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点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

《瞭望》周刊 · 2004-05-10 00:00
  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2004-05-09)发表该刊记者叶俊东的文章“中央‘点刹’过热行业”,现转载如下。 

  就像一辆已长时间高速行驶的汽车一再错过风险警告,中国经济在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已经明显发出警示的情况下,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就可能因“过热”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以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研究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的会议为标志,中央开始对部分过热行业进行“点刹”。 

  依惯例,每年底都要召开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的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距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政策措施的专门会议,足见当前宏观调控的紧迫和严峻。 

   预警式调控的无奈 

  4月2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责成江苏省和有关部门对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29日,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发出两份通知:一份紧急通知是决定集中半年左右时间,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一份是通知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时限为1个半月。 

  如此密集地高规格出台决定和措施,是不多见的。给人强硬的“点刹”印象。 

  直到今年3月初,人们对去年底开始进行的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印象,一直是温和的,感觉是为避免被迫急刹车以致造成大起大落而主动进行预警式的调控。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也一再强调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忽视问题,任其发展,致使局部问题演化变为全局性问题后再进行调整,代价太大;另一种是调整力度过大,方法不当,速度一旦掉下去,恢复起来很难。 

  呵护来之不易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好势头、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良苦用心,在调控初期是显而易见的。 

  但今年一季度的数字说明这种良苦用心没有得到有效回报。虽然农业生产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但去年下半年就频频警告的突出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信贷投放增幅过大,造成煤电油运供应趋紧,都未能有效缓解。有些方面甚至继续恶化,如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骤然加速,一季度高达43%,而且投资结构极不合理,制造业投资增长75.8%,第三产业投资(包括房地产)增长37.7%,而第一产业投资只增长0.4%;投资的地区结构不合理也很严重,如钢铁方面,今年一季度,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和山东等5个省市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总量的52.06%。 

  尤其是,对于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2002年就暴露出投资过度、潜伏风险的问题,造成局部过热。2003年11月份,先是国家发改委根据对6省区的调研通报了《当前电解铝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天后,国务院办公厅合并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关于制止电解铝行业违规建设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防止水泥行业盲目投资加快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4日,国务院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要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并将结果上报,国务院将派出联合检查组赴重点地区进行督促检查。还有其他各种高级别场合的屡次强调。不仅预警频密,还制定了相关限制措施。但今年一季度,钢铁、水泥行业的投资分别增长了107.2%和101.4%,电解铝也达到39.3%。 

  高层的判断是: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助长信贷规模过度扩张,拉动投资更快增长;势必加剧当前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使经济绷得更紧;势必拉动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从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诚然,如一些专家所分析,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有宏观调控措施时滞的原因,但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预警和中央的调控政令,依然加紧在这些行业的扩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加大调控难度的作用。 

  后面还有更强硬的手段吗 

  尚在去年调控初期,决策部门就有一个鲜明的态度:正确把握调控重点,区别情况,不搞“一刀切”。即使在近期,相关的高层决策部门依然强调抓住重点,区别对待,不搞急刹车,不搞“一刀切”。 

  就在强硬制止钢铁等行业过度投资之际,权威媒体也在力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钢铁企业典型,不妨视为 “区别对待”的表征。 

  但是,如果“点刹”还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刀切”会不会砍下来? 

  4月25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金融合作”专题研讨会上发出了看似委婉实则强硬的警告:“不要因为央行现在出手还比较温和,就想趁这个机会赶快‘干一把’加紧投资,导致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造成今后的政策更加严厉”。她希望各有关部门自觉控制,以免矛盾激化,导致央行采取大家不愿看到的更强硬措施。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概括此次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措施是“管紧土地,看好信贷”。信贷方面的一举一动都包含强烈信息,央行负责人如此少有的警告,不能不认为是一种导向。 

  也是在4月25日,央行开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7个月来央行第三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距离3月25日出台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也不过一个月。本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的就是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释放的是收缩银根信号,在货币政策中被视为比较激烈的手段,但吴晓灵认为,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这些政策还是比较温和的,并非人们所说的“猛药”。 

  由于央行维护今年2.6万亿元信贷规模的决心很大,而目前十分担心会突破,因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去年以来,央行的一系列措施都在抑制信贷膨胀,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还是没能有效控制,不排除央行有更“猛”的政策措施出台的可能性,比如提高贷款利率。 

  管紧土地方面,国务院办公厅29日发出的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通知,要求清理检查去年以来的土地占用情况,整顿未批先用、征而未用、乱占滥用和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等问题;去年以来的土地审批情况,重点是新上项目的用地情况,整顿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超规划、超计划、越权和分拆批地等问题;等等。治理整顿期间,全国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治理整顿结束后,对因检查和整改不力,经验收不合格的地方,报经国务院同意后,继续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直至达到规定的整改要求。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各类规划修改。对新批的县改市(区)和乡改镇,要暂停修改涉及土地利用的各类规划。 

  由于中国的宏观调控环境、调控对象、调控手段等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去年底,决策部门强调,调控方式主要采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但如果通过土地、信贷等经济手段不能完全奏效,强制性的“一刀切”的行政手段,会不会被“逼”出来,由辅变成主?现在谁心里都没底。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理开发区活动,以及今年4月28日发出的继续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的决定,在土地调控方面已经显现一些“一刀切”的痕迹。信贷调控方面,央行3月份出台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实行的是“区别对待”,4月份普调0.5个百分点,则有些“一视同仁”了,如果下一步再提高贷款利率,受到影响的就不会是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4月中旬发布的2004年春季报告提出,根据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在货币政策方面,要动用利率政策,调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如果未来两至三月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率在3%~5%以上,还应采取进一步措施。 

  三个方面的强烈信息 

  近日一系列的举措表明了中央对控制住部分过热行业的决心,尤其是国务院严肃查处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实际上释放了三个方面的强烈信息: 

  切实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自行其是。 

  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要求。决不能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 

  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决不允许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法行政、弄虚作假。 

  29日,国务院紧急通知下发的当天,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在向全省领导干部通报查处铁本项目违规建设情况时,也立即从这三个方面总结了经验教训,向全省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 

  即使到现在,中央在宏观调控方面一直表现了很强的“亲和”作风,再三强调:一方面要鼓励和保护各地干部群众合理的投资热情,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果断措施,用科学的发展观及时、准确地引导投资方向,坚决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但这不等于可以只站在本地区、本部门的立场上强调局部利益,自行其是,不保证中央政令的畅通,损害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也是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重要的发展关口时实现更好地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尽管中央在2月中旬专门在中央党校举办过省部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研究班,但一些地方还没有摆脱盲目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维模式,把增加投资作为推动增长的主要手段,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投资增速过猛、规模偏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12.1%,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9%,增幅同比提高24.7个百分点。 

  尤其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出现“婉拒”科学发展观的倾向。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理解不够,一些地区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本地区最大的问题是投资规模过小、开发不够、速度较低、发展太慢,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都是别的地区造成的。因而,在一些地区的领导干部中,程度不一地对科学发展观有些抗拒心理,对科学发展观只停留在宣讲的层面上。 

  新一届政府决心以实际行动全力实践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理念,《行政许可法》7月1日即将实施,4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了需要重点建设的七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政府行政过程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经济活动中将会得到更多的体现,政府管理经济活动,法律手段将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这次宏观调控的方式,已开始“初试锋芒”。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