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看待水泥产业热点
事实如何呢?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行业投资确实过热,按照建材协会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去年是我国水泥业异常火爆的一年——在旺盛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全年水泥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7.3亿吨,比2002年增长1亿多吨。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专家预测今年全国将新增水泥产能2.1亿吨。如此剧增的产能能够适应需求多久呢?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必然是产能与需求的脱节。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严格控制行业过度投资,从国家层面来讲,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与其等产能严重超过需求,不如未雨绸缪,在问题出现之前通过政策的宏观调控来将可能的问题规避。
然而,一旦透过投资过热的表象,我们就会发现,投资过热背后隐藏的更大、更深层次的问题却是结构问题。从目前行业现状来说,超过70%的生产线是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线。因此,由于相关政策的缺失,就使行业发展出现了难以抑制的“双高现象”——一方面产能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落后生产线比例也居高不下。以广东为例,目前该省水泥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但即使是这样发达的省份,其立窑水泥比重仍然占到了整个水泥产量的80.95%,与经济现状严重不匹配。
另外,从产业集中度来讲,也很成问题。还是以广东为例,去年该省产量8011万吨,居全国第二。但这8000多万吨水泥却是由525家企业来生产,平均每个企业的年产量仅十余万吨。
因此,我们以为,目前水泥行业的结构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时候。而国家严格控制投资过度无疑为该行业实现结构的升级改造提供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以先进的干法水泥工艺来取代落后的立窑水泥工艺,在产量增幅回落的同时,干法水泥比重不断得到提高。
由于目前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和整个投资过猛增长在同一个时点上出现,我们容易把其快速发展和行业发展“过热”混为一谈。而一旦混为一谈,借用建材专家乔龙德的说法,其结果就是容易在“泼脏水的时候把孩子一块泼了出去,严重挫伤我们对水泥结构调整的投资积极性,进而丧失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为了避免重蹈上述覆辙,借国家控制行业过度投资机遇提高干法水泥比重,就需要我们对过热现象进行细致的区分,辨证看待问题。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