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国资改革渐进调查:推崇“海螺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苗 · 2014-04-26 10:04

  海螺将成为安徽国资改革的扛鼎之士,江淮集团整体上市进入倒计时……

  虽然安徽当地国资部门屡次低调地表示安徽并没有“大的动作”,但近期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调研还是让这个国资大省本轮改革动作再次引发关注。

  “要坚定信心,稳中求进,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务委员王勇本月在安徽调研国有企业时表示,王勇此前是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参与此次调研的,还有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规格甚高。从参与调研的人员构成来看,安徽国资改革是一大重点。

  根据公开行程,王勇此行涉及合肥、芜湖两地,都是安徽的国资重镇。陪同调研的有安徽常务副省长、分管国资的副省长及相关地市“一把手”。正处上市前夕的江淮汽车集团成为王勇调研的首站,其次是位于芜湖的奇瑞汽车、海螺集团等。随后,王勇还在合肥召开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深化改革座谈会。

  王勇在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对一些全局性、需要探索的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试点先行;对一些看得准、特别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推进,及时改、改到位。

  江汽打头阵

  江淮汽车由于去年以来引进战略投资者等系列动作被赋予安徽国资改革概念。

  去年年底,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江汽集团引入外部投资者、优化内部股权结构的相关工作已完成,引进建设投资持股25%成公司第二大股东、合肥实勤投资持有剩余的4.63%股权后,安徽省国资委对江淮汽车的控股比例由78.21%降至70.37%。前述建设投资为央企子公司,实勤投资为江汽管理层持股平台。

  4月15日,江淮汽车与安凯客车同时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根据控股股东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江汽集团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该事项将对公司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在当地3月份召开的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座谈会上,江汽是发言的六户省属企业代表之一,而其在最近的一系列举动也表明其在安徽本轮国资改革中的“试点”地位。

  在当地官方的现有表述中,此轮国资改革的思路主要是分类改革、一企一策,分类前提主要对企业进行界定:垄断性、公益性还是资源性,竞争还是非竞争。重点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六种路径来实现。即: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整体上市发展一批、资本运作深化一批、员工持股转换一批、开放项目引进一批、参股民企投入一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了解,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整体上市是安徽国资改革两个主导方向,而江汽集团正是走的此两种路径的结合。目前,除江汽集团,安徽国资旗下还有多个企业集团积极筹备引入战略投资者,涉及国企至少有5家。

  虽然在本轮安徽国资改革中打了“头阵”,但江汽的上市动作并不完全是迎合国资改革概念。早在2007年,江汽集团就完成了以员工身份置换、调整劳动关系和股权多元化为核心的改制工作。这在江汽“开山元老”、前任董事长左延安看来是上市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按照左延安在任时设计的“三步棋”,第二步是成立一个多法人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这在2013年底已经做到位;第三步则是整体上市。

  左延安近日在合肥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今后江淮的混合所有制或将以这样的形式实现,即核心的技术骨干占有比较小的比例,有一个安徽外部的投资人作为第二大股东,安徽国资委还是第一大股东,上市后受全社会股民的监督。

  “这种混合所有制代表性更为广泛、更全面,关键是治理结构如何与产权结构对应起来,内部机制是根本。”他说。

  实际上,江汽集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就尝到过混合所有制的甜头,据左延安回忆,江汽曾接收当地9户“困难企业”,并引进民企合资,如今包括江淮重工等都成为江汽集团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重要业务板块。

  “为什么都做好了?因为我们较早地实施了混合所有制,产权清晰了治理结构就科学了,”左延安说,“过去一股独大,混合所有制有民营的声音了,不同的声音对科学的治理是一定有益的,所以这个东西我们省应该要大力推进。”

  改革成本倍增

  除了江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安徽另一户省属企业国元集团也被传将赴港上市。这与安徽国资改革的思路基本吻合,但国元集团高层并未就此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

  长期观察安徽国企改革的当地专家认为国元集团属于金融国企,上市或受更多限制,而安徽一直以来较为推崇的“海螺模式”,具体到每个企业实施难度也会有不同。

  海螺模式的主要手段就是股份制改造和员工持股。早在2002年,海螺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6月23日,安徽省属企业国资办对改制后的海螺集团股权结构下达了正式批复文件:海螺集团公司的注册资本,安徽省投资集团拥有51%股权,为国有法人股;海创公司(海螺员工持股)拥有49%的股权,为社会法人股。

  海螺员工持股的海创公司,于去年12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企业。

  近期安徽省主要领导在调研海螺时指出,“海螺的改革、改制很成功,在改革中站稳了脚跟。”当地高层亦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海螺就是很好的案例,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

