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向企业免费分配碳排放额度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11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碳交易市场如何运作,继上海和北京推出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机制后,广东也计划于12月中旬推出该机制。深圳碳交易市场已于今年6月成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此机制的初级阶段,政府将向参与企业免费分配碳排放额度,这意味着企业只有用尽自身配额后才需要支付额外成本。碳交易市场使企业不得不在用尽排放配额后,从有剩余配额的企业那里购买排放许可。中国目前的4个碳交易市场运作方式如下。
广东:2013年,发电、水泥、钢铁和制造业的202家企业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绝对上限为3.5亿吨。今后几年,陶瓷、纺织、有色金属、塑料和造纸业也将进入该机制。初期,企业将免费获得97%的配额,其余3%将通过拍卖获得。2015年,通过拍卖获得的配额比例将升至10%。目前,政府并未规定碳排放配额价格下限,但建议首次拍卖定价为每吨60元人民币。
北京:北京的碳排放交易于11月28日正式开市,涵盖发电、制造和大型建筑行业的490家企业。2013年,参与企业获得的配额相当于其2009年至2011年平均排放量的98%-100%。未来两年内,这一比例将逐步下降,2015年制造业的配额将减至94%.每年4月30日,公司须递交去年排放量报告,政府则在6月30日前向企业发放年度碳排放配额。
上海:上海机制覆盖发电、制造、航空、港口、商业楼宇等191家企业,由上海市发改委监管。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限额为1.6亿吨。11月26日完成第一笔交易,成交价为每吨27元。企业2013年至2015年的配额是基于2009年至2011年的排放量制定的。目前只允许现货交易,但由于企业已得到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配额,所以两年的配额现在都能交易。
深圳:该机制于2013年6月建立,涉及635家企业和200座公共建筑,涵盖所有经济部门。区别于其他设置排放上限的机制,深圳机制以效率为基础。企业收到的免费额度由来年预计经济产出决定。若不能达到政府设定的基准,就必须在市场上购买排放许可。参与企业目前每年总排放量约为3100万吨,这在中国所有试点机制中是最低的。政府下发的2013年至2015年的配额“约1亿吨”。交易初期价格约为每吨30元,后攀升至130元高点,现价格约为70元。成交量不大。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