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福建水泥市场:面朝海西 春暖有待花开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连接处,拥有良好的地理优势;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具有天然的资源禀赋;此外,自2006年以来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快速推进,随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经济增长极。福建省水泥工业在拥有“地利、资源、政策”三大优势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全省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以及水泥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的情形下,区域水泥市场将如何演绎?当地龙头企业又将如何顺势而为?本文在此作一简要分析,以供鉴飨。
一、福建水泥行业运行现状
1.1、自“十一五”起,全省经济增长开始发力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处于全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尤其是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连接处,全省经济发展拥有众多有利条件。但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领跑全国经济的时候,福建在“十一五”之前的经济增长却步履姗姗,与周边地区形成了明显差距。通过全省多年的坚持和努力,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2009年海西战略由地方战略全面升级为国家战略。这为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在2006年以前,福建的GDP增速不及周边三省,最高增速为2004年的10.8%;而自2006年起,全省加快发展步伐,尤其在“十一五”期间,GDP增速上升一个台阶,年均增速提升至13.84%,较“十五”期间的10.76%高出3.08个百分点。在2006年以后,福建省的经济增速高于周边的浙江、江西和广东等省份,显示其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和巨大的增长空间。2011至2013年,全省GDP增速分别为12.30%、11.10%和11.00%,呈现下行走势,但依然处于较高位。地区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省人均GDP快速增长,在2010年福建仅为40025元/人,与广东的44736元/人,尚有一定的距离,但至2013年,两省的人均GDP差距已缩小至1000元/人,福建省大有迎头赶上之势。
图1:自“十一五”起,福建省GDP增速居周边各省之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1.2、多年来区域内的基建、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
随着200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区作用的提升,福建全省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等发展目标清晰明确,由此促使全省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为实现未来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3.10%,一改2008和2009年投资增长乏力的态势。随后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福建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减缓,由2011年的27.80%下降至2013年的23.50%。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近四年来的新低,但依然整体表现较为稳健,且此增速居2013年华东各省之首,较周边的江西、浙江分别高出3.5和5.4个百分点。
…………
会员单位:请登录继续阅读!
非会员单位:请进入中国水泥网网上商城公共资源库购买继续阅读!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两个主要去向,一般两者合计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在50%左右。而福建省在2004~2011年的基建投资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合计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在51%~60%,投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12和2013年此投资占比进一步降至48.82%、48.95%,显示近两年区域内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力度有一定程度减弱。从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单项占比来看,两者在2007年起呈现明显的差异化走势,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在2009年达到阶段性高点33.70%之后持续降低至2013年的24.34%;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例下降至2009年20.48%低点之后年反弹持稳24%左右。
图2:2004-2011年基建与房地产投资保持高比例投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同比增速来看,自2008年以来,两者基本呈现相反走势。基建投资增速在达到2009年同比增长38%的高点之后震荡下行至2013年的17.25%,显示区域内的基建投资增长缓慢;房地产投资自2008年触底之后波动向上,2010年投资增速更是同比增长至60.10%的高位,2013年区域内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1.10%,此增速远高出华东地区其他各省市,整体显示2008年以后福建房地产市场向好的发展态势。
图3:自2008年以来,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基本呈现相反走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Page]
