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正酝酿政策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经济参考报 · 2013-09-02 08:40

  “我国制造业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特别是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基本结束。”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是在8月31日举行的“中国企业500强发展论坛”上做出上述表述的。他透露,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正在研究财税、土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挑战。数据显示,2013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基本运行在合理区间低位,但仍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总体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企业生产综合成本上涨压力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朱宏任指出,我国大企业现阶段面临,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持续显现,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我国制造业形成较大的结构性制约。二是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围绕市场、资本和产业转移全球竞争更为激烈。三是我国制造业发展中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挑战。

  朱宏任指出,与12年前相比,我国经济虽然仍处重要战略期,但其内涵和条件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压力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内部环境,决定了我国大企业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加快寻求新的增长方式。”

  “我国拥有超过十亿人口的国内市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都未曾拥有过的。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将成为我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化进程最大的机遇之一。”朱宏任表示,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逐步涉及到行政体制、财税体系,金融投融资和民生领域深水区,即将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将释放改革红利,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利。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进政府之梦转变与简政放权,对企业来说减少对企业事务的干预,为企业提供源头活水,对政府来说,改善宏观管理,增强公共能力,营造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环境。

  朱宏任认为,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对产能过剩问题必须见识早、行动快,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是会付出沉重代价的。

  “现阶段,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企业深受其害,表面上来看,当前部分行业出现的产生严重过剩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萎缩和内需不振的影响,实质是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深层次的矛盾集中反映。”朱宏任指出,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抓紧制定化解严重产能过剩矛盾相关工作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

  而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方向,则在要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要求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产业新增产能项目对停建违规项目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处理。另外,要调整优化存量结构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消费引导、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布局调整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营造公平环境,减少行政干预,废除不公平的优惠政策,完善市场机制,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新政府管理、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过度强调事先的审批,争取上下协同,稳扎稳打,做好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工作。”朱宏任说。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兼并重组是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竞争力重要瓶颈,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速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激活市场,助推经济转型重要工具。对此,朱宏任透露,为营造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正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从加快相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完善税收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金融和资本市场作用,完善土地管理和职工安置政策,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完善市场机制,消除跨地区企业兼并重组障碍。

  此外,朱宏任还指出大企业要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制定了一个中长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行动计划,针对当前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推进建设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强重点领域智能监测监管,增强信息产业竞争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19:41