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前瞻:或取消财政支出与GDP占比挂钩政策

第一财经日报 张静 · 2013-10-17 08:45

  教育支出必须占到GDP比重的4%,这看似明确的民生投入却带来了诸多不平衡和支出弊端。近期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取消财政支出与GDP占比挂钩政策,或将进入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议程。

  目前与GDP挂钩的财政支出项目除了教育投入,还有农业、水利等方面。今年两会期间,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要强制环保投入与GDP比重挂钩。

  在多位接受采访的学者看来,强制按GDP比重支出看似符合民意要求,但实际不仅会带来区域不平衡,还会导致浪费和腐败。保证民生领域适度的财政支出,更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以及赋予地方人大更多的自主权。

  “挂钩”带来不平衡

  目前我国的法定支出包括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计生等领域,基本均要求财政每年在上述领域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明确提出,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

  尽管法定支出能够保障民生投入,但在财税研究学者看来,直接规定GDP比重的弊端也很明显,尤其是区域GDP差距带来的支出不平衡,缺的地方依然不足,多的地方却因“绑定”的限制,产生浪费甚至腐败,造成有限的财政支出未能花在“刀刃上”。

  因教育的高关注度以及普遍性,体现尤为明显。“有些地方,GDP很大,按GDP比重4%投入也较多,人均经费也较高;但我国如新疆、西藏等地,GDP本身就很低,即便是4%的投入,恐怕还是不够,所以不能一刀切。”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徐曙娜说。

  此外,在现行财务制度下,“挂钩”的做法也造成了支出浪费,甚至是违纪和腐败。

  徐曙娜说,有些地区的农业已经萎缩,但按照规定农业支出必须随着GDP增长等比例增长,“这笔钱可以花到哪里呢”?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也表示,“挂钩”是逆世界潮流的做法。曾经有国家这么做,但现在其他国家都不做了。在现在的财务制度下,4%比例嫌多的地区这笔钱也是花不出去的,如果一定要花反而可能带来腐败和违纪。

  “为什么要按比例挂钩?政府做的所有事都很重要,规定这些法定比例,实际上是肢解预算,把未来可以探讨的机会都圈定了,没有考虑未来一些发展变化。”杨志勇说。

  他反问,在过去基础设施比较差的时候,肯定需要较大的投入,但基础设施都差不多,教师工资都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还需要这样大幅度的增长吗?

  赋权需做实地方人大

  尽管是法定支出,我国教育支出达到GDP比重的4%也直到近几年才逐步实现。如果取消了挂钩,是否会带来这些领域投入不足,这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

  徐曙娜认为,法定支出不能一刀切。“不是说一定要取消或者不取消,而是视情况而定,要给更多权力给地方人大,让他们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

  同时,她认为,这个权力应该给人大,而不是政府。维持多高的比例,应该由人大讨论决定。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落后地区的一些民生投入是中央政府买单的,所以中央政府是否能够确定一个平均值,低的地方可以有硬性的规定,但是对于高的地方,能够给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

  杨志勇认为,目前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如果预算突然缩减也不太可能。“说得保守一点,未来绝大部分的挂钩都会被取消。”

  对于取消后,如何来保障每年民生方面的投入,他认为,这个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应该在人大,但现实是可能在行政部门内就决定好了,即便现在把权力下放到地方人大,还需要先将人大做实。

  此外,杨志勇指出,还需要依靠财政收支数据的公开透明,每年讨论预算的时候,将这些拿出来充分讨论。“保障投入不会成为大问题。因为最终政府做事情是要回应民意的,而且公开透明做好,政府花多少钱做了什么,都是可以看见的。这与政府职能转变也有关系,如果政府职能转变做好,部门利益被削减,保障民生投入不会成大问题。”

  “现在的法定支出往往跟某个部门利益联系在一起,但如果说这个部门的支出都能公开透明,谁还操心那么多事?”杨志勇说。

编辑:许玉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