海西战略的升级使得福建的发展定位已经不再是省际的,而成为国家经济布局中的重要一极,将加入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洪流。受惠于“海西国家战略”,福建经济有望顺势追击,成为环海峡经济圈一个新经济增长极。全省全力推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带动区域内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指引下,福建省水泥工业的升级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
1.3、2008年以水泥产量高增速不再,呈下行趋势
随着近年来在区域内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的逐步减小,区域内的水泥消费略显乏力,水泥产量增长呈现放缓态势。2008年为福建省水泥产量增长的分水岭。在2008年之前,福建省水泥产量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同比增速步步提升(除2004年以外),由2001年的6.53%提高至2007年的高点33.90%;此后,全省水泥产量增速出现波动增长,但整体增速已呈现下行趋势。产量同比增速除2009年短暂走高至25.35%外,其余各年增速均不及20%,2011~2013年的增速分别为17.78%、15.30%、9.15%。
图4: 2008年以后全省水泥产量同比增速逐渐放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1.4、近年来产业结构随行业固投高位投入快速调整
自2007年起,福建地区的水泥工固定资产投资额明显增长,2007年全年投资24.19亿元,至2008年猛增至41.37亿元,此后2009至2011年连续三年保持高位投资,这极大地促进了全省水泥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同时也带来了水泥产能的快速扩张。
图5:2008年以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与华东其他各省相比,福建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稍显滞后,在2005年时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水泥总产能比重仅为23%。自2007年起新型干法技术在全省快速推广,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已占全省水泥总产能77%的比例。2011年更是迎来了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投产高峰,全年新增熟料产能930万吨。2013年全省无新建生产线投产。在淘汰水泥产能方面,在“十一五”期间已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847万吨,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目标任务。在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138.8万吨之后,2012和2013年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分别淘汰990和764万吨落后产能。全省水泥工业通过多年新增产能理性扩张和落后产能的有序淘汰,产业结构和技术已经得到优化。
图6: 自2007年新增熟料产能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1.5、行业盈利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自2009年以后,福建省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步伐,区域内的水泥需求量增长较快,水泥市场行情向好,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0年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1.23亿元,吨水泥利润为19.38元,仅次于2007年的21.73元;2011年行业利润创历史高点,取得利润21.83亿元,吨水泥利润为33.22元,为近年来行业效益最好的一年;相比前两年良好的市场行情,2012年市场低迷、景气度不佳,当年利润同比下滑67.72%;2013年在三、四季度一波强势行情的带动下,行业利润大幅提升,一改2012年的颓势,吨水泥利润上升至14.22元,较2012年增长了4.43元。从行业销售利润率来看,福建地区的销售利润率基本一直低于全国水平,显示区域内水泥市场巨大的销售竞争压力。
表1:2006-2013年福建省水泥行业盈利情况
数据来源:福建省水泥协会、中国水泥研究院[Page]
二、未来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2.1、新增产能控制,淘汰落后继续,总体供给向好
福建省水泥工业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前期的发展,形成了以龙岩、三明、南平一线等山区建熟料生产基地,沿海建设水泥粉磨站的基本格局。到2013年底,全省共拥有43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熟料产能为5000万吨,水泥粉磨能力达8000万吨。
全省水泥工业要继续坚持总量控制,从严核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新布点。在未来新增产能方面,根据中国水泥网统计,2014省内现有4条新型干法在建生产线,累计熟料产能约511.5万吨左右,折算成水泥产能大概为844万吨,而2013年区域内并未有新线建成投产。根据目前这些生产线的建设进度,预计基本都能在年内投产。此外,据悉区域内的红狮、华润、金牛等水泥企业在三明、龙岩等地还有一些拟建项目,但根据一条水泥生产线大概需要1.5年的建设时间来看,这些拟建项目并不会在2015年之前建成。
表2:2014年福建省在建熟料生产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网
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方面,福建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期间有关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要求,淘汰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和直径3.0米以下的水泥粉磨设备。在2011至2013年共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892.8万吨之后,省内3.0米以下磨机的水泥粉磨厂和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已基本全部淘汰。2014年计划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47.5万吨。根据福建省的水泥产能状况,预计2015年的也将有100万吨的落后水泥产能被淘汰。
表3:福建省未来水泥产能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在外省水泥流入方面,由于“十二五”期间随着海西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全省水泥需求量增长较快,当前全省的水泥产量尚不能完全满足本省水泥需求,每年缺口约 500 万吨。同时,由于福建海岸线长具有港口资源优势,为外省水泥的大量进入福建市场提供了便利。周边一些省份由于存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将福建省沿海水泥市场作为他们释放产能的“泄洪区”,以低于产地价格的低价将产品倾销福建市场。近几年来省外入闽的水泥量维持在1000~1200万吨/年。
