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西水泥市场:上演“过山车”式发展

中国水泥研究院 毛春苗 · 2014-03-26 10:45

  山西省地处华北地区,在中原地区呈长条形,东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与内蒙古毗连。自“十一五”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呈现特有的“过山车”式增长。跟随全省经济的发展脚步,全省水泥工业在2008年进入了发展高潮,国内大型水泥企业纷纷入驻,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也推动了产能和产量的快速增长,水泥市场也上演了“过山车”式发展。

一、山西水泥市场运行现状

1.1、“过山车”式经济增长成山西省特殊现象

  山西省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1.1%。在此期间,全省经济遭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经济增速陡然下滑至2008的8.5%和2009年的5.4%的低点,随后在一系列有利政策的强力刺激下,2010年经济增长13.90%,实现了由快速下滑到较快增长的“V”型反转,重回正常发展轨道。“十一五”山西省经济发展历尽艰辛,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最终实现了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因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改革、增速换挡的大背景之下,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也逐渐趋缓,2011、2012和2013年实现经济增长13.0%、10.10%和8.90%,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和压力。2006至2013年山西经济增长“过山车”式的起伏变化成为了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图1:2006-2013年,山西省经济增长经历“过山车”式起伏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1.2、2008年之后,山西省固投增速超过华北平均水平

  在“十一五”期间,除2009年以外,山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不及华北平均水平。2009年山西为化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负面影响,扭转经济低迷的情势,将扩大区域固定资产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的工具,以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有力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20%,成为同年华北地区固投增速最高的省份,此增速亦较以前年增速不超过30%有显著提升。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提升的这支强心剂在2010年地区经济的回升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2011至2013年山西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同期华北平均水平6~10个百分点,显示山西地区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为未来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2: 2011年起山西固投增速已高出华北平均水平6~1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1.3、2009年起掀起交通建设高潮,房地产投资稳中向好

  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大头,其为拉动水泥消费需求最主要的力量。从2010至2013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来看,呈现逐步降低走势,占比已由2010年的43.28%降至2013年的38.59%。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从2010年的32.57%回落至2011年的28.39%之后,近两年此比例又进一步的下滑,2013年较2012年的26.98%回落0.57个百分点至26.41%;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由2010年的10.72%逐步提升至2013年的12.18%,当地良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不断吸引房地产的开发投资。

图3:2010-2013年基建及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


会员单位:请登录继续阅读!

非会员单位:请进入中国水泥网网上商城公共资源库购买继续阅读!




  从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来看,整体呈现波动上行的趋势,这也意味着山西全省的基建投资整体力度逐步增强,不断推进、完善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2011~2013年山西的基建投资增速分别为7.85%、19.33%和22.53%,此投资增速居华北各省市前列。各基建细分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2012年之前,交运、仓储和邮政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为基建投资快速提高的主力,其中,在交通方面的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可占整个基建投资30%左右的比例;2012年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方面的建设大力推进,投资增速高达50.27%,2013年更是上升至67.05%,使得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投资超过交运、仓储和邮政的投资,成为整个基建投资最大的领域。 

图4:2010-2013年交通运输以及水利、环境等方面的基建投资先后发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回顾2006~2013年山西省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过程,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尤为突出,在2009年之前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均不超过175亿元,而到2009年猛增至515.69亿元, 较2008年水平的增长了近2倍之多,持续4年的大规模投入,在全省掀起了一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路、铁路建设高潮,其中2010~2012年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1038、1002和1006公里,远高出2005~2008年年新增里程至多150公里的水平。至2012年底,山西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5011公里,进入全国高速公路先进行列。而在2013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回落至376.17亿元,仅为2012年水平的2/3。

图5:2009-2012年山西省掀起交通建设“大跃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2006年至2013年,山西的房地产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区域内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表现增长趋势,在2006至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速为27.54%,在2011至2013年的年均增速进一步提升至30.27%,增速上升至一个新的水平。与华北区域内的其他各省市的房地产投资相比,近年来山西省的房地产投资表现最为稳健,良好的房地产也发展给力投资者较好的投资预期和市场信心。稳健向好的房地产销售市场也印证了房地产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投资。自2008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区域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降至8.88%和3.97%以后,2010年至2013年以年均12.31%的增速增长。良好的房屋销售市场也有力地提升了新开工房屋面积的快速增长,成为持续有力的水泥消费需求点。 

