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明:碳也是能产生收益的一项资产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11-05-05 00:00

上海川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锡明

  在中国水泥网主办的第七届余热发电峰会上,本网的老朋友——上海川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锡明提出了新概念——碳资产。虽然目前国际社会对2012年之后的碳交易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无论如何,减排二氧化碳、控制全球气候变暖是大势所趋。对于高排放的水泥企业来说,二氧化碳同样是企业的产品,管理的好,可以形成碳资产的管理收入。

一、 CDM项目现状

  CDM这一块,中国已经全部批准了2633个项目,而全世界其他各国家加起来是4000个项目。在中国,已经注册的项目有1065个,其他国家加起来已经在联合国注册的项目不到1500个。现在全部可以交易收到减排资金的项目,中国是316个,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是501个,一共是800多个项目拿到了减排量。那么这800个项目产生的减排量是多少呢?中国拿到2亿5千万吨的减排量,其他国家是2亿2千万吨,一共是4亿7千万吨的减排量。中国拿到2亿5千万吨的减排量,假设一吨碳的减排量价格为10个美元,也就是25亿美元。到2010年年底,中国全部的CDM项目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拿回来的减排资金是25亿美元。现在已经注册的这2500个项目,截止到2012年年底一共可以产生的减排量,中国是7亿1千万吨,其他国家加起来是5亿3千万吨。也就是说到2012年年底,一共12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可以供应给发达国家去抵消他们的减排责任。

  在中国所有项目里面,水泥行业是201个项目,进入审定程序的有120个项目,注册的是45个,签发的是19个,签发的减排量是141万吨。水泥行业里面主要是余热发电,还有电石渣项目,还有混合材,到目前为止,获得签发的19个。而钢材里面获得签发的是11个,玻璃加陶瓷一共注册了2个项目,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签发,或者是说正在运行,还没有提交签发申请。这是中国CDM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坎昆会议成果

  坎昆会议是去年十二月在墨西哥召开的,实际上是在前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基础上召开的。去年底,墨西哥会议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取得一点点成果,比哥本哈根会议要好。坎昆会议达成了几个明确的结果:

  1、关于全球温度的控制。全球的温度升高不能超过2度,这一点取得共识。如果超过2度,人类将面临巨大的灾难。

  2、关于减排。发达国家继续承诺承担一定量化的减排量,欧盟明确承担减排20%,再附加一点条件,如果其它主要排放国也承担相应责任的话,欧盟的国家减排可以增加到30%。发展中国家也都分别做了自己的承诺,中国重复哥本哈根的承诺40%到45%,印度、墨西哥、巴西也分别作了承诺。但发展中国家的承诺有一个基数的不同,承诺的是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降低40%-45%,发达国家承诺20%是绝对量降低到20%。

  3、关于三可原则,这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讨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即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每一吨的减排量,都是要用仪器设备或是不太复杂的间接运算测量出来,而且数据可以报告,报告完了之后还要接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核查。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西方国家用这“三可”来压中国,但是没有任何结果。所以坎昆会议上的结果是发达国家继续执行严格的“三可”原则,发展中国家接受国际咨询与分析,同时向国际社会报告提交温室气体排放的清单,这是比哥本哈根会议的进步。

  4、哥本哈根会议都是各国各说各话,没有达成任何共同的结果。在坎昆会议上提出两条,一个就是建立绿色气候基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等资金支持,这个基金由联合国负责主持。第二个设立一个每年一千亿美元的资金动员目标,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关于这个问题,只是点到,没有任何具体的安排。

  5、关于技术转让。京都议定书里面资金支持加技术转让是发展中国家减排的前期条件,这一次的坎昆会议决定,建立技术机制,成立一个技术执行委员会和气候技术中心,以及设立一个网站,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决定。