2.2、获政策支持,未来地区水泥需求仍将平稳增长
“十二五”是开创福建跨越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福建省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强化投资支撑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小城镇,以及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壮大海峡西岸港口群等等,在这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境保护的投资建设为全省水泥需求和水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此外,2014年3月国务院批复《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由此闽西三明、南平和龙岩等区域的基建或将加速,进一步增加区域内的水泥需求。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福建省在“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至2015年将超过2.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6万元以上;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在“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率达60.1%,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根据1997年至2013年福建的水泥产量与GDP的统计数据,做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94,说明GDP对水泥产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GDP对水泥产量的影响为0.358,即GDP每增加1亿元,水泥产量增加0.358万吨。
图7:福建省的水泥产量与GDP散点图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根据2014年福建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发展目标,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投资关键作用、出口支撑作用,努力保障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由于近两年来,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地方的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但根据全省“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2015年全省经济增长应会在10%以上。由此,可测算出2014和2015年福建全省的水泥预期需求量,具体见下表。
表4: 2014和2015年福建的预期水泥需求量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2.3、未来行业供需平衡有望进入弱平衡状态
随着海西建设的推进以及未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福建全省的水泥需求将呈现较快增长。基于福建当前水泥供给尚存在不足,全省水泥工业在立足经济建设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可合理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预计在未来福建地区的水泥供需关系将由当前的相对过剩状态转向处于供需弱平衡状态。届时,全省水泥行业的竞争状况和盈利能力将有望得到改善。
表5:2013-2015年福建省水泥供需平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Page]
三、区域水泥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1、地区分布格局:龙岩、三明熟料产能占八成以上
福建省“八山一水一田”的特殊地貌以及沿海与山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福建水泥市场形成了水泥资源与市场泾渭分明的特殊二元格局。资源的大部分在山区,主要分布与西北部的南平顺昌、中西部的三明永安、龙岩的漳平—永定—武平一带,这些地区成为全省水泥的主要生产基地。大部分市场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由厦门、漳州、泉州组成的“闽南金三角”为福建省最大的水泥消费市场,其次是以福州为中心向南北两翼延伸的莆田与宁德是全省的第二大水泥消费市场。全省的水泥基本都是由西向东流,通过公路汽车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物流运输销往沿海的六大城市市场。
水泥产品的流向受运距长远产生的运输成本制约较大,省内水泥由西部山区向东部沿海市场流动的格局基本是:北部产区的南平顺昌、三明将乐的水泥流向福州、宁德和莆田地区;中部产区的三明大田、永安及龙岩漳平的水泥流向以泉州为中心的南北延伸区域;南部产区的龙岩新罗、永定两地的水泥流向厦门、漳州和泉州南部等地区。
此外,福建省水泥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沿海便利的水运条件为外埠水泥带来进入空间和机遇,浙江、安徽、江苏、广东等地的水泥企业在福州、厦门、宁德、莆田、泉州、漳州等沿海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水泥中转库,水泥、熟料通过由江运到海运的方式进入福建市场;西北部的江西也通过铁路运输将水泥销往福州市场。
图8:福建省水泥流向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据中国水泥网统计,截止2013年年底,福建全省拥有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45条,累计熟料产能4845.3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8000万吨,全省水泥生产已基本实现全部采用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从全省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分布来看,龙岩和三明两市合计占全省总熟料产能的81.90%,两地成为名符其实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尤其是龙岩市素有中国水泥制造基地之称,全市现有14家新型干法企业21条生产线,累计熟料产能2170万吨。目前,福建全省约有50%的水泥产自龙岩,龙岩地区是福建省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外,在南平、泉州和漳州等地也分布着少数生产线,特别是泉州、漳州分别拥有熟料产能350.3和310万吨,两地的水泥生产线靠近消费市场,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表6:2013年底福建各地水泥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3.2、企业竞争格局:以福建、华润为龙头,红狮、金牛随其后