图6:自“十一五”以来,山西省的房地产投资呈现向好发展态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Page]

1.4、行业效益跟随经济发展经历“过山车”
  在“十一五”之前,山西一直都是以发展煤炭及重化工业、建设能源基地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定位。但是随着环境、资源换取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扩大,山西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水泥工业也开始在2008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山西地区的水泥和熟料产量增速在2008年前后出现了明显变化,在2008年之前水泥和熟料产量增速基本以个位数增长;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地区需求不足,水泥和熟料产量增速双双回落,同比呈现负增长;2009至2012年全省的水泥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随着近4年全省大规模的投产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新增产能的增长大于市场需求增长,供过于求的状态已经成为主流。2013年山西水泥市场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水泥产量同比仅增长1.36%至4984.85万吨,较2009至2012年年均22.81%的增速已有大幅度回落;熟料产量也在2012年同比下滑1.23%的基础上再次同比回落6.05%,降幅进一步扩大。

表1:2005-2013年山西省水泥与熟料产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2009和2010年在区域内交通工程建设等基建项目以及房地产建设的大力推进下,水泥需求呈现井喷式是增长,也带动了当地水泥价格稳步上行,从2009年年初的320元/吨逐步抬升至2010年初的355元/吨,至2010年底更是冲高至400元/吨的阶段性高价。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近年来产能规模的极速扩展,使得全省水泥产能陷入严重过剩的泥潭,区域内各水泥企业为拓展销量争夺市场份额,开展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省内水泥价格自2011年起持续震荡下行。以省内P.O42.5散装水泥均价为例,2011年从年初的均价400元/吨下滑至年底的310元/吨,累计跌幅达90元/吨;2012年跌幅收窄,全年回落20元/吨;2013年全省价格表现稳健,基本能维持在280~288元/吨之间。这也意味着经过多年的价格厮杀,省内的水泥价格已接近成本线,继续降价的空间已经很小。一味的降价竞争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图7:山西省水泥价格自2011年起持续下行,2013年已探底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在2010年之前山西省部分地区的水泥消费还存在缺口,但随着国内大型水泥企业的纷纷入驻,生产线的不断建成投产,产能规模迅速扩增,致使地区水泥供需关系也逐渐由之前的供需基本平衡转向供过于求的状态,行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从近8年的行业盈利情况来看,仅在2010至2012年期间处于盈利状态,分别取得利润 3.18亿元、4.61亿元和3.72亿元,而其余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并未延续前三年的良好行业景气度,市场行情继续低靡,致使行业效益又重回亏损状态,全年亏损2.13亿元,同比负增长157.26%,为2013年全国仅有的两个行业亏损的省市之一(北京亏损1.39亿元)。

图8:近年来,山西水泥行业仅在2010-2012年期间短暂盈利
 

数据来源:山西省水泥协会,中国水泥研究院

二、未来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2.1、淘汰继续加码,新建进行时,总体供给向好
  自“十一五”以来,山西省根据本省水泥工业的产能结构和发展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有效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淘汰水泥熟料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显示, 2007~2009年山西省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795万吨,其中淘汰水泥熟料落后产能1080万吨;2011和2012年面对全省仍然存在大量的低效、高耗、高污染落后的水泥产能,加大了淘汰力度和范围,分别淘汰落后产能1315万吨和2310万吨。截止2012年底,山西全省已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090.8万吨,2013年尚有350万吨列入淘汰计划。大量落后产能的淘汰促进了整个水泥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水平的提升,同时,为更高效的新项目提供了充分的市场容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表2:2007-2013年山西省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的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由于山西省新型干法技术发展较晚,大型水泥集团入驻布局较晚,新型干法的产能在最近几年才开始投放市场。2010至2013年为生产线投放的高峰时期, 2010年达到在最高峰新增熟料产能1442万,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2000多万吨,至2010年底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总产能达到5150万吨。2011至2013年新增熟料产能有所减缓,其中2013年新增7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90.5万吨,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连续4年累计投产熟料产能4135.5万吨,远超此前累计已投产生产线,膨胀式的新型干法生产线释放,使市场产能爆发的剧烈程度超过以往任何其他的省份。根据山西省建材工业协会统计,至2013年底,全省现有新型干法生产线91条,其中日产2500吨以上有61条,日产2000吨以下的生产线约占1/3。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已超过7000万吨,水泥产能约9000万吨。

