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发文:永远怀念谭仲明同志

中材集团 · 2013-09-02 09:12

  2012年9月2日,是一个悲恸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央企业的优秀负责人,中国材料领域的知名管理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时任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谭仲明同志,在境外工作途中因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9岁。这一天,中央企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掌门人,中材集团七万员工失去了一位好领导。这一天,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哀思,留给妻儿亲友的是永远的哀痛。

  谭仲明同志是山东省潍坊市人,1953年8月11日出生,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0月至1978年10月,先后在山东潍坊东风铸造厂、山东潍坊化学试剂厂、山东潍坊化工厂任工人、生产班长、车间主任等职;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南京化工学院硅酸盐工程系水泥专业学习;1982年7月至1995年7月,先后担任山东潍坊水泥厂车间主任、常务副厂长,山东潍坊市建材工业公司副经理,山东鲁南水泥厂厂长助理、第一副厂长等职;1995年7月至2000年10月,经组织选调到国家建材局工作,历任国家建材局生产协调司负责人、司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建材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国家建材局行业管理司司长等职;2000年10月至逝世,一直担任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主持集团全面工作。

  仲明同志一生勤奋上进,好学、博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十五岁就走上产业工人岗位的他,始终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很快被提拔到生产班长、车间主任等岗位,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期间担任班长,成绩优异,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和1999年6月,仲明同志先后获得了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他在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会议和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学术界有重大影响;2002年,获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并经国务院批准,获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被武汉理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在山东工作的十三年里,仲明同志先后在生产一线、车间、公司领导等多个岗位任职。1992年调任鲁南水泥厂厂长助理兼总调度长(后提任第一副厂长)后,与设计单位和本厂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查找技术装备、生产工艺、投料操作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完善的技术改造和调试方案,使上任时未通过验收的两条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工艺生产线先后通过国家验收,并实现了当年达标达产,竖起了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的一面旗帜。

  在国家建材局任职的五年里,仲明同志积极推动水泥、玻璃行业节能减排,亲自组织制订、修订了我国水泥、玻璃、陶瓷等几十个国家和行业标准,主持组建了中国水泥房建材料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推动了中国建材协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为推进我国建材行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材集团工作的十二年里,仲明同志带领全体中材人,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实施有效的资产重组,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采取有效的经营策略,中材集团企业规模迅速壮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营业绩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企业品牌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健康发展,成为了经济实力强、成长性高、管理规范的国际知名的现代企业。

  五十九年短暂人生,四十四载辛勤奉献。仲明同志始终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无限热爱。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顾全大局,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坚持原则;他求真务实,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他敢挑重担,勇于进取,善于创新;他乐于奉献,学养深厚;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干部职工,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深受广大职工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仲明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无论在任何岗位上,四十四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自己无私、无畏、无悔、无愧地献给了中材集团和中国建材行业。

  2012年9月2日,惊悉谭仲明同志去世后,全集团哀恸不已,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治丧委员会,妥善安排治丧事宜。时任集团总经理的刘志江同志亲自陪同谭仲明同志的家属前往法国接运遗体回国,并于9月7日上午,在当地举行了遗体启运前的悼念仪式。9月9日谭仲明同志的遗体返回国内,谭仲明同志的亲属、中材集团总部领导到机场迎接。集团广大员工自发地以缅怀文章、网上悼念等各种方式表达内心的悲痛。治丧期间,从白雪皑皑的天山到巍峨葱郁的泰山,从松花江畔到珠江之滨,从非洲到中东,从国内到国外,举凡集团企业和项目驻地,莫不悲恸万分。截至9月12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谭仲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治丧委员会办公室收到了235条唁电,79篇缅怀文章,1046人次在集团网站专设的悼念区进行悼念,至今网上的哀思表达依然不断……

