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造水泥 武汉陈家冲日处理1000吨垃圾项目投产
日前,武汉首个生活垃圾分解处理厂——位于新洲的陈家冲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正式投产,其“生态处理”的过程,是将垃圾分解处理后成为水泥窑的替代燃料以及水泥生产的原料,最终实现“满车垃圾进门,最终不见踪影”的效果。
而其背后更大的意义是,该项目投产后,加上长山口、汉口北、新沟、锅顶山、星火等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武汉的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将进入“全焚烧”时代。
【实录】
层层筛选 垃圾变燃料
都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可是废物变成宝贝的过程却鲜有人知。使用新技术的陈家冲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如何实现“垃圾变水泥”?“环卫部门收运的城市生活垃圾运进场后,大概经历发酵—粉碎—分选三步,原生垃圾被分解成有机部分和无机部分。最终,筛分出的包括渣土等在内的无机成分可作为水泥生产中的原料,而纸张、塑料等有机成分则成为水泥生产的替代燃料,金属成分垃圾被二次回收利用。也就是说,满车垃圾进门,可以基本做到全部消化。”陈家冲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负责人杨代林介绍。
据了解到,为了最大程度地细致分解垃圾,办法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如类似吸铁石的设备将垃圾中的金属部分吸出;类似鼓风机的设备将轻质垃圾吹起单独收集;类似筛网的设备不断震荡,将粗细颗粒大小不同的垃圾碎末精细分离。“用武汉话说,分选过程就像巧媳妇在做精细活,分门别类毫不马虎。”武汉市城管委建设处人士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按照规划,陈家冲首期每日可处理500吨生活垃圾,3个月后日处理量达到1000吨,处理来源全部源于当日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新鲜”垃圾。
【算账】
日处理千吨垃圾 节约3.5万
据陈家冲垃圾生态处理项目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处置生活垃圾35万吨,节约原煤4万吨。
该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每天接纳1000吨生活垃圾,可以产生约200吨无机成分作为水泥添加原料,产出约500吨有机成分作为水泥生产的替代燃料。“综合计算1000吨原生垃圾的产出效应,一天约可节约燃料成本3.5万元。”
该负责人介绍,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噁英,通常在300℃-500℃的环境中产生。而水泥窑内的气体温度接近2000℃,剩余气体经过处理后,排放指标满足目前国际上最为严格的欧盟标准。
【远景】
源头分类 减少处理成本
“别看垃圾处理是个技术活,但确实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昨日,武汉市城管委建设处负责人透露,武汉市将在东西湖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届时,垃圾源头分类将与末端处理分类对接,如果市民做到随手垃圾分类,末端处理成本或将锐减。“简单的说,源头分类完成的生活垃圾,进场后可简化分选流程,直接按照有机、无机分类,对口进入处理程序,处理时间缩短,相关设备投入也会相应减少。”
来自武汉市城管委的资料显示,从2006年以来,武汉市先后建成了陈家冲、长山口等两座生活垃圾填埋场,长山口、汉口北、新沟、锅顶山、星火等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关闭了金口、岱山、紫霞观、北洋桥等简易垃圾场。目前,以上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部建成投用,设计处理能力共计达6500吨/日。加上昨日投产的陈家冲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总处理能力达7000吨/日,与目前武汉日产生活垃圾7000吨的收运总量基本平衡。
武汉市城管委负责人昨日透露,武汉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达90%以上,领先于国内各大城市。可以说,随着焚烧和分解技术的应用,武汉市垃圾填埋为主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