表3:2009-2013年山西省新增新型干法熟料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在未来新增产能方面,据中国水泥网统计,目前省内尚有7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在建,共计熟料产能1007.5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1309.75万吨。根据生产线建设进程的不同程度,这些生产线将在2014和2015年陆续建成投产。届时山西新型干法熟料总产能将达到8000万吨左右。根据山西省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的指导意见,未来将严禁审批新增产能项目,水泥产能的盲目扩张将得到有效遏制。

表4:2014-2015年山西省在建熟料生产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网

  在未来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方面,山西省已经出台了《关于化解钢铁焦化水泥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政策,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由于山西的新型干法比重已经超过了90%,立窑淘汰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指导意见已将2000t/d以下小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或回转窑生产线列入了淘汰范围,计划在2015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100%。
  山西水泥市场长期受河北省外来水泥的冲击影响较大,但未来河北省为了治理雾霾进行节能减排,将淘汰6000万吨水泥产能,这也将有利于缓解山西水泥供给过剩的局面。综合山西省现有水泥产能、未来新增产能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预计至2015年底山西省的水泥产能约在8000万吨左右。
2.2、短期需求或将再现高增长,长久动力酝酿之中
  根据1997年至2013年山西的水泥产量与其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数据,做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64,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水泥产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水泥产量的影响为0.373,即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亿元,水泥产量增加0.373万吨。而2013年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能拉动水泥消费量为0.46万吨。

图9:山西省的水泥产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散点图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根据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的预期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3%增长,至2015年达到170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20%的增速增长,五年累计投资5万亿元。“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未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着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随着山西“一核一圈三群”战略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互促互动,山西在中部崛起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近两年来,在山西经济发展巨大下行压力下,全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计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由于山西省是产煤大省,受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山西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GDP增长目标,从《201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将进一步拉动水泥需求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居民住房水平升级,都将拉动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山西还将继续深化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打造“一轴两纵三辐射,四网五横六枢纽”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干线的建设,继续推进“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城际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以及供电、给排水、供气、供暖等城市基建工程的推进将带来潜在的水泥消费需求。根据未来两年的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预期,下游基建工程和房地产开发建设等对水泥需求的拉动情况,预计2014年山西省水泥产量增速在2013年之后出现大幅度的反弹,同比增速可达24.13%,而2015年同比增速将会在2014年的基础上小幅回落至18.94%。

表5:2014-2015年山西省水泥需求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注:标E为预测值

表6:山西省“十二五”及2014年基建项目内容

资料来源:《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国水泥研究院整理

表7:2014年山西省部分重点工程及水泥预测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在山西省水泥行业中长期发展方面,山西省抓住国家把太原城市群列入战略性重点发展区域的机遇,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一核一圈三群”布局,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大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2012年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1%,未来力争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2017年达到60%左右,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需要建设,由此将产生巨大的水泥需求。根据国际上的水泥行业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70%时,人均水泥消费量出现峰值。山西省2013年的城镇化率为52.56%,距离70%的城镇化率尚有较大的差距,预计未来随着城镇化率持续上行,投资增速维持稳定增长或将是大概率事件。这将为山西省的水泥需求带来长久持续的增长。[Page]
3.3、严重过剩将逐步扭转,有望正常发展
  随着山西省化解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各项措施的落实,将改变水泥供给过剩的状况,同时山西省加快太原城市群建设,推进市域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为未来的水泥需求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在区域内新增产能有效控制、落后产能淘汰加码、地区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形之下,未来山西省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将逐渐得到缓解,最终进入供需较为正常的阶段。未来在市场供需逐渐改善、企业理性有序竞争以及行业协会政策引导之下,预计未来区域内的水泥价格将在2013年探底之后开始反弹,回归到正常的价格水平。整体来说,山西水泥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表8:2013-2015年山西省水泥供需平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注:标E为预测值

