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兼并重组 政府该放手就放手

2014/04/01 13:11 来源:大众日报 盛刚

当前,国家正在全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压缩过剩产能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体制机制上为企业兼并重组"大开绿灯",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企业兼并重组或成为新一轮国资改革的突破口,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市场化并购浪潮也将在全国掀起。......

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在简政放权、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诸多方面为企业兼并重组松绑,去行政化力度超过市场预期。当前,国家正在全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压缩过剩产能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体制机制上为企业兼并重组“大开绿灯”,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企业兼并重组或成为新一轮国资改革的突破口,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市场化并购浪潮也将在全国掀起。

兼并重组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但前提是,企业要有兼并重组的自主权,同时政府又能为此提供好的环境。简言之,兼并重组的难度足够低是其顺利推进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重组成本高、周期长,程序复杂,那原本打算实施兼并的企业就宁肯另起炉灶,而在我国现有的机制体制条件下,这往往会埋下产能持续过剩的隐患。就此来说,《意见》可谓亮点多多,25条硬措施针对性极强。比如,除借壳上市以外对多数重组取消审批,地方国有控股转让股权只需地方国资委批准。审批流程大大简化或取消了,当然有助于加速企业整合的进程;再如,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落实跨地区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政策,对平衡地区间利益关系、破除企业兼并重组的跨地区障碍,也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强力推进兼并重组,但成功案例不多,负面教训不少。以钢铁行业为例,虽然整合动静不小,气势很猛,效果却未尽如人意。2005年我国钢铁业前10名的产业集中度是35.4%,2010年上升至48%,但2013年又降至不足40%。相比日本更是汗颜,人家前四家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就达到了78%,而美国和欧洲也分别达到了67%和50%。

一个最强调规模和行业集中度的行业,缘何会越整越散?原因不外乎虽然强调尊重市场和企业意愿,但良好的初衷往往会打上折扣甚至消解于无形,无论是受制于地方保护还是拉郎配重组,都表明市场既没法真正按照经济规律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企业也难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自己的重组目标和发展方向。看看当前企业兼并重组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审批多、融资难、负担重、服务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困难等,不难发现,其真正的症结又都和政府拥有的权力过大,因而对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有太多干预有关。就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因为权力过大,政府的手就闲不住,出现什么都要摸一摸。

因为什么都要审一审,谁都可以审一审,而时间不等人,就把企业的市场机会给审没了;因为GDP考核和担心税收流失,让地方政府尊重企业的意愿和市场法则只能是知易行难,乱设门槛和搞“拉郎配”重组就不可避免;因为产能过剩严重,就对市场准入和民营经济设置更多的障碍,貌似“政治正确”,但更多寻租机会创造出更多体制空子,而“法不责众”和地方利益足够刚性,必然使严重的产能过剩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疾。

破产也好,兼并重组也罢,都是市场出清的方式。以市场出清完成优胜劣汰要求稳准狠快。由于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各种信息纷繁复杂,政府既没有可能获得充分的信息,也不比处在最前线的企业更能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更不是兼并重组的主体,在核算风险和收益上不会比企业自身更上心,因此,启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必须以市场化改革为前提,让市场说了算,让企业自己择时择地择企自主决策。眼下来说,为企业松绑,向市场放权,就是推动兼并重组的当务之急。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司令官,而是创造顺畅并购环境的责任人,主要任务是保证市场环境的透明和公平,明确企业的平等主体地位,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社会安全网等方面的保障。兼并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只要政府摆正了位置,其他的则放手让市场和企业去做,企业自会作出理性的选择,而无形之手也会更有效地配置资源,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经济新的繁荣。

编辑:余乐乐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务院发文!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某水泥企业:我们现在被水泥经销商“拿捏”了

大型经销商开始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对市场的敏感度,对水泥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价格调整以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11 04: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