6、坎昆会议上,关于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怎么办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究竟2012年12月31日以后,2013年元月起,余热发电发出来的减排量还能不能卖,这个问题在坎昆会议上仍然没有结果。会议的第二天,日本、俄罗斯申明将不参加任何关于后京都协议的签署,态度十分强硬,最后大家达成妥协。在今年年底南非召开的德班会议上,各方在讨论建立一个或者多个新的市场机制,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京都议定书到今年年底的会议上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会被一个或者更多新的机制所代替。关于京都议定书的未来,因为它的第一承诺期是2008年到2012年的12月31日,第二承诺期是没有法定约束力的,必须重新谈。最后一个比较具体的,就是把CCS项目类型列入京都议定书的项目里面。

[Page]

三、中国的碳减排趋势

  中国政府的承诺,继续维持哥本哈根的承诺40%到45%,基数是2005年,目标是2020年。刚刚结束的“两会”,能耗强度降低16%,碳强度降低17%,这是在报告里面明确了的。这两个数据是有内在联系的,碳是由能源排放带来的,所以碳强度比能源强度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从去年开始各省就在承担指标,从各省的指标分解来看,陆续有一些信息披露出来,东部省份可能会高一些,西部省份会低一些。分解到各地之后,如何分解到各个地区的企业,又是下一步巨大的工作量。为了完成这个指标,应该有相应的配套,国内一直存在两种思路的争论。究竟是采取行政措施,还是采用市场机制,来完成碳减排任务。从目前反映出来的进展来看,近期我们可能更多的采取行政措施分解指标。而市场机制这一块,有的省份现在非常活跃,全国建立了大约十一二个,有的叫能源交易所,有的叫碳交易所,但最终的目标都是瞄准二氧化碳的减排指标。这种市场的机制行为,目前得到的信息,国家发改委正在制订,规则已经交到了高层,制定自愿减排的管理办法,有相应的鼓励制度,究竟什么时候公布不清楚。市场机制一定要制定在强制性指标的基础上,没有强制指标,市场机制是没有运行基础的。

  说到上面这些背景情况,我们的企业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于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压力。在十二五期间,这个压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国政府承诺的40%到45%的降低量必须向国际社会兑现,行业的自律也在不断地增强。特别是对水泥行业来说,国内还没有推出二氧化碳行业减排的的一致行动,但水泥行业有5家企业加入CSI,就是水泥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成员组织要向全社会公布每个企业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这样行业规范也会对我们的企业带来压力。还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心比较强,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也会给其他同行带来减排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形势,前期CDM项目开发,不管是电石渣,还是余热发电项目,都给我们企业带来了一些收益,但是这个机制很可能到2012年以后就结束了。2012之后,国内的减排前期可能是行政处罚,后期可能是市场,这样的减排压力,对企业来说应该是分量很重的。究竟企业一年的二氧化碳量是多少,很少有检测,基本上没有报告。摸清自己的家底,是为了制订减排规划,在今后的采取哪些措施,减少自己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制定规划的目的,还是为了企业最终能制订出碳资产管理的方案。

  我们的水泥企业生产水泥、熟料,这是我们的实体产品。我们水泥的上市公司,除了水泥之外,还有股票,也是我们公司的产品,今后我们水泥企业会有自己的碳资产,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一个产品。企业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这种产品,管理好自己的这一块资产,就像从国家那里分一块任务来,并不必然意味着要掏钱买指标,这里有一个如何管理自己资产的这样一个空间在里面。2010年拉法基等碳资产业务收入都高于1亿欧元,比09年高了一些。管理得好,可以在碳资产的运用上形成碳资产的管理收入。

  国家还没形成全部企业的碳盘查这一项工作,为了给企业提供这样的预方案,我们愿意为了给企业提供这样的服务。按照CSI的水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标准,来对水泥行业做一个摸底,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编制减排规划,形成碳资产管理的预案。我们上海川吉也愿意选择责任感强的企业来提供免费的培训和盘查活动,如果有企业愿意做这样的一项活动,可以通过水泥网和我们联系。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ngm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