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定型“建筑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住宅产业现代化、建筑工业化、现代建筑产业化,看起来都很像,怎么区分,可能就连业内人士都感到困惑。”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一位工程师表示。
协商座谈出真知
但这种“说法不一”很可能会逐步统一。在1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高层召集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围绕“建筑产业化”进行协商座谈。此时很多人发现,座谈会既没用通常表述的“住宅产业化”,也没有选择距离建筑业、房地产业、建筑部品生产和流通较远的“建筑工业化”,而是选择了包容性较好的“建筑产业化”。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这次座谈会上说,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协商座谈会,大家对推进建筑产业化在节能节水、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要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制订和完善推进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抓好落实。
这是第一次贴上“建筑产业化”标签的高级别座谈会,赖明、仇保兴、孔庆平、陈昌生、黄艳、田在玮、茅永红、王美华、孙太利、秦升益、缪昌文、毛大庆等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熟悉的领域,围绕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建筑产业化在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体系、财税及有关配套政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坦率地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相关人士认为,以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多提倡的是“住宅产业化”概念。这是由于我们学习日本住宅产业化经验比较多。据了解,住宅产业化是日本1968年提出的。当时的定义有三层意思:一是资金和技术的高度集中;二是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三是采取社会化供应。后来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了新型住宅制造工业企业,又提出了集成性比较强的“建筑工业化”概念,将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结合起来,可以说是另一种延伸。
沈阳是一面镜子
“而沈阳却走了另一条路径,就是发展‘现代建筑产业’”。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居理宏说。目前,这个原老工业基地已申报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从试点城市向示范城市迈进。沈阳市建委主要负责人透露,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期将组织专家对沈阳进行考核。
不管是住宅产业化还是建筑工业化,曾在住房城乡建设部访问的一家澳大利亚建筑公司的外国专家表示,澳大利亚的住宅产业化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他们国家的建筑工会很厉害,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非常高,所以他们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就一定要走产业化道路,将建筑工地的工序分解。凡是在施工现场能分解出来的部件,就拿到工厂的生产线上去做。这样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工期,保证质量。
这只是国外发展建筑产业化的一个普遍路径,而在我国,建筑产业化的推进已经从企业向产业发展,再由产业向整座城市发展。居理宏说,沈阳从试点城市转变为示范城市,首先要有几个硬指标,诸如技术政策体系、制度建设、基地条件、产业化实施和应用比例等,同时还要看沈阳发展建筑产业化依存的地域特色和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国内其他城市尚处于政府引导阶段时,沈阳已先行一步,率先进入了市场化推广阶段,装配式建筑也已经被市场逐步接受。
继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2009年成立以来,法库、浑南、沈北建筑产业基地等纷纷落成,目前沈阳预制构件产能达到500万平方米。产能的提高和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沈阳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进一步降低,建筑产业化发展模式已被其他城市采用。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此外,不光是“建筑产业化”在名称和概念上定型,在标准规划方面也有许多考虑。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发言中认为,建筑产业化是指利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等手段来建造建筑,利用信息化等方式来管理建筑的一种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建筑产业化的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而我国才刚刚起步,产业化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撑,不能适应当前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也不能适应产业化工作的需要。因此委员们建议,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标准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创新组织管理模式,真正推动建筑产业化。
据了解,作为试点城市,沈阳已编制完成了《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等九部地方技术标准,开展《装配式夹心保温外墙板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解决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中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对重点区域如二环内土地出让条件中加入装配式建筑及全装修等提出了产业化要求。
实际上,“建筑产业化”正在得到政府、公众、民间组织的共同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经过深入调研,提交了“关于促进建筑产业化的提案”,也形成了给中央“关于促进建筑产业化的调研报告”。据称:“调研报告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编辑:王欣欣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