福建省水泥工业立足海西建设发展的需要,合理引导省内重点企业根据我省经济建设需求,有序、适度地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站,支持重点企业适度建设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同时,进一步发挥骨干水泥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水泥集团企业。
当前,福建水泥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区域内水泥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较小,无具有较大市场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存在。行业自律氛围较差,企业间的互信度较低,使得全省水泥企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据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福建省已经形成以福建水泥、华润水泥、红狮水泥、金牛水泥和龙鳞福龙水泥的五大主导企业集团,前五家水泥企业熟料产能已经占全省熟料产能的55.21%,但区域龙头企业的熟料生产集中度较低,最高的福建水泥也还不到总熟料产能的15%,紧随其后的华润水泥在福建地区的熟料总产能也仅占比14.40%,红狮水泥、金牛水泥和龙鳞福龙水泥等企业占比更是不足10%。
从区域内龙头水泥企业的生产基地与市场分布状况来看,福建水泥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三明和南平两市,通过铁路公路等运输线联动,水泥产品可广泛辐射值沿海一线;华润水泥生产布局重点集中在龙岩地区,市场主要面向厦门、漳州、泉州组成的“闽南金三角”地区,也是福建全省水泥消费市场的高地;红狮水泥作为浙江水泥的优秀代表,抓住机遇率先在布线三明,随后进步一扎根龙岩,其产品也已经在闽南金三角市场谋得一席之地;金牛水泥将三明将乐作为生产基地,通过南平和福州粉磨站的配备,已将产品覆盖至以福州为中心的地区市场;龙鳞福龙水泥作为龙岩本地企业,积极通过产业链一体化战略,早已在泉州、厦门等重点市场形成了一批坚实的客户群。
表7:2013年底福建主导企业熟料产能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1)福建水泥
福建水泥是省内老牌水泥国有企业,在1993年实行股份制改造,成为福建首批规范上市的5家上市公司之一。公司在南平市和三明市建有8条熟料生产线,累计熟料产能达722.3万吨,通过建立配套的水泥粉磨厂,至2013年底公司已实现水泥产能1200万吨(含在建)。公司在省内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沿海地区主要水泥市场建有散装水泥中转库,且主要生产、供应基地都拥有铁路专用线,畅通的交通运输网和铁路自备车系统构成了强大的水泥保供体系。
虽然在省内水泥市场一直保持领先的市场占有率,但其国企背景存在着体制相对落后,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且投资收益不佳,造成公司业绩多年来持续下滑。2013年在全国水泥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福建水泥由于营业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整体毛利为负。2013年10月福建水泥披露的与华润水泥的结盟并无实质性进展,当前正在加大力度扩张自身的规模。对于福建水泥而言,是自己做大还是合作结盟,必须尽早做出明确的抉择。
(2)华润水泥
随着海西经济区建设进入正轨,福建水泥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华润水泥将福建市场列入重点发展区域,致力发展成为福建省最具竞争力的水泥企业。2009年11月,华润水泥开始进入福建龙岩市场,同年分别收购国产实业二期和东宝水泥已获批项目4500t/d,两条生产线于2011年8月同时点火投产。2010年4月,华润水泥以7.75亿元人民币向台资三德(中国)收购福建龙岩的2000t/d和2500t/d熟料线各一条及三条水泥粉磨线(年产能共为240万吨)。此举是华润水泥布局福建市场的又一重笔,不但利用原先产品提前一年发挥产能进入市场,还率先在龙岩扩大产能成为龙头企业。2011年又出手将因资金问题停建的紫金恒发在建的1条4500t/d和福建漳平振鸿水泥的1条2500t/d的熟料线收入囊中。由此,华润水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在福建省熟料及水泥生产线战略位置的市场地位,提高了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当前华润水泥集中布点与龙岩地区,市场辐射至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的金三角地区,但其雄心壮志不仅仅如此,步伐持续向闽北推进,谋划在省内第二大生产基地三明地区建线,在沿海地区加布粉磨站,欲形成全面沿海布局。
(3)红狮水泥
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支持十二家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和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之一。福建市场是红狮水泥继浙江、江西市场之后大力发展的区域市场,目前在龙岩、三明分别拥有2条和1条5000t/d熟料生产线。其中,漳平红狮是红狮水泥响应福建“海西战略构想”,在龙岩漳平投资建设的第一家水泥生产企业,一期于2007年5月投入生产。2009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福建省经济建设注入动力。红狮水泥抓住机遇,于2009年6月在漳平红狮建成投产第二条5000t/d生产线,成为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单个水泥生产基地。随着漳平二线的产能发挥, 2010年8月三明的大田红狮一线又投产,红狮水泥在福建市场的势力持续加强。
红狮水泥在福建水泥市场具有清晰的战略思路,在龙岩、三明布局熟料生产线,在前线市场通过收购、新建配套粉磨站,使生产基地与市场形成联动,利用福建水泥市场特殊的“西产东销”模式,红狮水泥在福建市场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在闽南金三角地区完成布局。
编辑:毛春苗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