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成多地两会热词 突出“以人为本”
今年广东省两会召开期间,有包括广东省民盟、广东省九三学社等在内的6个民主党派,提交了8份关于广东新型城镇化的集体提案。宁夏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型城镇化做出了这样的解读—“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的理念来统筹空间规划”。陕西两会上,省长娄勤俭用“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来概括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思路。
纵观各地,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都希望更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求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对地区产业结构、人员素质、生态和人文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更高的要求既是推动力,也是城镇化发展的新突破点。
“中国的城镇化的实质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以人为本’,其实强调了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政策调整等途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逐步融合和一体化的发展。”上海制度经济研究所秘书长包亚钧告诉记者,从大局角度,可以这样看待新型城镇化的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2013年发布的《城市蓝皮书NO.6》中,概括了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六大障碍,包括成本障碍、制度障碍、能力障碍、文化障碍、社会排斥和承载力约束。据预计,到2030年前全国大约有3.9亿农业转移人口需要实现市民化。
如何在巨大的基数前施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城镇化的发展。包亚钧表示,政府应将城乡置于统一的空间下,谋划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等等,逐步实现城市和农村在地域、形态、功能等方面的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关键是要努力做到工业发展、市场建设、城乡科技、社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六个一体化。
大力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需要高额的配套资金保障。《城市蓝皮书NO.6》提到,一个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人均支出成本约为1.8万元/年。如果农村人口密集在大中城市完成市民化,会对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包亚钧从人口流向、城市发展和城镇配套设施三方面提出解决途径。合理宏观规划全国劳动力的流向、流量、结构和布局,鼓励人口较少地区对外省劳动力的引进;结合我国培育现代化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使农业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城镇的发展速度相协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教卫生等设施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相匹配,并使之与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和房地产业发展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城镇化的发展远不止于人的身份从农民变为市民那么简单。新型城镇化更应重视以先进的现代化文明,取代传统落后的风俗观念,同时,注重保护地区特色,延续文化传承也是其题中之义。
合理规划城乡布局,建设乡镇的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公用事业以及与中心城区、其他乡镇间的道路交通,信息网络,让城乡居民的生活理念和文化观念等更接近。在乡村地区人口聚集处,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城镇社区管理水平,现代城市文明终将成为城乡居民共同的准则。本土文化本土保持发扬,对富于生命力的地方文化风俗,通过整理、保管和传授等方式保留,成为地方文化的特点之一延续下去。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