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建设投资:【积石山集中采访作品展示】积爱成山 团结村里石榴开

2024/08/30 23:08 来源:甘肃省建设投资

甘肃建投四建公司在积石山地震后,克服重重困难,快速高效地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展现了责任担当与团结精神,使灾区重现生机与希望。......

【编者按】甘肃建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面对艰巨的任务迎难而上,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参与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一线3000多名建设者在100多天里,坚守在灾后恢复重建现场,用汗水与智慧筑起希望的灯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是这场重建战役中最坚实的力量。

为弘扬正能量,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甘肃建投举办了“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集中采访”,不仅是对一线建设者辛勤付出的致敬与肯定,更期待通过新闻创意和作品,记录重建历程,传递温暖与力量,弘扬灾后重建精神。经过激烈而富有创意的比拼,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它们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生动描绘了积石山灾区从废墟中站起,向着更加美好未来迈进的壮丽图景。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展播,让更多人了解甘肃建投积石山灾后重建一线建设者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坚韧与奉献。同时,我们也期待这些作品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激励大家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金秋八月,走进临夏积石山县,山清水明、瓜果飘香,整个大地迸发出强劲发展的生命力。

在刘集乡团结村灾后重建项目,放眼望去,新村初具规模,白色的墙面、明亮的灰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漂亮。崭新的院落排列整齐,水泥路面干净整洁,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美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历时八个月,这些院落见证了由震灾到新居的速度与豪情。

从火速驰援到有序安置,从募捐关爱到全力帮扶,从紧张筹建到入住新房,从一纸蓝图到全景绽放。甘肃建投四建公司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奋进之态和攻坚之势扎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高效完成。这场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震后重生工作,让群众安心、放心、舒心。

迎难而上 多措并举

全力打赢抗震救灾“攻坚战”

积石山,属于祁连山延伸部分,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房屋以及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患难与共,才能共克时艰。作为省属国有建筑企业甘肃建投旗下的排头兵——四建公司,第一时间积极行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

守初心 担使命

回望过往,感慨萦绕心间。地震发生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甘肃建投四建公司广大干部果断响应、迅速集结,星夜驰援,公司主要领导带队集结临夏片区各项目紧急驰援地震灾区,并与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完成对接,按照现场指挥统一部署,按照现场指挥统一部署,清除路面杂物、清理现场坍塌房屋、平整场地……

一个镇定、从容、坚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集体,是应对灾难,克服万难的根本保证。

向危而战,不负使命。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公司党员干部争做“抗震大考”中逆行的“孤勇者”,充分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心耕耘、不计回报,传递好奉献的“接力棒”,以非常作为、非常付出,全力应对非常考验,以实际行动守护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坚决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让党旗在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以速度 换温暖

积石山地处高寒地区,新居破土须待来年开春,在帐篷到位后,尽快建设板房成为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的关键之举。如何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成为摆在震后受灾群众应急安置工作面前的第一道考验。

为了让受灾群众住得相对温暖舒适,四建公司在前期应急性临时安置的基础上,加快活动板房建设,快速推进固定性过渡安置。项目党员和青年响应号召积极成立突击队,参与物资救援的后备工作。明确攻坚任务,激发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灾区群众温暖越冬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地震第二天凌晨,随着首批活动板房运抵肖红坪安置点,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建设战役正式打响。施工现场灯火通明,为保证建设速度,现场24小时不间断施工,连夜奋战,轮流值班,有的人在现场吃口冷饭对付一下节省时间,有的人声音嘶哑、嘴唇开裂顾不上喝口水,有的人累了就地和衣而眠打会儿盹存续体力,他们星夜鏖战,用笃行实干的精神不断刷新“建投速度”。

敢打善战,突破艰险。在地震后的第三天,100间集装箱房临时住房全部搭建完成,完全具备入住条件,公司圆满完成了抢险救灾第一批任务,提前为受灾群众提供了临时安置住所,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靠得住、有担当!”一处处过渡安置房内,受灾群众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大街小巷的商家们开门营业,昔日烟火气又回来了……在现场,受灾群众纷纷对公司搭建的保障房竖起了大拇指。

渐安稳 待新生

再次翻开那时工作日志,作为抗震救灾排头兵的李军心情十分激动……那一行行、一页页、一本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援建期间每一天的工作内容、施工进展、质量控制等。勘察现场实际、研究施工图纸、设法破解援建工作中瓶颈制约的一幕幕又浮现在脑海中。

回忆起那段难忘日子,他说道:“大家脑子没有别的就是为了让受灾群众吃上一口热乎饭,再苦再累大家都愿意,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全面打赢抢险救援、转移安置、保通保畅、板房筹建和秩序恢复“五场硬仗”中,集团统一部署、领导亲临指挥、公司科学谋划,现场人员全力拼搏,上下齐心,竭尽所能,用爱心与善举表达对受灾群众的关怀和惦念。

经过艰苦奋战,积石山从地震的废墟中坚强地站了起来。曾经,在地震灾难的阴霾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瓦砾都承载过沉重的伤痛。然而,大爱悄然汇聚,一路见证重建的历程,一路分享重生的喜悦,又孕育出了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

精准谋划 加速推进

奋力打好灾后重建“关键仗”

