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CCUS”可能没有想象中美好!
2024年1月9日,青州中联年产20万吨CO2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顺利点火。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CO2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CO2永久减排。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水泥业内不断推进在“CCUS”技术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但若想通过“CCUS”大幅降低水泥企业碳排放量,依旧是困难重重。
第一,收益无法覆盖成本
资料显示,青州中联年产20万吨CO2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总投资2.566亿,以捕集1吨CO2将花费400-500元计算,该项目每年都将花费八千万到一亿来捕集CO2。
目前多数捕集来的CO2都是制作成啤酒饮料、干冰、灭火器等食品级、工业级CO2。据了解,当前市场上的食品级CO2价格在400元/吨左右,且随着水泥企业碳捕集的推广,工业级、食品级CO2供应量也会随之增加,市场价格可能还会下跌,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的严重下滑。
当然,也有水泥企业探索到更绿色经济的方法,如:海螺白马山水泥厂建成“果蔬工厂”,将CO2作为番茄的植物气肥,尽管如此,这样高附加值的资源化利用,产生的效益与投资仍然无法形成循环经济。
因此水泥行业应着重探索CO2捕集后的利用环节,即如何创造经济收益,如何将这些CO2进行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推出二氧化碳转化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形成水泥行业CO2循环经济模式,便是如今水泥企业推广“CCUS”技术,向低碳和循环经济转型的重要课题。
第二,杯水车薪的减排量
据了解,青州中联CO2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年产20万吨CO2。据中国水泥网了解,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在当地有两条6000t/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以生产一吨熟料排放0.85吨CO2来计算,该水泥厂一年(310天)仅熟料生产环节就将排放316.2万吨CO2,捕集量仅占据了排放量的6.33%。
再举例,根据以上公式计算,海螺集团的芜湖白马山水泥厂一年将至少排放131.75万吨CO2,而工厂每年捕集、减排二氧化碳约5万吨,仅占到排放量的4%左右。
因此,想要通过“CCUS”大幅度降低水泥企业碳排放量,难度非常大。
未来,水泥行业不仅要着重探索CO2循环经济模式,还要将注意力放在水泥生产工序的碳减排技术上。如:利用替代燃料、绿色能源等方式减排;进行水泥行业能效提升改造,大幅度降低水泥生产的能耗,达到减排;从提升熟料质量、降低熟料需用量方式实现减排。
总的来说,水泥行业的“双碳”实践仍是任重道远,节能降碳策略也得全面展开,水泥企业需加快低碳和循环经济转型的步伐,实现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编辑:余丹丹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