  海螺也是此次国务委员王勇调研安徽国企的重要一站。并在当地3月的混合所有制座谈会和近期的深化改革座谈会上作为省属企业代表发言。

  虽然成绩有目共睹,但海螺的改革也是一波三折。“当时对于海螺的改革,省里面是有意见的。”一位安徽国企高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海螺改完以后,省里面批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其实海螺改完之后,国资是大幅后退的,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上述人士称,但通过规模的放大,带来的财政收入以几十倍的增长。如今海螺的利润已占据安徽33户省属企业的半壁江山。

  海螺的模式可以复制,关键是愿不愿意改,愿不愿意放权。上述人士意味深长地说。

  当地另一户在本轮国资改革中被外界看好的安徽叉车集团,身处完全竞争行业,原本最早被看成国企改革排头兵。

  “相对来说,合力(注:合力股份是叉车集团的上市公司)比较好改,质量比较高,经营者水平还可以,股权结构清晰简单,所处行业又是百分百市场竞争行业,没有垄断。这几个因素,决定了整个叉车集团最容易改制的公司。”安徽合力(600761)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济师张孟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据悉,叉车集团的销售公司2001年已完成改制,实施了“35+65”的股权结构,其中国资持股35%。但一直到前几年,当地还有监管部门认为这其中存在利益输送问题,“现在变成了混合所有制的典型。”接近安徽国资的人士称。

  张孟青分析认为,如果叉车集团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首先要考虑的是一线员工群体能不能拿出钱和拿出多少钱的问题。“对于合力来说,员工入股的情况不会拒绝,但是怎样的价格和一线职工能不能拿出现金来做,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他说。

  张孟青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合力市值的操作方法,按照股价值60亿到70亿。假设70亿,拿出30%给混合所有制,21亿,合力一共一万员工,平均每人拿21万出来,这对于一线员工来说是有困难的。并且这样的员工持股如果没有退出机制,新人何时可以持股?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都待解决。

  再参照海螺模式,海螺的改革时间点是在2003年,当时企业刚刚起步,资产不大。如果是以海螺2013年1000亿销售额,140亿利润,10倍估值,这样庞大的体量员工持股或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海螺走了非常好的改革点,他的改革成本,现在算至少翻了50倍。如果放在现在,是改不起的。”张孟青说。

  弥补欠账的改革?

  但无论改革的成本如何扩大,加大国企改革仍是国资大省安徽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皖版深化改革意见中,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所有改革事项中位列第一。

  该《意见》称,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虽然多年来,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在安徽省属企业已有践行,但当地专家认为,安徽的国资改革困难仍然不小,究其根源在于体制不顺,而体制不顺的关键因素是在国资一股独大,无法形成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行体系。

  “国有控股企业在整个工业里占比过大了,201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我们规上工业总量的30%左右,而浙江占17%。这种占比过大造成问题,一是挤占了民营经济的空间,二是内部的机制还亟待激活。”安徽当地学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如是指出。

  数据显示,安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占比为42%,但主营业务的收入占比只有26%,说明其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安徽的国企传统产业、重工业比重较大,而这些传统工业现在面临着内需不足、外需持续低迷的双重压力,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对于国资独大、一枝独秀等问题,当地国资监管部门对此亦有认识,在3月召开的座谈会上,当地提出要在稳定的前提下深化改革。

  有安徽国资系统专家则直言,认为当地此轮国资改革实为弥补历史欠账。如前述,叉车集团在2007年曾有一次改革动议,并拿出方案,而这份方案最终因种种原因被搁置,如今时隔7年,改革成本大大提高。曾有过这番动议的,还不止叉车一家。

  “企业的做大反而提高了改制的门槛。”张孟青说。在他看来,国资改革更多的是把国资退出竞争性行业作为主要方向。

  左延安则认为,全国资不太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因为所有者缺位,对这个企业的资产没有人对它负终极责任。而混合所有制理论上是实现国有资产的连带性清晰。

  “让国资从竞争性行业完全退出或部分退出,引入其他资本,激活企业能量,让他发挥得更好,是这次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键点。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这次以混合所有制为主要模式的国企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张孟青说。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确惹人关注,但是地方国企或可能多希望引进战略投资者,而一般民企并不符合战略投资者的要求,符合要求的更多是央企或者大型国企以及大型民企。

  其中,诸如大型民企联合组成的投资公司也很有可能成为战略投资者或者地方国企愿意引进的合作伙伴,此外上市也是国企对社会资本开放的一种方式。不过,到目前为止,安徽方面,大型民企等社会资本入股国企的大动作尚未明显发生。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