三、区域水泥市场竞争格局
3.1、地区格局:五大集群已成形,晋中、晋东南成重点
  当前,山西省水泥工业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探索低碳、减排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
  水泥产业布局在综合考虑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和资源保障等因素基础上,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全省重点推进晋北(大同、朔州)、晋西北(吕梁西北部及忻州)、晋中(吕梁、太原、晋中、阳泉)、晋东南(长治、晋城)、晋南(临汾、运城)五大水泥产业集群的建设,其中在忻州、临汾的霍州等部分区域可适当发展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形成五大区域市场发展格局。
  从当前五大产业集群的水泥熟料产能分布情况来看,晋中地区构成的“大太原经济圈”是山西省最大的水泥消费市场,该地也是生产线最多的地区,累计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约有2000万吨,约占全省新型干法熟料总产能的27%左右,地区产能过剩一直困扰着地方水泥企业的发展。晋东南地区是山西省新型干法生产线比较集中的地区,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约有1700万吨,约占全省新型干法熟料总产能的24%左右,在 2010年之前当地水泥消费还存在有缺口,但随着企业生产线不断建成投产,供需关系也开始扭转,现已处于出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大同是晋东北地区的水泥生产基地,河北冀东水泥和北京金隅水泥纷纷在此建线布局,全省约有18.22%的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分布在此。晋西北和晋南地区则是全省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分布相对较小的区域。

图10: 2013年山西省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3.2、企业格局:竞争格局已现,冀东、山水和华润为第一梯队
  在2008年以后山西水泥工业进入发展高潮,特别是2009年以来,河北冀东、山东山水、华润集团、北京金隅等大型水泥企业入驻,发展规模迅速,推动全省水泥行业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 “五大”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以河北冀东集团对晋北区域(大同、朔州)、阳泉区域、运城区域,山东山水集团对晋东南区域(长治、晋城),华润水泥集团晋西北区域(吕梁西北部及忻州),中材集团对晋中区域(太原、晋中)和吉港水泥为主体进行联合重组而形成五大水泥集团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山西水泥市场的竞争格局为:冀东、山水和华润等水泥企业形成了第一梯队;而金隅、中联、金圆、新绛威顿等水泥企业形成了第二梯队;其余水泥企业为第三梯队。大企业的持续进入,给山西水泥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了山西新型干法生产技术的升级,也使得原本的生产经营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挑战。随着大企业的布局不断完善,未来山西省的市场格局还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目前,山西水泥企业前7家企业集团(冀东水泥、山水水泥、华润水泥、金隅水泥、中联水泥、金圆水泥、新绛威顿水泥)的新型干法熟料产能集中度已达44.90%。其中,华润水泥、冀东水泥和山水水泥其水泥和熟料产能位居前三位。目前,冀东水泥在山西地区投产6条熟料生产线,累计熟料产能728.5万吨,水泥产能已超1000万吨,水泥产能位居全省之首;位居第二的山水水泥已经投产7条生产线,累计熟料产能672.7万吨,水泥产能也已逾1000万吨,而且尚有2条5000t/d生产线处于建设之中,大有赶超冀东水泥之势;华润水泥在山西大区拥有熟料产能542.5万吨,水泥产能730万吨,另外位于吕梁市方山县和忻州市的两条5000t/d生产线仍处于建设中,其产能实力也不容小觑。