岁月如流,只争朝夕。如今,地震发生已过去200多天,新家、新生活、新希望从一个个规划图纸上真实而具体地落到了群众眼前。

历经三个月的日夜兼程,甘肃建投四建公司见证了村庄从废墟中拔地而起,融入了积石山的经济血脉,更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家园的坚实道路。从每一条街道的延伸,到每一条地下管线的深埋,再到每一座房屋的矗立,全体人员以满腔热血与不懈汗水,编织着希望的经纬,与这座重生的城市并肩前行,共绘未来。

“新房有力量 很凝心”

据悉,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灾后重建项目是由省委省政府在积石山县重点打造的可借鉴、可复制的灾后重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样板村。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出,“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好。团结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团结村,这片多民族和谐共融的沃土,汇聚了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回族、土族、藏族、羌族等八大少数民族的同胞,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交织生活,正如村名所寓意的那样——团结一心,亲如一家。据村里老人讲,之所以叫团结村,是因为村里的人都很团结,混杂交错居住在一起,基本没有发生过矛盾。

在灾后重建的宏伟蓝图中,“团结”二字也被赋予了深远的意义。团结村规划以 “团结”为设计理念,结合道路布局与景观打造,形成“团”字为肌理的安置点总体布局结构。考虑到安置点的民族生活方式,项目在建筑布局采用若干户形成一个小街坊,保证了公共空间的完整性和共享性。同时这种布局方式又能体现灾后村民紧密团结,共建家园的精神内核。

外型为“团”字的团结村安置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这股团结的力量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以来,整个项目拧成一股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克时艰,面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面对挫折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日夜奋战,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冲刺灾后重建的总体目标。

“我们矢志不渝地推动团结协作,如同石榴籽般紧密相连,紧密相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部门搞好衔接配合,团结一心、共同努力重建美好新家园。”团结村的重建征程,不仅是废墟之上家园的涅槃重生,更是民族团结精神璀璨绽放的光辉篇章。

“新房有温度 很暖心”

重建的是房屋,温暖的是人心。“灾后重建是受灾群众关心且迫切的事,要做到把情况摸准、摸实、摸透,经历这么大的灾难,刘集乡团结村又是一个大村子,当时接到通知,我就知道这是一场硬仗。”项目经理代红军说,物资保障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即便如此,自己还是放心不下,都要听听群众的想法,把安置和重建工作做得更实、更细。他坚信,唯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方能确保工作精准落地,惠及每一位受灾群众。

为进一步做实灾后重建项目安置建设,自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贯穿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各方面全过程,不等不靠、自立自强,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始终坚持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更加安全、更加美好、更加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新胜利。

 “要在保证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的过程中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只有将心比心,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实处。”项目负责人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与深沉的关怀。

烈日炎炎,作业正酣。在项目建设工地上,工人们埋头苦干,对已经封顶的新房进行着装饰装潢。一排排二层小院正悄然褪去“毛坯”的质朴,披上“新装”,逐渐展现出家的温馨与美好。

“新房质量硬 很放心”

美丽宜居的新家园,亦或是完善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灾后重建从来就不是激情喷发和瞬间的灵光闪现,而是一个持续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虽然重建任务重,工期非常紧,但是房子质量丝毫不能有问题。这是老百姓的家,必须保证房子质量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以一颗赤诚之心,肩负起重建的重任,将“质量至上、安全为先”的信念,深深铸入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之中。从施工人力的调配,到材料设备的精准供应,再到施工机械的科学投入,每一个环节都被严格把控,每一份责任都被压实。努力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圆梦工程”和“民生工程”,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在这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上,建设者始终以不屈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共识,紧抓节点目标,细化施工规范,实化安全管控,力争成为工程进度的引领,品质建造的标杆,安全生产的典范,以匠心筑梦,以品质铸魂,书写着重建的辉煌篇章。

“建设速度快 很省心”

重建家园,是受灾群众的最大期盼;让群众早日回家,是最急迫的任务。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搬入新房,项目团队组织调配精锐力量,科学统筹,紧盯“作战图”“进度表”,挂图作战、对表推进,科学部署,强化调度,面对前期土方工程量巨大,场地道路易拥堵等困难问题,不等不靠、攻坚克难,持续加大协调力度,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保障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有效实现建设质量与生产速度齐头并进,以实际行动为灾后恢复重建添砖加瓦。

关键时刻考验担当作为,重要关口彰显意志品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在项目建设中勇挑重担,全过程参与,全流程把关,确保重建工程进度和质量,持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格施工进度计划,根据任务清单逐个销项,确保每一项工作内容分解细化到各环节,每一次安排部署深入落实到各工序,同时提前谋划,统筹协调,确保工程建设不脱节、不断档,全过程畅通无阻,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进入七月以后,项目进入攻坚时刻,“时间紧迫,我们采取‘5+2’、‘白+黑’的工作模式,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只为早日完成使命。我们有信心完成这场战斗,让群众全部按时入住新居”项目负责人坚定话语,是全体建设者共同的心声。

日夜兼程,机声隆隆,灯火通明,这只是灾后重建现场的日常写照,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截至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风过重峦,云雾翻腾,晨光倾泻而下,照亮了积石山的山山水水。宽阔的道路、崭新的学校、温暖的新家……曾经地震废墟满目疮痍,如今已是焕然一新,处处生机勃勃。

从逆境中奋进、灾难后崛起、重建中跨越,在这片历经磨砺的土地上,群众的期盼不断实现,美好的家园正拔地而起,积石山也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

通讯员 马乐乐 吕沭颖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09-15 0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