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股份:传统产业转型的成功样本
北京金隅集团(原名北京建材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单一生产传统建材产品的生产性企业,发展成为包括水泥及预拌混凝土、新型建筑材料、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与投资经营四大板块、主业与境内外上市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产业集团。2012年,金隅成为中国企业经济效益100强企业,集团资产近千亿元。
金隅集团的前身是1955年4月份成立的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局,1989年转制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结构转优、形象转变”。金隅的发展史是北京国企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也是北京新国企转型发展的典范和标杆。
金隅可以说经历了国企转型发展的全过程,从政府到企业、从一业独大到四业并举、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创新,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大潮。金隅董事长蒋卫平告诉记者,公司这些年来的发展,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转变”,通过不断转变适应环境、开拓市场、优化管理,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水泥产业由灰转绿
水泥是金隅的基础产业,一度是企业的重要支柱,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家和北京市各大重点建设工程都有金隅水泥的身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泥行业作为资源依赖型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原先传统的优势产业日益夕阳化,金隅通过“加减并用、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循环发展”,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在传统产业中打造出朝阳板块来。
在水泥扩大产能方面,依托金隅股份的资金平台优势,采取一系列兼并收购,已经形成京津冀晋吉豫“大十字”战略布局,金隅入围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产业集团企业并成为京津冀领军企业。2010年,斥资5.07亿元人民币收购拉法基瑞安水泥旗下拉法基中国海外控股所持有的3家水泥及混凝土公司股权,令同行刮目相看。截至目前,水泥产能已从发展之初的400万吨增加至5000万吨,在北京水泥市场占据40%以上的份额。在总体规模扩张的同时,金隅也加快产能调整的步伐,为响应北京清洁空气计划,金隅加大在京水泥企业的产能调整压减和转型发展力度,提前实现全市水泥产能压减目标,保留的水泥厂将全部“变身”为环境净化器。
水泥行业目前总体来看产能过剩,但高品质水泥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技术创新是提升水泥附加值、降低综合成本的重要基础。金隅下属的水泥企业全部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及现代节能环保水泥生产技术生产高标号低碱水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并以高质量水泥产品及在区域的产能优势,成为首都机场T3航站楼、京沪高速铁路、北京地铁、南水北调等众多大型重点工程的水泥供应商。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十一五”期间,金隅集团累计投入超过21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业企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环保指标,在同行业中始终名列前茅。目前,金隅年均消纳粉煤灰、脱硫石膏、废陶瓷、矿山废石等各类废弃物近千万吨,占北京市废物综合利用总量近20%。所属水泥企业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余热发电装机总量117兆瓦,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供电近1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90万吨。其中仅目前已建成运行的项目每年即可累计发电约3.5亿千瓦时,节约电费近2亿元,成为节能降耗的大户,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充分发挥水泥窑炉优势处理城市废弃物,是金隅又一个重要探索和创新。金隅董事长蒋卫平说,“工业废弃物和垃圾燃烧后的飞灰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而高温燃烧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只有水泥窑炉和钢铁高炉能达到处置所需的1700度高温,但钢铁冶炼对纯度要求高,水泥窑炉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加工水泥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这些废弃物而不影响水泥熟料质量”,北京市避免垃圾围城,未来要逐步改变填埋的处理方式,更多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为此,金隅建成并成功运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害化处置工业废弃物示范线,利用水泥窑炉的高温燃烧工业废弃物,不但实现了水泥生产过程中部分原燃材料的有效替代,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有机物有害成分的焚毁率达到99.99%以上)。金隅自主研发建成我国第一条依托水泥窑资源化处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示范线,年处置能力占北京市生活污泥总量的四分之一,自主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置项目,可满足北京全市的处置需求。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不仅实现了金隅自身经济效益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开创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新途径,也为城市发展、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金隅在水泥产业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一方面增强市场竞争力,也为城市环境保护发挥重要作用,在压产能的同时,还能实现高增长,可谓一举两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实现。正如张工副市长调研金隅时所说,“金隅集团主要领导以大局为重,对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治理的战略意图领会得很深、把握得很准”。
建材产业由旧转新
为缓解北京的能源供给压力,2011年,北京市提出要率先实施7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一标准意味着北京新建筑节能设计将实现新突破,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按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完成60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约为非节能既有建筑总量的39%,其中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00万平方米。