表9:山西省前7家水泥企业熟料产能及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图11:山西各主导企业熟料生产线分布图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1)冀东水泥:先行注入,深化三北战略
  冀东成为进军山西市场的先行者。冀东水泥在确立了“三北战略”之后,先后整合京津冀市场、进军东北和陕西,但是山西一直是华北战略的空白点,而 2007 年之后冀东进驻山西不但填补了华北战略的空白,也使山西的布局成为串联陕西、内蒙和京津冀之间的桥梁,也进一步体现了冀东以华北为中心的战略重心。
冀东在山西的布局其实是点对面布局,分别在晋南、晋中和晋北三个区域布局。最早冀东将山西运城作为挺进山西的突破口,率先在 2009 年成功投产一条 5000t/d 生产线,与豫西地区进入水泥竞争晋南市场。随后转战晋北,并购重组大同水泥厂,兴建两条 5000 t/d 生产线,成为晋北市场的领军者,巩固大同市场,辐射内蒙和张家口的市场。接着返回晋中地区,收购太原双良水泥2500 t/d 生产线, 向山西最大的消费市场太原进军,并在阳泉布点一条5000 t/d 生产线,意图阻挡河北石家庄地区低价水泥进入太原扰乱市场,目的掌控太原水泥市场。可以说冀东的三点布局非常精妙,立足山西三大市场的中心城市,并投以重兵拱卫其市场地位。
  (2)山水水泥:“全面铺开式”布局
  山水先前就看好山西市场,尤其是太原经济圈的建设,但由于各种原因错失了进入山西的最佳时机。随着辽宁的整合结束,山水开始再度进军山西市场,在省内全面的战略布局。
  2009 年开始,山水在晋东南布局长治、晋城两个地级市,填补了大企业在晋南市场布局中的空缺,也促使了后来山水水泥在河南辉县的收购。随后,山水水泥辗转晋西北地区,分别在忻州和吕梁地区投产一条 2500t/d 和 4000 t/d 的新型干法线,在太原西面和北面形成一道屏障,削弱了晋北地区水泥进入太原的优势,也直接导致冀东水泥在晋北和晋中之间联动的困难。同时山水集团也大力寻求本地企业的合作项目,收购太原广厦水泥入驻太原核心市场,改变了太原周边的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山水水泥尚有在晋南的临汾和晋北的朔州两条5000t/d生产线在建,至此山水水泥完成了在山西市场的全面布局,届时熟料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水泥产能将超过 1500万吨,成为山西省内的龙头企业。
  (3)华润水泥:“以点对面”布局
  华润水泥依托集团的资源和背景优势,大手笔打造山西大区水泥市场,将山西当成北方市场的突破口。2010年公司开始正式实施北方战略,并于 2011年成立华润水泥山西大区,总部设置在太原。目前拥有华润福龙、华润(长治)、华润(方山)司、华润(忻州)、潞城混凝土、方山混凝土等多家水泥、混凝土生产企业。截止 2013年底,华润在山西拥有5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水泥总产能730万吨。目前,公司位于吕梁市和忻州市的两条5000t/d生产线仍处于建设中,预计华润水泥在山西的水泥产能也在1000万吨以上。
  华润水泥在山西的布局是由点及面的区域发展模式加围绕太原经济圈的覆盖式布局。 首先并购落子柳林县,建设两条 5000 t/d 生产线,主要目标在于陕北市场和本地市场,并兼顾太原西部市场。随后布局忻州、方山和长治,从外围包围了太原经济圈。目前华润水泥在山西省已布局的生产线无一例外地都占据了区域内较好的矿山资源和交通区位,尽管山西没有两广地区便利的水运条件,但是华润仍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建立自己的物流优势,使得产品在区域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4)金隅水泥:“单点散落式”布局
  金隅水泥在巩固京津冀地区的区域龙头地位之后,积极向周边的山西、河南、吉林等地拓张。目前,公司在山西广灵、左权、陵川、岚县共有4家水泥生产企业,4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累计熟料产能378.2万吨。其分散的单点式布局,无法构成区域联动之势,在周边其他大型水泥企业的夹击之下,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5)中联水泥:携手本地企业,谨慎入晋
  中联水泥是中国建材旗下的核心企业,其主要的市场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等地,山西其是新开拓的市场,目前有运城中联和太原狮头中联两家企业。其中太原狮头中联是中联水泥与本地优势企业太原狮头现实的强强联合,公司将狮头中联作为一个发展平台。目前,狮头中联的1条4500t/d生产线即将投产,而其实际控股人为ST狮头,产品直接面向太原核心市场区域,这将对本已市场行情低靡的太原市场产生不小冲击。运城中联为一条4500t/d的新型干法生产线,预期将于2014年投产,其地理位置靠近豫西地区,主要目标在于晋南市场,可与河南豫中、豫西地区的中联形成犄角之势,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秩序。
  (6)金圆水泥:找准定位,重点布局
  金圆水泥作为一家老牌的浙江籍水泥企业,经历过“浙江现象”和“新浙江现象”,进而中西部地区建线布局,看好太原经济圈的建设,找准发展定位,抢先大企业布局,率先在太原和朔州各投资建设一条4000t/d生产线,先于大型企业一步进入核心市场。太原金圆水泥在太原市场先入为主,并以公司卓越的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能力使其在市场竞争获得一席之地,目前在太原市场的占有率约13%左右,此外,产品也可有效辐射至周边的忻州和阳泉市场。朔州金圆水泥以朔州市和大同市为主要目标市场,控制着朔州约20%左右的市场,在朔州市场上与大同煤矿及在建的山水水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未来金圆水泥在太原和朔州都规划有二线,但是鉴于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短时间暂无考虑继续新增生产线。

编辑:毛春苗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