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水泥业兼并重组加码 前十企业2015年集中度达45%

2014/02/26 10:46 来源:网易财经 刘宝兴

​中国水泥协会日前联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印发了《水泥行业推进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提出目标,到“十二五”末,我国水泥行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应有快速提高,其中,国内前十大水泥生产企业(集团)的水泥产品的市场集中度达到45%以上。......

中国水泥协会日前联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印发了《水泥行业推进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目标,到“十二五”末,我国水泥行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应有快速提高,其中,国内前十大水泥生产企业(集团)的水泥产品的市场集中度达到45%以上。

《意见》还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国培育出5-10家产能过亿吨,矿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企业集团;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内的前4家大水泥企业的区域市场集中度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的前十家企业(集团)的市场集中度达到80%左右。

据了解,前述目标较去年多个部委联合发文提出的目标,出现明显加码。去年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对水泥行业提出目标,“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35%,形成3-4家熟料产能1亿吨以上,矿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建材企业集团”。

水泥行业分析师卢宁对此表示,《意见》是在部委文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细化。近年来水泥行业兼并重组速度加快,2012年前十家水泥企业熟料产能的市场占有率达50.8%,2013年则上升为51.6%,“熟料作为水泥最重要的原料,控制熟料意味着在水泥市场的话语权也会加大”。

卢宁指出,按照目前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国家淘汰落后的进程,《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前十大水泥企业水泥产品市场集中度达到45%的目标,“实现难度不大”。

《意见》指出,我国水泥行业目前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能严重过剩,相当一部分企业节能减排不达标,相当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低于银行利率。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3491家,平均产能规模约90万吨;而美国有39家水泥公司,平均规模为210万吨。

《意见》表示,通过推进兼并重组,促进一批大企业集团有效兼并重组一大批中小企业,在自身规模壮大的同时,使产业集中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提速,现有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卢宁指出,去年水泥行业利润创下历史第二高位,利润的提升除了需求增长外,去年三季度至年底的价格上涨是主要因素,而价格上涨正与企业话语权加大有密切关系。

数据显示,去年水泥行业实现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16.43%,仅次于2011年,为历史第二高位年。

值得说明的是,《意见》提出,水泥行业兼并重组要突破体制障碍,用市场机制牵引兼并重组,如“积极配合和推动政府消除跨地区兼并重组的政策障碍,争取取消地区性封锁的种种限制性的政策规定,确保所有的企业同样受到经济法律保护、同等承担社会责任、同等使用和享用生产要素和政策,用公平的法则鼓励企业竞争。尤其要推动清理废除地方政府制定的在土地、资源、税收、电价等方面有损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政策规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编辑:余乐乐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水泥行业的合理利润应该是多少?

“合理效益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助推行业价值回归。”那么,水泥行业的合理利润是多少?

贵州:禁止以技术改造等名义扩大产能 推动省内水泥产能整合

制定出台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机制。

谈控制水泥熟料产量与化解产能过剩

水泥业如何破解难题,步出深陷的泥谭?

钛铝、微晶陶瓷材料助力水泥企业高效环保

将继续致力于为水泥行业提供稳定、高质量的耐火材料产品,为推动耐火材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携手水泥企业共赴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7-01

山东省

¥ 347.69
2024-07-01

安徽省

¥ 320.86
2024-07-01

河南省

¥ 303.44
2024-07-01

上海

¥ 345.00
2024-07-01

江苏省

¥ 322.36
2024-07-01

内蒙古自治区

¥ 392.96
2024-07-01

陕西省

¥ 348.03
2024-07-01

山西省

¥ 359.71
2024-07-01

海南省

¥ 442.54
2024-07-0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66.87
2024-07-01

福建省

¥ 307.12
2024-07-01

广东省

¥ 334.44
2024-07-01

甘肃省

¥ 422.03
2024-07-0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34.51
2024-07-01

青海省

¥ 441.41
2024-07-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87
2024-07-0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7-01

贵州省

¥ 399.39
2024-07-01

浙江省

¥ 353.57
2024-07-01

云南省

¥ 345.63
2024-07-01

湖北省

¥ 304.03
2024-07-01

重庆

¥ 389.81
2024-07-01

四川省

¥ 396.61
2024-07-01

吉林省

¥ 462.45
2024-07-01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7-01

江西省

¥ 312.07
2024-07-01

辽宁省

¥ 435.38
2024-07-01

湖南省

¥ 339.44
2024-07-01

河北省

¥ 381.26
2024-07-01

天津

¥ 408.21
2024-07-01

北京

¥ 389.43
2024-07-01 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