  得知谭仲明同志去世的消息后,社会各界无不悲痛和惋惜,来自中央机关、建材行业、友邻单位、各地政府等数百位领导和同志到集团总部、谭仲明同志家中吊唁或通过电话、唁电等各种形式对谭仲明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他的亲属表示深切慰问。9月12日,谭仲明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部分中央企业、部分地方政府、中国建材联合会各协会、地方建材协会及行管办、地方企业、金融机构,中材集团总部领导班子、全体员工,集团在京津单位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京外单位党政领导,中材国际总部、中材科技总部和中材水泥总部全体员工,谭仲明同志生前友好和家乡代表等前往送别。计划八百人参加的送别,最终承载了三千多人的哀思和泪水。

  虽然,仲明同志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正直的一生、奋进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

  还记得,王勇同志吊唁慰问时说:“仲明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干部,也是中央企业的优秀干部;仲明同志为人很真诚、很朴实,很低调,人品非常好,是个敬业、爱党、爱国的好同志,是位德才兼备的好领导;仲明同志为建材行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十几年来,他与于世良同志以及其他集团领导一起,努力为中材集团的改革发展呕心沥血、勤奋工作,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把中材集团做成了国内一流的企业、世界知名的企业,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记得,乔龙德会长在悼念文中说:“谭仲明同志,一生都奉献给了建材事业。从早期在地方水泥企业,后来调至国家建材局工作,之后担任中材集团的主要领导,始终都奋斗在建材行业战线上,他为建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在建材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企业领导人,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失去了一位忠诚于建材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我们深切缅怀他为建材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缅怀他心底为公、光明磊落、谦逊务实、无私献身的崇高精神。”

  还记得,于世良书记在缅怀文章中说:“我为集团失去一名好领导、好班长,为自己失去一位好搭档、好兄长而感到震惊、悲伤、焦急、痛惜。一时间,仲明同志谦虚和善的面容、正直伟岸的身影在我眼前浮现,相识三十余载,往事历历在目,让我无法释怀,搭档以来,我们肝胆相照,志同道合。仲明同志为人严于律己、任劳任怨、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他热爱党,热爱事业,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四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我们树立了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他一心为公,履职尽责,把全部身心无私、无畏、无悔、无愧地献给了中材集团和党的事业。”

  还记得,一年来,集团员工、友邻单位、谭仲明同志生前友好、不知名的朋友……每天都在集团网站的怀念专版留下怀念的话语:

  “时至此刻,我依然不愿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可我知道,这一切都已无法更改。”

  “每一个人都会死去,诗人说过,有的人死了但他仍然活着,活在人心即不朽。尽管是多么地不愿意,您把悲伤留给了我们。可是,我们知道您太累了,愿您安息;我还知道,每一个中材人做好职责内的事,是对您最好的告慰……”

  “现在只想让自己更忙一点,因为那样可以少一点时间让记忆一遍遍地回顾与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可以少一点想起我与您还有很多没来得及完成的约定。想想最近几次与您出差的日子,我总劝您日程不要安排那么满,注意身体多休息。您总是笑着对我说‘明年我就退休了,有的是时间休息’,可是您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工作的日子,您太累了、太忙了、太苦了!现在您好好休息吧,我知道您不相信天堂,但我希望真的有天堂,希望您在天堂多一些休息、多一些快乐!”

  “他有知书达礼的修养;有精深博大的学识;有宽以待人的胸襟;有严于律已的习惯;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有海纳百川的雅量;有侠骨柔肠的心智;有果敢担当的气魄;有登高望远的视野;有朴实无华的作风;有百折不回的毅力;有高雅含蓄的风韵。这就是谭总的魅力所在。”

  ……深深怀念,溢于言表!

  斯人已逝,伟业长青。仲明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使集团失去了一位好领导,是集团和中国建材行业的重大损失。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将永远激励我们,我们将永远怀念仲明同志,学习他的高尚品德、优良作风和敬业精神。秉承“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加大改革发展力度,继续推进内部资源整合,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做优做强,为把中材集团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而继续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告慰仲明同志!

  仲明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

编辑:纪海波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