线的企业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境外的企业如拉法基水泥,这类企业不依赖境内银行的支持,新政策对它们影响不大;二类是省外的企业,如上市公司腾辉水泥;还有一些是本省的企业。对于后两类企业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增加资本金比例15个百分点的问题,而是政策的导向会影响银行收紧对这些企业的放贷,其滞后影响不能小看。
何称,从个人的经验来看,此次调整的对象很可能不仅仅是对新开工的项目,对有些目前正在建的项目,银行也可能会参照这一政策,提出补足资本金的要求。他表示,这项政策实施后,不但一些小的水泥企业有可能受影响,一些盲目扩张的大型水泥企业公司,也有可能会受到冲击而倒下。
受资源短缺制约
“水泥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政策的挑战,与水泥行业息息相关的资源紧缺也成为制约水泥企业生存的瓶颈,此次煤炭价格的上涨对于水泥企业来说,其打击是致命的,水泥企业必须突破资源瓶颈。”重庆益佳水泥厂高立辉总经理用这样的话作为了开场白。
“的确遭不住了”!高立辉告诉记者,他们一年需用煤15万吨,主要在重庆采购,现在到厂价是230-240元一吨,每吨上涨近26%,而且看样子还没止住。目前。一吨水泥的成本也跟着上涨达15-20块,虽然全国水泥在涨价,但重庆市水泥却没多少上涨空间。
高立辉认为,受电力供应短缺影响,水泥似乎成了替罪羊。由于水泥属高耗能工业,其发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受电力工业的制约。
行业洗牌谁是赢家?
“国家的政策、资源瓶颈将会使得水泥行业进入一个自动洗牌的阶段,这对于目前重庆市整体水平不高的水泥行业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市经委建材行业管理处人士认为。
以环境为代价
据了解,最近,市经委建材行业管理处在对重庆市水泥行业作总体调查后形成了一份报告,报告认为,从1997年后,重庆市水泥工业虽得到迅猛发展,生产能力比直辖前翻了一番,但主要是以立窑水泥的发展为支撑,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进入“九五”后,水泥总量过剩,优质水泥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立窑水泥的快速发展是以浪费资源、高能耗、高污染为沉重代价的,已给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规模企业将受益
“我市水泥行业洗牌迫在眉睫。”何处长说,“国家明令禁止机立窑、湿法窑项目将会为淘汰这些小水泥出局,进行行业洗牌迈出第一步提供法律上的保证,而在继今年年初国务院严格要求控制水泥等行业过度投资后,最近国务院又再次出台了提高水泥等行业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政策则为提高重庆市水泥行业整体水平,进行行业洗牌迈出第二步提供市场资本准入上的依据。”
“那些真正有资本实力,像腾辉水泥、拉法基水泥等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将会成为此次政策和市场大背景下真正的受益者。”何处长说。“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这样的洗牌无疑是有益的。”
现有政策还不够
“但如果要让水泥行业真正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状态,仅仅有国家目前的这些政策还是不够的。”5月21日,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他的看法,首要的是根据水泥工业发展新形势,尽快修订水泥工业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国家支持、限制和淘汰的水泥工艺、技术和产品。从而严格市场准入,对国家产业政策明令限制、淘汰的落后水泥建设项目,各个部门给予严格限制。另外,规范污染物排放标准也是严格市场准入的一个手段。正在紧张修订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不久将实行,这一标准将改变现行水泥生产污染物排放按建厂时间划分的不合理做法,统一水泥企业的污染排放标准。
改革的两难处境
当两股相反的力量在一个人的体内发生冲突时,金庸将此称之走火入魔。
国资委的尴尬与此有些相似,从它一成立开始,就因为它并不协调的双重角色——既要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承担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的职责,注定了它时时刻刻行走在如履薄冰的边缘。
5月17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成都称,今年起国有企业要逐步建立董事会制度,而国资委采取进董事会的方式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管理国企和制定经营方针。
国资委果真在为实现自己的第一重身份呕心沥血。在李荣融看来,目前国有资产之所以得不到有效的保值增值,就在于出资人缺位,现在的国企绝大多数实行的是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是“外人”,把资产交给一个“外人”管理,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会真心实意维护出资人利益。因此,只有履行国资委这个“出资人”第一权利人的权利,深入到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国资委真的被一些人当成了世界上最高明的企业管理专家了,国企那么多年积淀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到了国资委的手中,仿佛都可以迎刃而解。姑且不说国资委有没有这个能耐,单说一点,就可以让我们的期盼大打折扣:国资委总归是由一些单个的人组成的,这些人既代表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又代表国有资产行使监管者的权利,这与国有企业诞生之初又有什么区别?那些存在了几十年的厂长、总经理们难道不一直是在代表国有资产行使所有的权利,然后扔下目前这个烂摊子交给国资委收拾吗?
改革改到今天,仿佛转了一个大圈,也许国资委是希望利用自己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第一重职责,打开一个切入口,履行改革重组的另一重职责。
但是令人迷惑的是,接下来万能的国资委又将如何自己重组自己呢?
国资委本来是行政执行层面的机构,是典型的授权(委托)行政主体,并非国有企业架构的一部分。在法律上也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公司的股东会,更不具有董事会的性质,偏偏国资委不愿担当一个无所作为的角色,总是一直再想方设法突破自己。
但是有一点是国资委应该明白的,出资人拥有的是企业的股权,因此其管理对象并不是企业,而是企业的治理结构。政府作为出资人,与其他出资人,如自然人股东一样,其意志应通过治理结构来体现。而这一点,正是国资委应该通过自己的第二重职责——承担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的职责来实现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