建筑节能中最关键的就是节能材料的应用,金隅的加气混凝土板是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它是利用粉煤灰或磷石膏、钛白石膏等固废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制成的轻质复合材料,用于建筑框架结构填充墙,比普通砖质轻,隔音隔热、耐火防火性能好。既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又保障了建筑节能保温。
加气混凝土板只是金隅众多新材料之一,作为传统的建材企业,金隅一直探索技术创新之路,积极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传统建材产品,在做好水泥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气混凝土制品、矿棉吸声板、玻璃棉、爱乐屋门窗、高档家具等绿色环保、节能低耗新型建材产品。自主开发出了高档内外墙涂料、墙体及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耐火材料、人造板及深加工产品等门类的20多种新型建材产品。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金隅产品应用最多、用量最大、用途最广。
“十二五”时期,金隅新型建材制造领域充分发挥产业链综合优势,加大新型建材市场开发力度,一批节能保温、安全阻燃等绿色建材产品满足了首都建筑市场需求。同时,为完善建材产品体系,金隅先后与国际跨国公司和世界知名企业合资发展了TOTO卫生洁具、森德散热器、星牌-优时吉矿棉吸声板等一批大型产业项目,不仅吸纳了大量直接投资,而且引进了先进技术与管理,助推产品结构升级。
金隅在新型建材领域取得成绩,和金隅技术中心的建设密不可分。金隅通过整合系统内技术人才、科研设备、研发成果等“软件”和“硬件”资源,依托北京建材科研总院,建设墙体材料、水泥混凝土、家具设计、固废处置、耐火材料、矿棉吸声板、建筑技术等7个分中心的“金隅技术中心”,中心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该技术中心不仅为金隅自身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动力,而且也成为行业新技术的“孵化器”,为我国建材工业和建筑业的结构升级与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蒋卫平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金隅累计投入近30亿元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工艺改造。金隅还注重产学研结合,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研发合作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为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和成果转化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Page]
产业发展格局由二产转向三产
在做好水泥、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的同时,金隅加快了“退二进三”的步伐。依托建材制造业积累的优势,向房地产开发领域延伸,发挥纵向一体化的优势,形成独特的金隅发展模式。
金隅房地产开发业由当年总部的一个基建部门,经过多年的打拼,成长壮大为年开复工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北京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开发企业之一和开发最早、项目最多、体系最全的保障性住房开发企业。
截至目前,金隅先后开发完成了4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为北京市提供了近5万套保障性住房房源。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5年内将力争保障性住房占整个住房供应的60%,鼓励企业以自有用地进行保障房建设。金隅在北京拥有800万平米的工业自有用地,加上保障房的开发经验,这样既形成了大力发展保障房建设以及盘活存量工业用地资产的双赢局面,又确保了公司拥有超于普通地产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依托多年的辛勤耕耘,金隅在普通住宅和商业地产等方面也颇具实力,已经形成超过60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其中未结算的北京项目建筑面积达到367万平米,其余分布于杭州、天津、重庆、海南、青岛等重点城市,形成较强的开发实力和发展后劲。纵观房地产行业,多是做资本、做建筑起家的企业,做建材起家的房地产企业少之又少,金隅房地产依托自身的土地优势,以建材为基础,发展路径不同于与一般企业,依托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和业态结构,更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服务业附加值由低向高转变
在发展房地产的同时,金隅也注重业务搭配和高端发展,立足房地产行业,向现代物业服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
目前,金隅是北京规模最大的高档物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之一,共持有超过100万平米的高档物业,管理着超过600万平方米的多种类型的物业资源。投资和持有的物业均位于北京的黄金地段,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升值潜力,这为企业发展提供大量稳定的现金流,仅2011年就实现收入7亿元。集团总部所在地——环球贸易中心就是金隅的持有物业,中心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是集5A级智能化写字楼、五星级酒店、涉外酒店式公寓、会议会展中心、大型多功能会所等多种现代商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从开发商到商业地产运营商的转变,其难度是巨大的,国内能够成功转型的可谓凤毛麟角,其难度不仅体现在观念和商业模式的转变,更关键的是经验和专业人才的积累。
“金隅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物业管理团队,这是金隅在现代物业服务业所铸造的核心竞争力。”蒋卫平如是说。
随着集团规模越来越大,资金往来增多,迫切需要对资金的有效监管。为此,金隅积极筹建财务公司,目前已经获得银监会批复,争取今年10月开业运营。金隅财务公司的成立,是金隅向现代金融服务业的一个探索,将对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财务管理服务。
管理模式由粗放转向科学
金隅的发展历程,也是企业逐步管理科学、规范化的过程,是一代转制国企的典型发展轨迹。
1994年1月,北京市政府批准授予北京建材集团总公司国有资产管理权;1996年11月北京建材集团总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12月,公司更名为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隅一步一步从政企分开逐步过渡到科学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公司管理体系。
