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国企市场化没有完成时

大公报 贾磊 · 2014-02-18 08:2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揭开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序幕。作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下称国药)共同的“船长”,宋志平先后将这两家基础很差的“草根央企”带入世界500强,但这并非终点。在接受专访时,宋志平说,经过多年改革,国企基本符合了市场经济要求,但还有些“看得见的手”成为改革继续前进的阻力。他说,要打好彻底迈向市场化这一仗,“国企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宋志平是113家央企中唯一的“双料董事长”,一人管理?总计607亿美元的资产和26万名员工。在他之前,执掌过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只有日本的稻盛和夫。

  宋志平说,中国建材和国药是被残酷的市场竞争逼出来的。2002年,他接手中国建材时,公司收入20多亿,逾期负债却有32亿。宋志平用了一年时间跑银行和机构进行债务重组,他告诉大公报,“当时只想怎么能够活过明天”。

  从市场中找钱救活两国企

  钱从何来?从市场中找钱是宋志平仅有的选择。香港成为他的福地。2006年3月,中国建材在联交所挂牌上市。从此,左手资本,右手收购,通过对水泥板块一系列整合重组,中国建材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

  2009年6月,宋志平又以外部董事身份出任国药董事长。他以同样的经营策略和手法,复製了中国建材的成功。

  2009年9月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巿,随后展开一系列併购重组,2013年国药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医药企业,位列全球上榜医药企业第10位;同时,中国建材第三次跻身世界500强,列全球建材企业第2位。

  “为什么要进入市场?为什么要到市场去拿资本?为什么要搞混合所有制?因为我们必须得活下去。”宋志平说,拿了社会的钱,就像扳动了一个开关,要循?市场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去做。“如果还盯?政府的钱袋,我们也没有今天的发展”。

  中国国企近年实现快速发展,人们不仅没有探知其中动因,甚至时常被诟病为“国进民退”。宋志平说其中奥妙就在于经过混合民资,国企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企。“就像一杯茶,水是国有的,茶是民营的,混合到一起成了茶水,还能分清楚么?”

  国企和民企混合成“茶水”

  中国建材650亿总资本中,210亿属国有,440亿来自社会;国药540亿总资本中,国有和社会资本各佔一半,宋志平说,目前中国建材90%的利润、国药90%的收入都来自上市公司。

  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在宋志平看来,混合所有制有了非常牢固的实践基础,已证明了它是可行、可被复製的,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是把金钥匙,它解决了公有制和国有经济和巿场融合的难题,解决了传统的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这杯茶究竟是“红茶”还是“绿茶”?“国有未必都做大股东”,宋志平主张国企不在多,关键在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涉及国家安全、关系公共保障的领域,可能“红茶”的味道浓一些;在充分竞争的普通製造业中,国有资本可以少些,让民资做大股东,“绿茶”的味道就浓一些。

  他认为,今后国企股份比例可视企业具体情况,实行一企一策,参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市场的充分竞争程度决定。国有资本的控制力除了通过股比约束,还可以探索金股等西方已经行之有效的方式,国有只持一股,但在事关国家安全、国家战略问题上,有一票否决权。

编辑:李沐子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