2009年7月29日,金隅股份在香港上市,融资总额68.46亿港币,迈开了企业国际化和更加规范化的发展步伐,金隅香港上市创下“九个第一”: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第一只发行上市的H股、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家境外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个引入基础投资者的香港IPO项目、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认购需求量第一大香港IPO项目、金融危机爆发后冻结资金量第一大香港IPO项目、中国境内建材行业历史上发行规模第一大香港IPO项目、中国境内建材行业历史上发行定价第一高香港IPO项目、中国地方国有企业历史上发行规模第一大香港IPO项目、北京市历史上融资额度第一大香港IPO项目。
2011年3月,又成功实现“回A”计划,建立了境内外两个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上市成功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企业规范化、国际化管理的基石。
2013年9月26日,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关于北京金隅财务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批准北京金隅财务有限公司开业。2013年9月30日,财务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程序。10月9日,金隅财务公司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成为北京金隅集团首家金融企业,为金隅股份的金融板块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全国建材行业第二家国有企业财务公司,市属第四家财务公司。
管理体系决定企业能走多远、发展多大,尤其是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决策必须科学审慎,管理模式和方式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尤其在企业上市以后,必须实行更加科学和灵活的决策管理体系。金隅在管理实践中,提出“扁平化”管理架构,明确总部为“战略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资产监管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中心”;子公司为“生产中心、利润中心、成本控制中心”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优化业务流程和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集团的二级企业由“十一五”时期的近200家压缩至目前的80余家。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健全常委会、股东会、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和经理层的相关制度规则,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管理、项目管理、子公司财务总监派驻、总法律顾问制度、廉政风险防范等制度建设,整体内控管理体系更加科学。
2012年7月,北京市国资委宣布了金隅集团(股份)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领导班子成员调整方案,金隅集团作为全市上市公司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集团不设经营层,股份经营层上升为国资委一级管理,集团和股份公司党委合二为一,集团和股份公司董事会保持分设格局,行使不同职能,体制架构进一步清晰确立,各项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为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的基础和条件。
企业管理由制度转向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立志成为行业领军和打造百年基业的企业最为关键的“软实力”。金隅集团成立迄今20多年,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加强生态友好型企业转型等多种途径,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20年前相比,都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最高达到70多倍。
金隅之所以能够发展得这么快,本质上讲,是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产业报国的志向,在大的宏观环境下,大胆地进行结构调整,大胆地进行各项改革,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从而取得今天的成果。
而真正造就金隅成功的,是它的企业文化。金隅历经企业化、集团化、股份化、证券化的屡次成功转型,在半个多世纪的改革发展中,形成了以“三重一争”(重实际、重效益、重创新、争一流)集团精神、“共融、共享、共赢、共荣”发展理念和“八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激情、特别有思路、特别能融合、特别有追求、特别能理解、特别能实干)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金隅文化。金隅党委坚持多年开展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实现金隅集团和金隅人共同发展”为主旨的凝聚力系统工程建设活动,从激励机制、人文关怀、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诠释了凝聚力的具体内涵,极大地调动了金隅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集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了上下同欲、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前,金隅文化的核心已在集团系统内形成共识,并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言行指导。金隅的企业文化造就了金隅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实施“文化强企”战略、实现“金隅梦”的历史征程中,优秀金隅文化的传承和与时俱进,必将使36000名员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金隅健康科学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源泉。
历经20余年,金隅已经从一个建材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产业集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时,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卫平说,“我们下一步奋斗目标就是要做‘国际一流产业集团’,加快迈向‘世界500强’的步伐,在规划期内,实现资产总额、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员工人均年收入翻番”。
从中国企业集团盈利能力100强到世界500强,这是金隅人的期盼,也是国人的期待。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绿色建材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业务的金隅,无疑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相信金隅人将一如既往地以创新和变革来超越自我,赢得未来。
编辑:许玉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